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及廢水近零排放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268129
- 條形碼:9787122268129 ; 978-7-122-26812-9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及廢水近零排放技術 本書特色
《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及廢水近零排放技術》公開了一項國家發(fā)明的秘密,詮釋了gb/t 29052的源技術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及廢水近零排放的原理和實施方法,包括鍋爐閉路循環(huán)運行新工藝開發(fā)、系統(tǒng)平衡技術、核態(tài)清洗強化技術、加氧防腐阻垢技術、乏汽熱及凝結水回收技術、露點腐蝕控制及煙氣余熱回收技術、鍋爐閉路循環(huán)運行新工藝的應用等。本書可作為從事鍋爐運行操作、管理的技術人員的培訓教材,也可供大專院校鍋爐、暖通、能源、環(huán)境、材料、化工等專業(yè)師生及專業(yè)設計人員使用參考。
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及廢水近零排放技術 內容簡介
1.《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與廢水近零排放技術》的技術先進,為工業(yè)鍋爐節(jié)能減排提供了新工藝、新技術。2.《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與廢水近零排放技術》作者是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運行、防腐及清洗方面的專家。2005年被授予中國防腐蝕大師。獲得多項國家技術發(fā)明獎。3.該書解密了一項國家專利,是鍋爐節(jié)水與廢水方面的重要發(fā)明。
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及廢水近零排放技術 目錄
第1篇基礎篇001第1章鍋爐與鍋爐運行技術基礎0021.1鍋爐的定義、組成及分類0021.1.1鍋爐的定義0021.1.2鍋爐的組成0021.1.3鍋爐的分類0021.2鍋爐型號0031.3鍋爐分類0051.3.1煙管鍋爐0061.3.2煙管水管組合鍋爐0091.3.3水管鍋爐0101.4鍋爐水處理0171.4.1鍋爐水處理的必要性0171.4.2國內外現(xiàn)狀0171.4.3離子交換法阻垢技術0181.4.4膜分離法阻垢技術0191.4.5除氧器除氧劑法防腐技術0191.4.6鍋內加藥法防腐阻垢技術0201.4.7凝結水回收技術0211.4.8停用鍋爐的防腐保養(yǎng)0211.4.9鍋爐水處理技術的發(fā)展方向021參考文獻022第2章鍋爐腐蝕與防護技術基礎0232.1概述0232.2化學腐蝕0242.2.1金屬的高溫氧化傾向0242.2.2金屬的高溫氧化膜0242.2.3鍋爐金屬的高溫氧化0252.3電化學腐蝕0262.3.1電極電位0262.3.2電化學腐蝕的發(fā)生0292.3.3腐蝕電池的概念0292.3.4氫去極化腐蝕0352.3.5氧去極化腐蝕0372.3.6氫去極化腐蝕與氧去極化腐蝕的簡單比較0392.3.7不同控制情況下的腐蝕極化圖0392.4金屬的鈍化0402.4.1鈍化現(xiàn)象0402.4.2金屬鈍化的理論0412.4.3鈍性金屬的極化特性0412.4.4影響金屬鈍化的因素0422.5鍋爐腐蝕評定0432.5.1概述0432.5.2評定方法0432.5.3腐蝕速度的表示方法0482.5.4腐蝕評定標準0502.6腐蝕控制051參考文獻053第2篇傳統(tǒng)的鍋爐運行技術054第3章傳統(tǒng)的鍋爐防腐蝕技術0553.1除氧器法鍋爐防腐技術0553.1.1概述0553.1.2熱力除氧器0553.1.3真空除氧器0593.1.4解吸除氧器0593.1.5樹脂除氧器0623.1.6鋼屑除氧器0643.1.7海綿鐵除氧器0653.1.8小結0653.2除氧劑法鍋爐防腐技術0663.2.1除氧劑法0663.2.2除氧劑0683.2.3亞硫酸鹽法0753.2.4催化亞硫酸鹽法0783.2.5穩(wěn)定亞硫酸鹽法0793.2.6亞硫酸鹽的氧化失效機理及防止方法0813.2.7亞硫酸鹽的防腐蝕機理0843.3緩蝕劑法鍋爐防腐技術0893.3.1概述0893.3.2緩蝕原理0933.3.3品種0973.3.4應用1053.4停用鍋爐腐蝕控制1103.4.1停用鍋爐的腐蝕原因1103.4.2停用鍋爐的傳統(tǒng)保護方法1113.4.3氣相緩蝕劑法1133.4.4dichan用于設備保護的研究1173.4.5chc用于設備的防腐保護1263.4.6bf605用于設備保護1303.4.7th901法1363.4.8水溶性緩蝕劑法137參考文獻138第4章傳統(tǒng)的鍋爐阻垢技術1414.1軟化法鍋爐阻垢技術1414.1.1概述1414.1.2離子交換樹脂1424.1.3離子交換裝置1504.1.4離子交換裝置的選擇1594.1.5離子交換法的局限性1604.2反滲透法1624.2.1概述1624.2.2反滲透膜的理論模型1624.2.3反滲透膜及反滲透膜元件1634.2.4反滲透的技術性能1644.2.5影響反滲透分離性能的因素1664.2.6典型的反滲透工藝1674.2.7反滲透膜的污染與處理1684.2.8反滲透裝置進水的預處理1694.2.9反滲透裝置的清洗1704.3連續(xù)電解除鹽技術1714.3.1概述1714.3.2edi組成1714.3.3edi工作原理1724.3.4edi工作參數(shù)1734.3.5edi裝置的優(yōu)缺點173參考文獻174第3篇鍋爐閉路循環(huán)運行新工藝175第5章鍋爐閉路循環(huán)運行新工藝開發(fā)1765.1鍋爐大量排污的成因分析1765.2實現(xiàn)廢水近零排放的總體方案與原理1765.2.1基本方案與原理1765.2.2低壓蒸汽鍋爐1775.2.3熱水鍋爐1775.2.4中壓鍋爐及其熱電聯(lián)產(chǎn)機組1795.2.5高壓鍋爐及其發(fā)電機組1795.3實現(xiàn)廢水近零排放的前提條件180參考文獻181第6章系統(tǒng)平衡技術1836.1概述1836.2相與相平衡1836.3相圖1846.4相圖研究中的重要原理和規(guī)則1846.5相平衡體系的有關特性1856.5.1單組分體系1866.5.2多組分體系1876.6相圖的繪制及分析1876.6.1(nh4)2so4h2o體系相圖1876.6.2naclh2o體系相圖1896.7系統(tǒng)平衡裝置1906.7.1d系列系統(tǒng)平衡裝置1906.7.2w系列系統(tǒng)平衡裝置1916.7.3z系列系統(tǒng)平衡裝置1926.7.4g系列系統(tǒng)平衡裝置193參考文獻194第7章核態(tài)清洗強化技術1967.1概述1967.2化學清洗技術1967.2.1化學清洗的目的和意義1967.2.2化學清洗的一般過程1967.2.3清洗劑1997.2.4清洗緩蝕劑2097.2.5潤濕劑2287.2.6鈍化劑2337.2.7其他助劑2347.2.8化學清洗的發(fā)展趨勢2387.3化學清洗時機的確定2397.3.1新裝設備的清洗2397.3.2定期清洗2397.3.3根據(jù)結垢量決定清洗時機2407.3.4根據(jù)設備運行參數(shù)決定清洗時機2417.3.5從經(jīng)濟上考慮2417.4主流水清洗和核態(tài)清洗2427.4.1主流水清洗2427.4.2核態(tài)清洗2427.5核態(tài)清洗強化244參考文獻245第8章加氧防腐阻垢技術2468.1概述2468.2阻垢劑技術2468.2.1阻垢劑的種類2468.2.2阻垢劑的作用原理2498.2.3阻垢劑2518.2.4阻垢劑的可生物降解性2658.2.5綠色化學與水處理劑的發(fā)展方向2708.3超純水加氧防腐阻垢技術2738.3.1超純水加氧防腐阻垢技術開發(fā)2738.3.2加氧處理原理2748.3.3加氧處理的影響因素2748.3.4加氧處理的優(yōu)點2758.3.5加氧技術的應用2758.3.6加氧技術的主要特點2768.3.7加o2還是加h2o22768.3.8avt與cwt的比較2768.4非超純水加氧防腐阻垢技術2778.4.1加氧防腐阻垢劑研發(fā)2778.4.2加氧防腐阻垢劑性能測試2788.4.3性能測試結果2798.4.4加氧劑的防腐蝕機理2828.4.5加氧劑的阻垢作用機理2828.4.6加氧防腐阻垢劑的使用方法2848.4.7加氧防腐阻垢劑的使用效果284參考文獻285第9章乏汽熱及凝結水回收技術2879.1概述2879.2凝結水回收系統(tǒng)的設計2879.2.1開式回收系統(tǒng)2879.2.2閉式回收系統(tǒng)2889.2.3凝結水的利用方式2899.3凝結水回收設備2909.3.1疏水器2909.3.2凝結水泵2959.3.3凝結水箱與凝結水回收器2969.3.4熱泵2979.4凝結水系統(tǒng)的腐蝕與防護3009.4.1凝結水系統(tǒng)的腐蝕3009.4.2凝結水腐蝕的傳統(tǒng)防護方法3019.4.3超分子緩蝕劑法防腐蝕技術3029.5污染凝結水的精制3039.5.1凝結水的腐蝕產(chǎn)物污染3039.5.2凝結水的油污染3039.5.3凝結水除鐵3049.5.4凝結水除油305參考文獻307第10章露點腐蝕控制及煙氣余熱回收技術30810.1概述30810.2露點腐蝕30810.2.1煙氣中三氧化硫的發(fā)生30810.2.2煙氣的露點30910.2.3煙氣的露點腐蝕31010.3煙氣露點腐蝕控制及煙氣余熱回收的一般方法31110.4納米膜法煙氣露點腐蝕控制及煙氣余熱回收方法312參考文獻314第11章鍋爐閉路循環(huán)運行新工藝的應用31511.1概述31511.23×35t/h蒸汽鍋爐示范工程31611.2.1基礎資料和參數(shù)31611.2.2工程方案31711.2.3實施效果31911.2.4直接經(jīng)濟效益32011.2.5環(huán)境效益32111.33×20t/h蒸汽鍋爐示范工程32111.3.1基礎資料和參數(shù)32111.3.2首期工程32211.3.3二期工程32311.3.4實施效果32411.3.5直接經(jīng)濟效益32411.3.6環(huán)境效益32511.44×7mw熱水鍋爐示范工程32611.4.1基礎資料和參數(shù)32611.4.2工程方案32611.4.3實施效果32711.4.4直接經(jīng)濟效益32811.52×60t/h中壓熱電聯(lián)產(chǎn)機組示范工程32811.5.1基礎資料和參數(shù)32811.5.2工程方案32911.5.3實施效果33111.5.4直接經(jīng)濟效益33111.5.5環(huán)境效益33311.62×300mw火力發(fā)電機組示范工程33311.6.1概述33311.6.2基礎資料和參數(shù)33311.6.3工程方案33511.6.4預期技術經(jīng)濟指標33711.6.5預期直接經(jīng)濟效益33711.6.6預期環(huán)境效益339參考文獻339
展開全部
鍋爐節(jié)能節(jié)水及廢水近零排放技術 作者簡介
魏剛,北京化工大學,教授,主任,1944年出生,教授,北京化工大學水處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屬表面工程系主任。從1976年中國水處理技術起步起,一直從事水污染防治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大型化工裝置試車廢水污染防治、尿素生產(chǎn)裝置工藝廢水污染防治、廢水零排放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獲得國家發(fā)明獎三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fā)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優(yōu) 秀新產(chǎn)品獎1項,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16項。其科技成果已在全國23個省市推廣應用,成為中國藍星等500余家企業(yè)的技術支撐,某些技術已推廣到美國等發(fā)達國家。1986年被授予國 家 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被授予中國防腐蝕大師。已發(fā)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合著8部。其著作與科研緊密結合,反映本領域理論和技術發(fā)展的前沿。其專著《熱水鍋爐防腐阻垢技術》被作為新技術推廣的教材,對提升行業(yè)技術水平起了重大作用,出版后供不應求,2010年已脫銷;其參編的《水處理化學品手冊》獲化工部圖書獎;其參編的《化工百科全書》獲國家圖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