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 ·三國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64837
- 條形碼:9787500864837 ; 978-7-5008-648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 ·三國志 本書特色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三國志》特點:
一、選目精當。入選這套文庫的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品,歷經時間的積淀和考驗。如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旨在培養優良家風、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之稱的《顏氏家訓》,等等。
二、注重實用。這套文庫收錄的經典圖書,參照了教育部頒發的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內容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推薦閱讀書目,并強化了全民閱讀需求。
三、這套文庫所有收錄圖書,均依據版本進行了仔細校勘和認真編訂,確保原文準確。同時,在校勘過程中,還對原編著者的筆誤、錄入錯誤予以訂正。
四、節選適宜。這套文庫定位于普及讀本,對于《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閱微草堂筆記》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們特邀專家團隊作了精當節選,輯錄了*精彩、具代表性、*為歷代讀者傳誦的篇章,努力通過有限的篇幅傳達不朽經典的精髓。《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三國志》特點:
一、選目精當。入選這套文庫的都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品,歷經時間的積淀和考驗。如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旨在培養優良家風、有“古今家訓,以此為祖”之稱的《顏氏家訓》,等等。
二、注重實用。這套文庫收錄的經典圖書,參照了教育部頒發的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內容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推薦閱讀書目,并強化了全民閱讀需求。
三、這套文庫所有收錄圖書,均依據版本進行了仔細校勘和認真編訂,確保原文準確。同時,在校勘過程中,還對原編著者的筆誤、錄入錯誤予以訂正。
四、節選適宜。這套文庫定位于普及讀本,對于《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閱微草堂筆記》等卷帙浩繁的古籍,我們特邀專家團隊作了精當節選,輯錄了*精彩、具代表性、*為歷代讀者傳誦的篇章,努力通過有限的篇幅傳達不朽經典的精髓。
五、注釋精準。在這套文庫的編輯過程中,我們注意精選古文中讀者容易產生閱讀障礙的文字進行了認真注釋,并全部由學者進行審定,保證了學術嚴謹性和文字準確性,從而力求為讀者排除閱讀障礙,降低閱讀難度。
六、譯文暢達。這套文庫還邀請了長期從事漢語教學、具有豐富一線經驗的專家,按照“信、達、雅”的標準,對譯文進行了認真梳理,確保意思準確,行文暢達,文字優美,力求使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感受到漢語之美。
七、閱讀方便。傳統文化典籍中有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在這套文庫的譯注過程中,我們還特意穿插了許多對文化典故、文化常識的解讀,如古代制度、職官、服飾、器具、習俗等,力求幫助廣大讀者在欣賞傳統文化經典的同時,增加古典常識,提升文化修養。
八、插圖精美。我們專門為這套文庫選配了精美插圖,以增加閱讀之雅趣,提高本文庫品位。這套文庫插圖筆法精細、圖像生動、印制精美,較好地再現了書中描繪的各種歷史文化信息。信息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 ·三國志 內容簡介
《三國志》65卷,其中《魏書》30卷、《蜀書》l5卷、《吳書》20卷。晉陳壽撰,南朝宋人裴松之注。是記述三國鼎立史事的一部*為完整的史學名著。作為一部列入“前四史”的史學名著,《三國志》在歷代有無數次的傳抄與刻印,*早的刻本為北宋咸平六年(1003)的刻本,元、明刻本尤多。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 ·三國志 目錄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普及文庫 ·三國志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后,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歲。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后,陳壽歷經10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全書共65卷,36.7萬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