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微言希聲:馬敏談史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71413
- 條形碼:9787562271413 ; 978-7-5622-7141-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微言希聲:馬敏談史論文集 本書特色
由馬敏著的《微言希聲--馬敏談史論學集》收錄了一代史學大師馬敏各個時期的與學術、學者、學校管理有關的文章,分為“談師憶舊”、“治學雜感”、“深度書評”、“各類序言”四類,雖然文集取名曰“微言希聲”,但多出自肺腑,天然去雕飾,直抒胸臆,反而可窺見作者真實、簡約的一面。這部書稿的出版,將對廣大青年學者起到激勵、鞭策、借鑒的作用,為中國的高教事業快速發展提供正能量。
微言希聲:馬敏談史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一代史學大家馬敏各個時期與學術、學者、學校管理有關的文章, 分為“談師憶舊”、“治學雜感”、“深度書評”、“各類序言”四類, 雖然文集取名曰“微言希聲”, 但多出自肺腑, 天然去雕飾, 直抒胸臆, 反而可窺見作者真實、簡約的一面。
微言希聲:馬敏談史論文集 目錄
“流水不爭先”——追念史家林增平先生
耶魯怪杰史景遷
規范認識的超越——黑馬黃宗智
憶望齡師
追憶野澤豐先生——兼談野澤豐先生在學術研究上對我的啟迪
“真人”:龔書鐸先生印象記
“學官”表率:文海先生印象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略談章開沅老師對我治學道路的影響
“別識心裁”與“貫穴熔鑄”——開沅師對本所學術的開示
叩響大學之門:我如何從普通工人到大學生
二、治學雜感
歷史的空間
治學偶得——《馬敏自選集》書后
文化尋蹤偶記
兩訪塞蘭坡
有感于孔子“述而不作”
“十年磨一劍”——也談學者敬業精神
中國早期工業化的若干問題
傳統與現代化:中國現代化的歷史反思
通史貴在“通”
讓城市文化史研究更富活力
學問之道——治學體會漫談
談讀書與寫書評
從思想史到社會史
人物研究的路徑與方法
如何理解史學研究中的范式轉換?
從“萬國街”到“地球村”——經濟全球化視野下的世博會
辛亥革命與亞洲視角
《歷史研究》是淬煉學者的熔爐
史學研究貴在“開新”——我與《史學月刊》
讓我們重拾親密的師生關系——第26個教師節感言
細節:獲取成功的關鍵
忠誠:一種敬業的工作品質
盡心:一種更高的工作境界
情商教育:問題青春的一劑良藥
喬布斯的啟示
努力塑造城市之魂——也談武漢21世紀城市文化建設
三、深度書評
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史的新探索
另一種歷史——高陽《胡雪巖全傳》讀后
胡適研究的深層次探索——評羅志田著《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
放寬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視野——評介《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
對第二次直奉戰爭的新詮釋——林蔚著《從戰爭到民族主義:中國的轉折點,1924—1925》評介
據之于實情:建立中國史學新典范的若干啟示——以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為例
追尋已逝的街頭記憶——評王笛著《街頭文化:成都公共空間、下層民眾與地方政治,1870—1930》
四、各類序言
《傳統與近代的二重變奏:晚清蘇州商會個案研究》自序
《過渡形態: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構成之謎》前言
《官商之間:社會劇變中的近代紳商》自序
《教育之道與管理之道》自序
《(萬國公報)與晚清中西文化交流》序
《蘇州商會檔案叢編》序
《社會轉型的歷史軌跡》序
《傅蘭雅檔案》序
《大過渡——時代變局中的中國商人》序
《變動社會中的法律秩序——1929—1949年鄂東民事訴訟案例研究》序
《縱浪大化中——二十一世紀章開沅在華師》序
《1914澀澤榮一中國行》序
《李壽昆書畫集》序
五、附錄
馬敏論著目錄
微言希聲:馬敏談史論文集 節選
《微言希聲:馬敏談史論學集》: 正當我在工地過得自由自在、有滋有味時,1977年秋天,“撥亂反正”的春風開始吹拂了,鄧小平召開了著名的恢復高考招生座談會,突然間國家宣布要馬上恢復高考,而且時不我待,當年就考。這猶如一聲春雷,又如久旱甘霖,令我們又喜又憂。喜的是終于恢復了高考,自己有望進大學了;憂的是中學學的那點數理化知識和外語知識早已還給老師,身處建筑工地,一時又找不到任何復習資料,從何復習起呢?但想到自己文科方面一直在堅持自學,從未放棄,看了不少這方面的書籍,多少有點功底,似還可放手一搏。當我把參加高考的想法告訴領導后,領導一方面表示支持,但另一方面可能又舍不得我走,于是提了個折中辦法:基本不給專門時間復習,但同意報考,如果考上了還是支持我去上大學。 這樣,我白天繼續干工作,晚上則投入緊張的復習。記得參加高考前一天,我拿出幾乎全部積蓄很奢侈地買了一塊上海牌手表,以便在考試時準確掌握時間。考試當天(12月6日),早早起來,到食堂買了兩個饅頭,步行半小時左右到了青山區市48中的一個考場。看到同考場的武鋼考生都是由單位派車送考,個個躊躇滿志、笑逐顏開的,心中煞是羨慕,但旋即自我安慰:也許是他們的考生多,我們的考生少,不然領導也同樣會派車送考的。如此想來,心態也就平衡多了。 根據自己的特長,我報考的是文科,頭天考語文、史地,第二天考數學、政治。以今天高考生的眼光看,我們當時考的東西太“小兒科”了,但想想已離開學校四五年,又從未系統復習過,敢上考場就已經很不錯了,當場難倒一大片也屬情理之中的事。我看到周邊有些考生早早就離場了,不知是題目太容易呢,還是根本不會做。盡管心里發虛,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得益于當知青時就著煤油燈長期苦讀的結果,我語文、史地、政治都考得比較順利,史地連額外的附加題全都做了。感覺監考老師在我身邊幾次駐足,看我答題,可能覺得這位考生還有點戲。 ……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