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3250
- 條形碼:9787516183250 ; 978-7-5161-8325-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 本書特色
近代中國,唯一能與上海并稱“大”的城市是武漢。“大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大武漢”則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東方芝加哥”繁華的背后,流淌著怎樣的日常生活和大眾歡愉呢? 本書聚焦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對于民國時期武漢的下層生活、女性的人生、日常交往、公眾生活和社會心態有著細致的刻畫,對以漢口民眾樂園為中心的大眾文化娛樂,有著精彩的呈現。“東方芝加哥”的輝煌與日常生活的庸常,是民國時期武漢都市社會并行不悖的兩個面相;漢口民眾樂園展示了民國武漢的大眾娛樂,也承載了市民的生活、世態炎涼和城市的集體記憶。
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唯一能與上海并稱“大”的城市是武漢。“大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大武漢”則被譽為“東方芝加哥”。“東方芝加哥”繁華的背后,流淌著怎樣的日常生活和大眾歡愉呢? 本書聚焦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對于民國時期武漢的下層生活、女性的人生、日常交往、公眾生活和社會心態有著細致的刻畫,對以漢口民眾樂園為中心的大眾文化娛樂,有著精彩的呈現。“東方芝加哥”的輝煌與日常生活的庸常,是民國時期武漢都市社會并行不悖的兩個面相;漢口民眾樂園展示了民國武漢的大眾娛樂,也承載了市民的生活、世態炎涼和城市的集體記憶。
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 目錄
緒論
一 選題緣由
二 研究現狀
(一)有關武漢城市史研究
(二)有關近代中國城市生活史研究
(三)有關近代城市文化娛樂研究
三 資料與應用
四 城與人:走近研究對象
(一)武漢:從歷史長河中走來
(二)武漢人與下層民眾
(三)漢口民眾樂園(1919—
**章 到武漢謀生:周邊農村移民的底層生活樣態
一 從四 方商民到周邊農民:武漢移民主體的變化
二 為了生存或*好的生活:移民的武漢夢及其破碎
(一)金錢誘惑:到武漢尋求黃金夢
(二)農村凋敝:到武漢謀生
(三)天災人禍:背井離鄉
(四)近水樓臺:享交通之便
(五)武漢夢的破碎:真實生活景象
三 家鄉:割不斷的牽連
(一)年節憶念祖先
(二)財富與婚姻指向:家鄉
(三)思鄉情結及其克制
四 雙重邊緣化:身份認同的困惑
(一)初來乍到:內外都是鄉巴佬
(二)站穩腳跟:漸生城里人的優越感
第二章 以家為中心:民國武漢平民女性的日常生活
一 家庭取向:平民女性的人生目標
(一)婚前:養在閨中與掙錢貼補家用
(二)結婚:嫁給生活而非愛情
(三)婚后:以家為世界
(四)平民女性:對公眾場所與公眾生活的疏離
二 賢妻良母:家庭主婦角色之成因
(一)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角色期待
(二)社會資源被剝奪:女性只得獻身家庭
三 女性的家庭奉獻:獲致人生幸福的橋梁
(一)賢內助:解除丈夫的內顧之憂
(二)主婦:家庭中關懷與照顧的主要提供者
(三)家庭主婦:情感的歸屬與支撐
四 女性的自我迷失與救贖
(一)依附型人生:自我的迷失
(二)自我救贖:基于經濟獨立的主體意識養成
第三章 禮尚往來:民國武漢民眾的日常交往
一 鄰里之間:良性互動與惡意沖突
(一)良性的互動往來
(二)鄰里惡意、糾紛及其解決
二 親朋好友:禮尚往來
(一)親朋好友的互惠性交往
(二)異化的禮尚往來
三 素昧平生:世故、冷漠與盲從、自我
(一)世故與冷漠
(二)盲從與自我
四 社會關系網:人生的重要支撐
第四章 漢口中山公園與民國武漢市民公眾生活(1929—
一 “謀市民之福利”:漢口中山公園的辟設
二 漢口中山公園:作為政府、民眾與社會團體的生活舞臺
(一)政府以公園作為政治控制和生活教化的陣地
(二)市民以公園作為社會生活與展示自我的舞臺
(三)社會機關、團體利用公園資源作為活動的場所
三 城市公共活動空間與民眾日常生活的公共性
(一)公園:作為公共活動空間的開放性、大眾性
(二)公園促使民眾獲得生活與感知的公共性
(三)公園引起人們對公共事務的關注
(四)公園呼喚市民公德心與公眾形象的養成
四 公園管理處:難以避免公共管理的困境
(一)束手束腳:聽命于市政府的指令
(二)“必要的禍害”:駐園保警和警察局的雙重性
(三)公園管理處:自身努力與挫敗
第五章 民國中后期武漢大眾心態
一 浮躁的社會風氣:商業都會的浸染
(一)渴望、膜拜金錢
(二)面子觀念與印象整飾
(三)投機取巧心理:“雀戰”成風
(四)精明圓滑:都市人的貨幣理性與精神倦怠
二 幸福感缺失:悲觀的社會心理基調
(一)不滿足成為一 種社會共相
(二)青年悲觀彷徨:不確定的明天
三 宿命與迷信:何以安撫心靈
(一)當貧困成為一 種心態:“只有受苦的命”
(二)迷信:何以安撫人的心靈
第六章 “東方芝加哥”背后的庸常:日常生活的兩種面相
一 都市里的生存之道:日常生活中的平實景象
(一)“民以食為天”:日常生活中的現實主義
(二)傳統與現代交織下的“變”與“不變”:日常生活中的
實用主義
(三)嚴酷的生存環境:能否滋養崇高的城市文明
二 市民認同美德:日常生活有待培育的果實
(一)作為良好風范與禮貌的市民認同的缺失
(二)關注共同福祉的實質性市民認同的缺失
(三)實質性市民認同的局部萌芽
三 并行不悖:“東方芝加哥”的光輝與日常生活的庸常
第七章 近代漢口大眾文化娛樂空間的聚散與城市發展
一** 次聚集:漢口城市發軔與大眾文化娛樂的后湖時代
(一)漢口發軔、工商繁華與后湖興起
(二)后湖:明清漢口大眾的“銷金窟”與狂歡地
二 由聚而散:漢口城市化展開與大眾文化娛樂空間的離散
時代
(一)漢口現代化進程的展開與大眾文化娛樂空間的異動
(二)大眾文化娛樂空間呈無中心離散分布狀態
三 散而再聚:城市完善與大眾文化娛樂的民眾樂園時代
(一)城市發展完善與現代化大眾文化娛樂中心的出現
(二)“玩在新市場”:漢口民眾樂園成為近代漢口文化娛樂
中心
第八章 漢口民眾樂園(1919—1949):大眾娛樂中心與近代武漢
市民生活
一 低門檻:拓展市民日常生活空間
(一)漢口民眾樂園是愜意的交游之所
(二)漢口民眾樂園拓展了女性的生活空間
二 包羅萬象:開闊市民生活視野
(一)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
(二)呈現世態炎涼,匯聚人間百態
三 價位平民化和選擇多樣化:形塑市民新型消費觀念
(一)多樣的消費選擇
(二)自由的消費方式
四 雅俗共賞:養成市民開放的文化口味
(一)呈現高雅,引領時尚
(二)淺白通俗,適應大眾
五 娛樂功能社會化:塑造市民品格
(一)加深市民認同
(二)培養市民公共責任感
第九章 漢口民眾樂園里的社會沖突
一 漢口民眾樂園里的城市病
(一)“三 鳥”之害:鴉、雀、鴇
(二)社會亂象:偷、搶、殺
二 漢口民眾樂園里的社會沖突
(一)貧富懸殊加深平民的相對剝奪感
(二)武人當道助長了軍警的囂張氣焰
三 近代城市大眾文化娛樂空間:“失范”的小社會
第十章大眾文化娛樂中心與都市社會的互動圖景
一 都市社會是大眾文化娛樂中心的背景和依據
(一)都市社會的發展為文化娛樂中心的產生培植了土壤
(二)都市社會的變遷為文化娛樂中心的發展規定了道路
二 文化娛樂中心是城市想象與集體記憶的重要憑借
(一)竹枝詞承載對漢口民眾樂園的豐富記憶
(二)大眾傳媒展現對漢口民眾樂園的高度社會關注
(三)“玩在民樂園”:民謠映射市民想象共同體的形成
(四)大眾文化娛樂中心:城市集體記憶的一 個憑借
附錄一 受訪談老武漢人情況列表
附錄二 訪談大綱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民國武漢日常生活與大眾娛樂 作者簡介
胡俊修,1979年生,湖北漢川人,華中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中央電視臺《法律講堂》(文史版)主講嘉賓;主講中國大學精品視頻公開課《胡適的人生與風范》。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文化史和城市史,任中國城市史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國學研究會理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和省部級課題5項,在《光明日報》(理論版)、《中共黨史研究》《學術月刊》《江漢論壇》《武漢大學學報》《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刊物發表、轉載論文50余篇,獲湖北省優秀社科成果獎三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