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探美拾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85117
- 條形碼:9787516185117 ; 978-7-5161-8511-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探美拾零 本書特色
語云:“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只可惜,“苔花”畢竟太小,不止高視闊步者無視,一般人也會有意無意予以踐踏。李戎著的《探美拾零》收錄了作者有關美學的論文30篇,前后時間跨越了30多年。反映了一個不起眼的學人三十多年來在學習美學的道路上之所思、所感、所悟。
探美拾零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作者有關美學的論文30篇,前后時間跨越了30多年。這些文章,有的是論述“共同美”的,有的是探討毛澤東美學思想和中西方審美差異的;還有關于美學基本理論辨析和中國古典美學(特別是玄學美學)思想研究的;有些文章是有關美育和語文教學美感誘發的(中等學校課堂教學的有關問題);還有一部分,專門研究悲劇的成因、震撼力問題,其中涉及蘇軾、李清照等人的悲劇個案研究。為了尊重歷史,保持了文章寫作年代的用語習慣。
探美拾零 目錄
毛澤東美學思想初探
毛澤東的詩歌理論與創作特色
中國無產階級的美學宣言
中西青年審美觀的異同比較
中西青年審美差異的歷史、文化淵源
“人的本質”與“美的規律”
——學習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札記
唯物史觀與文學藝術的規律
馬克思的文化遺產繼承觀之一
——“被曲解了的形式正好是普遍的形式”
馬克思主義美學原理研究中的一個新突破
——讀朱光潛先生《西方美學史》再版“序論”札記
試評李澤厚先生的“審美積淀論”
社會生活·文化心理結構·文學藝術
——關于文學本質問題的再思考
“憤怒出詩人”
——試論情感在文學藝術創作中的特殊作用
生之留戀,死之震撼
——試論悲劇魅力產生的根源
接受美學與中國的玄學論文藝觀
《周易》與中國繪畫
陰陽、五行學說的縱向傳播與歷史演變
劉勰美學思想芻議
儒道思想對中國藝術理論的影響
玄學美學的四大范疇:“無”“空”“玄”“妙”
魏晉玄學:中國美學大轉折的契機
試談語文教學中美感的誘發
試談葉嘉瑩的教學藝術
——在北京大學聽講“詩的欣賞與批評”課的感受
論大學語文課的審美教育作用
論美育的含義
從魯迅詩看魯迅的心靈美
說“淡”
漫話泰山
蘇軾——中國士人苦難命運的表征
“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由李清照對惡俗人情的憎厭說起
后記
探美拾零 作者簡介
李戎,男,漢族;1943年5月生,山東淄博市臨淄區人。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山東省第八屆政協委員;1978—1979年,在北大中文系師從呂德申先生進修文學理論,并向朱光潛先生求教美學。1993年起,招收研究生。2003年退休。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