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文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289033
- 條形碼:9787121289033 ; 978-7-121-28903-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業文化 本書特色
《工業文化》一書,從概念、演進、價值、產業、實踐等方面,對工業文化作了較為系統的梳理,是工業文化領域的一次理論創新與實踐總結,對于弘揚優秀工業文化、提升我國工業軟實力、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期待《工業文化》的出版能為廣大讀者提供啟發和參考,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研究、推動工業文化建設。——苗圩,工業和信息化部 部長
工業文化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闡述了工業文化的基礎理論,提出了體系架構,梳理了演進脈絡,挖掘了功能價值,并對工業軟實力、工業精神、國家工業文化資源、國家工業形象、工業文化產業、工業領域文化和工業行業文化等進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工業文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復雜關系與內在規律,為工業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展現出一個新的理念和視野,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和路徑。 全書分為概念篇、演進篇、價值篇、產業篇、實踐篇五大部分。
工業文化 目錄
概念篇 16**章 國家工業體系 17**節 工業體系 171.工業社會 172.工業體系 18第二節 工業管理 201.管理體制 202.工業政策 21第三節 工業分類 221.三次產業分類法 222.國際標準行業分類 233.輕重工業分類 234.其它分類 24第四節 工業結構 251.工業結構組成 252.工業結構改變 27第二章 工業文化釋義 29**節 研究目的和對象 291.研究目的 292.研究對象 30第二節 文化與文明 321.文化的概念 322.文化和文明的關系 35第三節 工業文化與工業文明 361.工業文明 362.工業文化與工業文明的關系 37第四節 工業文化的界定 381.學術界的理解 382.工業文化的定義 39第五節 工業文化的位置 401.工業文化在人類發展歷程中的位置 402.原始文化 413.農業文化 434.工業文化 44第三章 工業文化內涵 46**節 工業文化本質 46第二節 工業文化屬性 481.繼承性和變異性 482.普同性與多樣性 493.時間性與空間性 514.功能性與劣根性 525.人為性與群體性 53第三節 工業文化特征 541.工業文化具有完整體系 542.工業文化呈現典型地域特征 553.工業文化體現時代特色 564.工業文化由發達地區流向落后地區 575.工業文化發展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576.工業文化逐步成為普適文化 59第四節 工業文化系統 601.系統結構 602.三層結構體系 613.結構特性 62第四章 工業文化體系范疇 64**節 工業文化載體 641.物質環境載體 642.精神產品載體 643.活動載體 654.政府載體 655.企業載體 66第二節 工業文化分類 661.文化的多重結構 662.工業文化的分類 67第三節 工業文化類型 681.工業物質文化 692.工業制度文化 703.工業精神文化 71第四節 工業文化兩種體系架構 721.按性質分類 722.按層面分類 72第五章 工業文化研究方法 74**節 文化研究的方法 74第二節 辨證的方法 771.比較分析法應用 782.邏輯思維方法 78第三節 歷史的方法 791.文獻研究法 792.歷史方法 80第四節 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方法 80第五節 量化的方法 811.統計法 822.層次分析法 83演進篇 85第六章 工業文化起源 86**節 工業文化的萌芽 861.文化的起源 862.手工業的繁榮 883.前工業化時期 904.產生萌芽的因素 92第二節 工業文化的興起 941.英國工業革命的背景 942.英國工業革命的進程 953.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964.李約瑟難題 97第三節 工業文化發展動力 1001.工業制造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矛盾 1002.工業生產活動中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1023.社會發展與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 1024.不同的工業文化系統之間的矛盾 103第七章 工業文化傳播與發展 106**節 工業文化的傳播 1061.工業文化傳播的條件和途徑 1062.殖民擴張傳播工業文化 1083.全球化的影響 112第二節 工業強國崛起與工業文化傳播 1141.世界文化格局 1142.德國戰車的興起 1153.美國工業文明的崛起 1184.日本的快速趕超 124第三節 工業文化糟粕 1281.殖民掠奪 1282.物質至上主義 1303.叢林法則 1304.壟斷 1315.失信與欺詐 1346.過度索取與環境破壞 1368.小農意識與精神喪失 1399.文化入侵 141第四節 工業文化傳播和發展規律 1431.傳播基礎取決于價值特性 1442.傳播走勢是先進文化侵蝕落后文化 1443.工業文化載體影響傳播范圍 1454.工業強國文化被更多地關注與接受 1465.物質文化比精神文化更易傳播與接受 1476.文化風格決定傳播程度 147第八章 工業文化變遷 149**節 主流與支流 1501.主流文化 1502.支流文化 152第二節 中心與邊緣 1541.工業文化中心 1542.工業文化邊緣 156第三節 工業文化的沖突 1571.工業文化沖突的涵義 1572.沖突的來源和結果 1583.全球化引發的工業文化沖突 162第四節 工業文化的調適 1631.調適的界定 1632.國家間工業文化的交流與合作 164第五節 工業文化涵化 1661.涵化的界定 1662.涵化的方式 167第六節 工業文化喪失 1701.喪失的界定 1702.工業遺產的喪失 1703.工業精神文化的喪失 172第九章 工業文化整合與創新 174**節 工業文化自覺 1741.量變到質變——以第二次工業革命為例 1742.自發到自覺——以倫敦1952年煙霧事件為例 176第二節 工業文化整合 1791.各國的工業文化整合 1792.工業革命下的工業文化整合 182第三節 工業文化的傳承 1851.傳承概念 1852.進化與退化 186第四節 工業文化的創新 1871.工業文化創新 1872.創新條件與途徑 189價值篇 190第十章 工業文化核心價值 191**節 工業文化功能 1911.傳播的功能 1922.認知的功能 1923.規范的功能 1934.凝聚的功能 1945.調控的功能 1956.創新的功能 196第二節 工業文化作用 1971.工業文化與生產力 1982.工業文化與生產關系 2013.工業文化與制度規范 2024.工業文化與思想觀念 203第三節 工業文化意義 2041.保障工業社會協調發展 2042.工業發展的倍增劑和靈魂 2053.優化工業發展環境,增強工業軟實力 2056.推動著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變革 2067.促進產品質量品牌建設,提升品質和附加值 206第四節 工業文化價值層次 2071.精神價值 2072.制度價值 2083.經濟價值 209第十一章 工業文化價值形態 210**節 核心價值基本特性 2101.客觀性 2102.整體性 2113.普遍性 2114.超前性 212第二節 客觀形態 2141.物化類型 2142.觀念類型 2143.關系類型 215第三節 主觀形態 2151.價值觀念 2152.價值理想 217第十二章 工業軟實力 218**節 軟實力 218第二節 工業軟實力的內容結構維度分析 2201.工業文化 2212.工業價值觀 2213.工業制度 222第三節 工業價值觀 225第十三章 工業精神 226**節 工業精神的內涵 2261.工業精神的界定 2262.工業精神的分類 2263.工業精神的傳承 228第二節 創業精神 228第三節 創新精神 230第四節 契約精神 2321.契約精神的界定 2322.契約精神的具體表現 233第五節 工匠精神 235第六節 擔當精神 238第七節 勞模精神 2401.革命戰爭時期的勞模精神 2402.建國初期的勞模精神 2403.改革開放至今的勞模精神 241第八節 協作精神 241第八節 效率觀念 243第九節 企業家精神 246第十四章 工業文化與工業科技 250**節 工業科技決定工業文化發展基礎 250第二節 工業文化反哺工業科技 250第三節 工業文化對工業科技發揮作用的方式 2511.觀念文化對工業科技的選擇與導向作用 2512.制度文化對工業科技的保證與規范作用 252第四節 工業文化對工業科技實踐的作用機理 253產業篇 254第十五章 國家工業文化 255**節 國家工業文化資源 2551.國家文化類型 2552.國家工業文化形態 2583.國家工業文化產業資源 2584.國家工業精神資源 260第二節 工業強國崛起的文化根基 2611.工業革命將英國推上世界霸主地位 2622.工匠精神使德國制造走向世界 2633.美國的強大創新力帶動經濟發展 2654.敬業與進取精神助日本崛起 267第三節 國家工業形象 2691.內涵外延 2693.形象特性 2734.形象塑造 2765.功能作用 278第十六章 工業文化產業 280**節 工藝美術 2801.起源與概念 2802.產業發展 2813.產業分類 2844.傳統工藝美術產業主要品種類別 285第二節 工業設計 2871.起源與概念 2872.特點 2893.分類 2904.作用 291第三節 工業遺產 2951.起源與概念 2952.全球工業遺產體系 2963.各國工業遺產保護體系 2994.工業遺產價值 302第四節 工業旅游 3051.概念和起源 3052.現有經營模式 305第十七章 工業領域文化 309**節 創新文化 3091.概念 3092.特征 3103.功能 3104.內涵 311第二節 質量文化 3151.起源 3152.概念 3163.功能 317第三節 品牌文化 3191.概念 3192.特性 3213.功能 322第四節 知識產權文化 323第五節 安全文化 324第六節 綠色生態文化 3251.起源 3252.概念 326第十八章 工業行業文化 328**節 汽車文化 3281.汽車文化內涵 3282.汽車改變世界 3303.汽車品牌——體現個性的張揚 3324.汽車運動——競爭本能的展現 3335.汽車消費——輪子上的消費時代 3346.汽車設計——技術與藝術的融合體 335第二節 航空文化 3361.文化內涵 3362.精神特征 3373.重要形態 339第三節 影視文化 340第四節 網絡文化 3401.網絡文化概念 3402.網絡文化構成 3423.網絡文化特征 3434.涵化與反哺作用 345第十九章 企業文化 348**節 企業文化的概念 348第二節 企業文化的功能 350第三節 企業文化的內容 352第四節 世界工業強國企業文化 3561.美國企業文化 3562.日本企業文化 3573.德國企業文化 358第五節 企業社會責任 3601.企業社會責任的起源 3602.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3623.社會責任是工業文化的重要組成 363實踐篇 366第二十章 中國三線建設 367**節 戰略背景 3671.國防安全的戰略需要 3692.均衡工業生產布局 370第
展開全部
工業文化 相關資料
《工業文化》一書,從概念、演進、價值、產業、實踐等方面,對工業文化作了較為系統的梳理,是工業文化領域的一次理論創新與實踐總結,對于弘揚優秀工業文化、提升我國工業軟實力、支撐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期待《工業文化》的出版能為廣大讀者提供啟發和參考,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研究、推動工業文化建設。——苗圩,工業和信息化部 部長
工業文化 作者簡介
王新哲 管理學博士,工業文化領域的專家之一,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近10篇,出版著作5部。
孫星 管理學博士,工業文化領域的專家之一,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國家發改委信息安全專項、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工信部電子發展基金等國家部委及省市課題30 余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10多篇,出版專著3部。
羅民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工業文化領域的專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