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電磁兼容概論()11電磁干擾及其危害()12電磁兼容的基本概念()121電磁兼容的含義()122基本電磁兼容技術術語()123電磁干擾效應()13電磁兼容學科的研究領域()14電磁兼容的研究方法()141電磁兼容學科的特點()142電磁兼容的實施()143電磁兼容研究的幾個重要發展趨勢()15電磁兼容性標準概況()151電磁兼容性標準的基本內容()152國內外電磁兼容性標準簡介()16電磁兼容計量單位和換算關系()習題()第2章電磁干擾源()21電磁干擾源的分類()22自然電磁干擾源()23人為電磁干擾源()24電磁干擾源的基本性質()習題()第3章電磁干擾的耦合與傳播()31電磁干擾的傳播途徑()32傳導干擾傳輸線路的性質()33傳導耦合分析()331電阻性耦合()332電容性耦合()333電感性耦合()34輻射耦合分析()341電基本振子的輻射()342磁基本振子(磁流元)的輻射()343輻射耦合方式()習題()第4章接地與搭接技術()41接地的概念()42安全接地()43信號接地()431單點接地()432多點接地()433浮地()434混合接地()435轉換接地()44地線回路的干擾及抑制技術()441地線回路中的電磁干擾()442兩點接地時的噪聲電壓()443抑制地回路耦合電磁干擾的技術()45電纜屏蔽體的接地()451低頻電纜屏蔽體接地點的選擇()452高頻電纜屏蔽體的接地()46屏蔽盒的接地()461單層屏蔽盒的接地()462雙層屏蔽盒的接地()47搭接()習題()第5章屏蔽技術()51概述()52電屏蔽()521電屏蔽的原理和分析()522低頻電屏蔽效能的計算()523電屏蔽的設計要點()524多級級聯電路的屏蔽盒結構()53磁屏蔽()531磁屏蔽的原理和分析()532磁屏蔽效能的計算()533磁屏蔽體的設計要點()54電磁屏蔽()541電磁屏蔽的原理和分析()542單層金屬板的電磁屏蔽效能()543雙層屏蔽的電磁屏蔽效能()544薄膜屏蔽的電磁屏蔽效能()545非實心型屏蔽體的電磁屏蔽效能()546裝配面處接縫泄漏的抑制()547通風孔的屏蔽()548觀察窗口(顯示器件)泄漏的抑制()549器件調諧孔(有連接桿的操作器件)泄漏的抑制()55電磁屏蔽設計要點()習題()第6章濾波技術()61電磁干擾濾波器的特性和分類()62插入損耗的計算方法()63反射式濾波器()631低通濾波器()632高通濾波器()633帶通濾波器()634帶阻濾波器()64電容、電感的高頻特性()641電容的頻率特性()642電感的頻率特性()65有源濾波器()66吸收式濾波器()67反射-吸收組合式低通濾波器()68電源濾波器()69濾波器的選擇和使用()習題()第7章電磁干擾預測()71電磁干擾預測的目的和作用()72電磁干擾預測建模()73電磁干擾發射機模型()731基波發射模型()732諧波發射模型()733非諧波發射模型()74電磁干擾接收機模型()741接收機的選擇性()742基本接收通道模型()743亂真響應模型()744接收機互調()745接收機交調()746接收機減敏()75天線模型()751天線的方向性()752全向天線的方向性圖()753定向天線的方向性圖()754發射天線-接收天線對的極化匹配修正()755近場天線模型()756發射天線-接收天線對的配置()757天線掃描()76電磁干擾預測方法()761電磁干擾預測的基本步驟()762分級預測方法()77系統間電磁干擾預測()771干擾預測方程()772系統間干擾預測實施過程()78系統間電磁干擾控制()781頻率管理()782時間管理()783空間管理()79系統內部電磁干擾預測()791系統內部電磁干擾預測流程()792系統內部emi預測實例()習題()第8章電磁兼容性測試技術()81電磁兼容性測試項目()82測試場地()821開闊測試場地()822屏蔽室()823電波暗室()824混波室()825平行板線()826橫電磁波傳輸室()827吉赫橫電磁波(gtem)傳輸室()83常用測試儀器與設備()831電磁干擾測量儀/電磁干擾接收機()832頻譜分析儀/電磁干擾接收機()833線路阻抗穩定網絡(lisn)()834亥姆霍茲線圈()835電流探頭()836功率吸收鉗()837信號發生器()838功率放大器()84電磁兼容性試驗用天線()841電磁兼容性試驗用天線的特點()842各種天線簡介()85電磁發射與電磁敏感度測量()851一般要求()852傳導發射測量()853傳導敏感度測量()854輻射發射測量()855輻射敏感度測量()86電磁兼容的自動測試技術簡介()861電磁干擾自動測試系統()862電流傳導敏感度自動測試系統()87電磁干擾掃描裝置()88移動電話比吸收率(sar)測試系統()習題()第9章電磁兼容性教學實驗()實驗一傳導干擾抑制與濾波實驗()實驗二微波頻譜分析儀測量小信號實驗()實驗三電磁屏蔽效能測量實驗…()實驗四利用手機開展電磁兼容實驗()實驗五安全接地實驗()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