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人地關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235445
- 條形碼:9787549235445 ; 978-7-5492-354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人地關系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 長江中游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地域系統的形成及其發展規律, 農業、手工業分布與地域系統, 聚落形態的演進與分布規律。
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人地關系研究 目錄
**章 長江中游地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地域系統的形成及其發展規律
**節 自然地理與文化地理背景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文化亞區的劃分與文化譜系
第三節 遺址分布規律、文化中心轉移與環境變遷的關系
第四節 本區與鄰區之間交通線的開辟及其對區域文化格局變化的影響
第二章 農業、手工業分布與地域系統
**節 栽培水稻與稻作農業的源地
第二節 經濟類型區域的形成與農業的開發層次
第三節 手工業產品的生產、交換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第三章 聚落形態的演進與分布規律
**節 分散聚落
第二節 聚落演進與中心聚落的出現
第三節 城壕聚落
第四節 聚落的衰落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附圖版
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的人地關系研究 節選
《長江中游地區新時期時代的人地關系研究》: 油子嶺文化劃城崗類型階段,城頭山聚落布局有了本質的改變。原聚落東部居住區已廢棄,發現的3座房屋,1座方形,1座近圓形,1座殘破,均為單間房屋,散見于聚落中部和南部。灰坑20個,散見于聚落中部和東部。發現墓葬122座,其中土坑墓117座,甕棺葬5座。土坑墓集中分布于聚落中部的第四發掘區,由報告圖二三、二八墓葬分布圖可以看出,墓地墓葬分布亦有幾片群聚現象。每一片區可能是親緣關系較為緊密的同一家族成員,而整個墓地則是高于家族的社會組織單位。此期土坑墓全部都有隨葬器物,以陶質生活用具為主,也有少量石器,多數隨葬品在10件以下。隨葬器物*多的M871有隨葬品18件,之中有3件是紡輪,其可能為女性墓。隨葬石鉞的有4座墓(M813.888.893.894),分布于相鄰的兩個片區內,墓坑規模都相對較大,隨葬器物數量卻不平均,分別為6、13.3.9件,但從墓坑規模較大,隨葬磨制較精的石鉞看,這些墓葬可能是受到社會尊敬的男性勇士墓。這幾座明顯受社會尊重的墓葬,其主人既有女性也有男性,所隨葬的物品多為陶質生活用具,且與各自墓葬片區內隨葬品多寡不一的墓葬同葬一地,說明當時社會分層仍不明顯。 屈家嶺文化Ⅲ期城壕聚落內發掘出房址10座,主要分布于聚落中部的第二、三、五發掘區,其中長方形多間2座,長方形雙間1座,余為方形、長方形、橢圓形單間。由報告圖一二三可以看出,長方形雙間F23和長方形多間F57實際上是一個組合套房,其中F57分間套房是住人的,F23—1由東到西并列四座方形灶,故此間可能是F57的共用廚房,因此,這組套房居住的可能是擴大家庭組織。 ……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