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71569
- 條形碼:9787533471569 ; 978-7-5334-7156-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從一個水利和港口專家的視角,對香港、廣州、廈門、膠州等中國沿海城市進行了細致考察,并在綜合比較后得出結論,惟有膠州灣*適宜德國建造海軍基地。這也解釋了許多年以來一直困惑史學界的一個問題,即德國人為什么一定要占據青島,而不是將相對更為容易獲取、也更為西方人熟知的廈門據為己有。
在此基礎上,作者專門對膠州灣位置、地勢、港口、面積、島嶼、風力、潮汐差度、地址狀況、飲水、居民和工商業等近30項目做了詳細記錄和研究,并提出了對膠州灣未來發展的設想和規劃,成為德國日后在青島建設“模范殖民地”的基本藍圖。此外,作者還在考察途中記錄了當時中國的一些別具地方和時代特征的風土人情,如游街示眾的罪犯、愚孝的貞節牌坊、早期的中國鐵路等,對于讀者重新認識和了解當時的中國社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叢書取自親身經歷過青島日德戰爭人士的**手記錄,或是德國駐膠州的軍官、士兵,或是德國傳教士,或是隨軍采訪的美國記者。通過他們的記述,讀者可以了解到,德國人為什么當初一定要占據青島,而不是將相對容易獲取、也為西方人更熟悉的廈門據為己有,可以比較客觀全面地了解日德戰爭的起因、發展和終結的全過程,包括戰爭的具體真實情景,如首場日德空戰的場景。叢書中既有對戰事進程的詳細敘述,也有對戰爭給青島城市和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的客觀描述,包括當時青島地區別具風格的地方風土人情等。對于讀者研究和了解**次世界大戰發生在亞洲的唯一戰事是不可多得的重要歷史文獻,也有利于讀者重新認識和了解當時的中國社會。正是因為這些親歷者在國籍、職業上的多樣性,使得本套叢書極具史料價值。
——馬燦榮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
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內容簡介
1897年8月德國入侵膠州灣前夕,德皇威廉二世為后確認入侵的必要性,專程派本書作者對膠州灣地區進行了秘密的重點調查。作者從一個水利和港口專家的視角,對香港、廣州、廈門、膠州等中國沿海城市進行了細致考察,并在綜合比較后得出結論,唯有膠州灣適宜德國建造海軍基地。在此基礎上,專門對膠州灣位置、地勢、港口、面積、島嶼、風力、潮汐差度、地址狀況、飲水、居民和工商業等近30個項目做了詳細記錄和研究,并提出了對膠州灣未來發展的設想和規劃,成為德國日后在青島建設“模范殖民地”的基本藍圖。其中一些規劃至今仍然在青島的市政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本書作者從一個水利和港口專家的視角,對香港、廣州、廈門、膠州等中國沿海城市進行了細致考察,并在綜合比較后得出結論,惟有膠州灣*適宜德國建造海軍基地。這也解釋了許多年以來一直困惑史學界的一個問題,即德國人為什么一定要占據青島,而不是將相對更為容易獲取、也更為西方人熟知的廈門據為己有。
在此基礎上,作者專門對膠州灣位置、地勢、港口、面積、島嶼、風力、潮汐差度、地址狀況、飲水、居民和工商業等近30項目做了詳細記錄和研究,并提出了對膠州灣未來發展的設想和規劃,成為德國日后在青島建設“模范殖民地”的基本藍圖。此外,作者還在考察途中記錄了當時中國的一些別具地方和時代特征的風土人情,如游街示眾的罪犯、愚孝的貞節牌坊、早期的中國鐵路等,對于讀者重新認識和了解當時的中國社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目錄
前言
**章 在北德意志勞伊德船運公司的輪船上
第二章 香港和廣州
第三章 在德國軍艦上
第四章 中國沿海
第五章 中國的人口
第六章 中國的交通工具
第七章 中國的貿易和工業
第八章 廈門和三沙灣
第九章 山東省
第十章 膠州灣
第十一章 山東的德國傳教士
第十二章 強行占有
附錄 膠州游記
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節選
《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在青年時代,我曾經無數次地希望自己能夠再一次隨同我們的戰艦從基爾港揚帆起航,讓德意志國旗在異國水域迎風飄揚,且有機會親歷遠東的水流和港口。盡管作出了種種努力,終是徒勞。如今,身為祖父的我,未曾想到卻能得償夙愿。在1897年1月的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里,剛剛從紛亂的旅行準備中解脫出來的我,正搭乘普魯士的一艘龐大的勞伊德輪船,漂泊在印度洋上。刺骨的北風從起航后一直追隨我們到了阿爾卑斯山,在此之后突然消逝無影。雖然因為瓢潑大雨和雷鳴電閃的緣故,我們此次未能對意大利的沿海風光一飽眼福,但當我們航行到地中海上時,天氣已逐漸轉好。抵達紅海后,我們脫掉了冬衣,利用輪船停港后的短暫間歇匆匆游覽了亞丁港和科倫坡港,并悠然自得地戴上了薩義德港生產的軟木遮陽帽,頗為盡興。
此時此刻,我們正頂著30度的高溫向新加坡港靠攏。船上的乘客們來自五湖四海,為數眾多的阿拉伯游客堆擠在甲板下的統艙內,行至科倫坡,又有大量的僧伽羅人登船。于是,我們歐洲人逐漸喪失了主導地位。這些精明的商販們尚在擺渡的途中即已開始向歐洲人兜售他們隨身攜帶的亦真亦假的寶石。一群阿拉伯人交叉著兩腿,蹲在矮小而空蕩的羊欄里,以躲避烈日的烘烤。兩個僧伽羅人赤裸著脊背,面對面地用小刀削著一只汁多肉肥的菠蘿,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站在船頭的一個土耳其人正在給他的兩個女人喂食。她們全身上下裹得嚴嚴實實,仿佛兩張躺在地上的肉皮囊,因此只能從頭巾下方用勺子將食物送進嘴里。兩位年長的阿拉伯人手捧《可蘭經》作孜孜不倦的研究,直至落日迎來所有穆罕默德信徒們的祈禱。誠然,這樣的場景十分精彩,但在碧海藍天折射出來的無以名狀的五彩斑斕的映襯下,頓時黯然失色。
……
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作者簡介
作者
喬治?弗朗鳩斯(Georg Franzius,1842-1914)
德國工程師、水利專家。早年學習水利建設,曾擔任德海港工程督辦、海軍軍部建筑顧問等職。1897年8月德國入侵膠州灣前夕,德皇威廉二世為后確認入侵的必要性,專程派弗對膠州灣地區進行了秘密的重點調查。此部作品即是弗在其上呈德皇的報告基礎上創作的。
譯者
劉 姝
生于遼寧,華僑大學中文學士。留學德國海德堡大學和漢堡大學,獲日耳曼文學碩士和漢學博士學位。先后在柏林中國文化中心、漢堡大學漢學系、貝立茲、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語言文化中心等機構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現當代中德文學比較研究和國際漢學研究。
秦俊峰
南京大學德語系學士,德國漢堡大學國際政治系碩士。1997年進入外交部工作,先后派駐中國駐漢堡總領事館和駐德國大使館工作。現主要從事國際關系研究,側重中德和中歐關系。譯有《德國公使夫人日記》《德國孔夫子的中國日志》《瓦德西庚子回憶錄》《另眼看共和:一個德國哲學家的中國日志》等。
- 主題:
德國一直以來都在謀求世界霸權,地區霸權,所以它和列強的沖突更多地體現在中國所說的遠交近攻,合縱連橫。而在本書中,德國對東亞地區的矛盾分析可謂是鞭辟入里,一針見血,對自己的定位雖然有自大成分,不過在當時看來也不盡然是裝比吹牛!這種外交報告一般用作初高中歷史材料分析更有趣!
- 主題:1897:德國東亞考察報告
福建教育出版社有不少涉及外國人在近代中國的書籍,青島日的戰爭叢書一套五本,這一本是德國奪占膠州灣前夕德國建筑師從德國前往膠州灣考察時一路的旅行見聞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