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太赫茲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8102987
- 條形碼:9787118102987 ; 978-7-118-10298-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太赫茲技術 內容簡介
《太赫茲技術》全面介紹了太赫茲技術的基礎原理、關鍵器件設備和典型應用等方面的新進展,突出了太赫茲技術與其他研究領域相結合產生的新技術進步,適合對國內希望了解太赫茲領域技術的相關研究人員作為參考書。
太赫茲技術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太赫茲頻譜范圍
1.2 太赫茲研究的歷史
1.2.1 20世紀早期的研究
1.2.2 1920年-1940年
1.2.3 1940年-1950年
1.2.4 1950年-1960年
1.2.5 1960年-1970年
1.2.6 1970年-1980年
1.2.7 1980年-1990年
1.3 更加關注太赫茲的原因
第2章 太赫茲頻段的光學理論
2.1 高斯波束基礎
2.2 高斯波束的傳輸
2.3 葛斯波束的耦合
2.4 材料對輻射的吸收和諧振效應
2.5 物質與太赫茲波的非線性相互作用
2.6 偏振光
2.7 斯托克斯參量
2.8 啁啾
第3章 太赫茲光學器件
3.1 引言
3.2 反射與吸收
3.3 用于透波窗口、濾波器和透鏡的材料
3.3.1 聚乙烯(PE)
3.3.2 聚丙烯(PP)
3.3.3 聚苯乙烯
3.3.4 聚四氟乙烯(PTFE,特氟綸)
3.3.5 聚4-甲基-1-戊烯(PMT,TPX)
3.3.6 Tsurupica(Picarin)
3.3.7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Mylar)
3.3.8 聚對二甲苯
3.3.9 熒光金
3.3.10 Zitex
3.3.11 晶態石英
3.3.12 藍寶石(Sapphire)
3.3.13 硅(Si)、鍺(Ge)
3.3.14 金剛石
3.3.15 堿鹵化物
3.3.16 KRS-5
3.3.17 材料選擇
3.4 窗口
3.5 濾波器
3.5.1 黑色聚乙烯(PE)吸收濾波器
3.5.2 堿鹵化物濾波器(Yoshinaga濾波器)
3.5.3 散射濾波器
3.5.4 剩余射線濾波器
3.5.5 諧振柵網濾波器
3.5.6 厚金屬平板濾波器
3.5.7 冷濾波器
3.6 抗反射膜層
3.7 透鏡
3.8 反射鏡
3.9 光管
3.10 光匯聚器及Winston錐
3.11 起偏器和偏振態變換器
3.12 分束器
3.13 衰減器
3.14 吸收器和吸收材料
3.15 透鏡-天線系統
3.16 波導和喇叭天線
3.17 光子帶隙材料和超材料
第4章 太赫茲波源
4.1 引言
4.2 熱發射
4.3 實際熱輻射源
4.3.1 碳晶燈
4.3.2 等離子體輻射源
4.4 氣體激光器
4.4.1 電激勵氣體激光器
4.4.2 光激勵氣體激光器
4.5 塊狀半導體激光器
4.5.1 鍺激光器
4.5.2 光學激勵硅載施主產生激射
4.6 量子級聯激光器
4.6.1 運轉原理
4.6.2 性能
4.7 光混頻產生太赫茲輻射
4.7.1 低溫生長砷化鎵
4.7.2 肖特基二極管
4.7.3 金屬-絕緣體-金屬二極管
4.7.4 光電二極管
4.8 諧波產生
4.9 返波振蕩器
4.10 Smith-Purcell(史密斯-帕塞爾)源
4.11 回旋管
4.12 基于相對論電子的太赫茲源
4.12.1 電子儲存環產生相干同步加速輻射
4.12.2 直線加速器產生相干同步加速輻射
4.12.3 自由電子激光器
4.13 參量振蕩器
第5章 探測器
5.1 簡介
5.1.1 探測器的制冷
5.2 探測器理論
5.2.1 探測器參數
5.2.2 探測器參數間的關系
5.2.3 過量噪聲來源
5.3 熱探測器
5.3.1 高萊探測器
5.3.2 熱釋探測器
5.3.3 熱電堆
5.3.4 功率計
5.3.5 半導體測輻射熱計
5.3.6 超導測輻射熱計
5.3.7 室溫下的微型測輻射熱計
5.4 光電導探測器
5.4.1 非本征鍺探測器
5.4.2 銻化銦探測器
5.4.3 GaAs探測器
5.4.4 阻止雜志帶探測器
5.5 外差檢波法
5.5.1 外差檢測理論
5.5.2 肖特基二極管混頻器
5.5.3 超導體-絕緣體-超導體混頻器
5.5.4 熱電子測輻射熱計混頻器
第6章 頻譜研究方法
6.1 引言
6.2 光柵頻譜儀
6.3 傅里葉變換頻譜儀
6.3.1 色散傅里葉變換頻譜儀
6.4 偏振干涉儀(Martin-Puplett干涉儀)
6.5 法布里珀羅(F-P)干涉儀
6.6 時域頻譜儀
6.6.1 太赫茲脈沖產生和探測的簡化模型
6.6.2 應用
6.7 相干波源頻譜儀
6.7.1 基于倍頻源的頻譜儀
6.7.2 使用返波振蕩器的頻譜儀
6.7.3 基于可調諧太赫茲邊帶產生的頻譜學
6.7.4 基于差頻產生的頻譜學
6.8 外差頻譜學
6.8.1 系統方面
6.8.2 后端頻譜儀
6.8.3 外差頻譜儀示例
第7章 太赫茲成像
7.1 引言
7.2 成像基礎
7.3 類相機成像
7.3.1 對比度形成
7.3.2 直接探測器成像
7.3.3 外差成像
7.3.4 三維外差成像
7.4 短距成像
7.4.1 連續波及長脈沖波源成像
7.4.2 基于光混頻器的成像
7.4.3 量子級聯激光器成像
7.4.4 連續波源實時成像
7.4.5 光譜成像
7.4.6 量子級聯激光器的三維成像
7.4.7 時域光譜成像
7.4.8 基于時域光譜儀的光譜成像
7.4.9 基于時域光譜儀的三維成像
7.4.10 時域光譜儀的實時成像
7.5 近場顯微
7.5.1 基于光闌的近場掃描顯微鏡
7.5.2 無光闌近場掃描光學顯微鏡
縮略語
符號
參考文獻
1.1 太赫茲頻譜范圍
1.2 太赫茲研究的歷史
1.2.1 20世紀早期的研究
1.2.2 1920年-1940年
1.2.3 1940年-1950年
1.2.4 1950年-1960年
1.2.5 1960年-1970年
1.2.6 1970年-1980年
1.2.7 1980年-1990年
1.3 更加關注太赫茲的原因
第2章 太赫茲頻段的光學理論
2.1 高斯波束基礎
2.2 高斯波束的傳輸
2.3 葛斯波束的耦合
2.4 材料對輻射的吸收和諧振效應
2.5 物質與太赫茲波的非線性相互作用
2.6 偏振光
2.7 斯托克斯參量
2.8 啁啾
第3章 太赫茲光學器件
3.1 引言
3.2 反射與吸收
3.3 用于透波窗口、濾波器和透鏡的材料
3.3.1 聚乙烯(PE)
3.3.2 聚丙烯(PP)
3.3.3 聚苯乙烯
3.3.4 聚四氟乙烯(PTFE,特氟綸)
3.3.5 聚4-甲基-1-戊烯(PMT,TPX)
3.3.6 Tsurupica(Picarin)
3.3.7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Mylar)
3.3.8 聚對二甲苯
3.3.9 熒光金
3.3.10 Zitex
3.3.11 晶態石英
3.3.12 藍寶石(Sapphire)
3.3.13 硅(Si)、鍺(Ge)
3.3.14 金剛石
3.3.15 堿鹵化物
3.3.16 KRS-5
3.3.17 材料選擇
3.4 窗口
3.5 濾波器
3.5.1 黑色聚乙烯(PE)吸收濾波器
3.5.2 堿鹵化物濾波器(Yoshinaga濾波器)
3.5.3 散射濾波器
3.5.4 剩余射線濾波器
3.5.5 諧振柵網濾波器
3.5.6 厚金屬平板濾波器
3.5.7 冷濾波器
3.6 抗反射膜層
3.7 透鏡
3.8 反射鏡
3.9 光管
3.10 光匯聚器及Winston錐
3.11 起偏器和偏振態變換器
3.12 分束器
3.13 衰減器
3.14 吸收器和吸收材料
3.15 透鏡-天線系統
3.16 波導和喇叭天線
3.17 光子帶隙材料和超材料
第4章 太赫茲波源
4.1 引言
4.2 熱發射
4.3 實際熱輻射源
4.3.1 碳晶燈
4.3.2 等離子體輻射源
4.4 氣體激光器
4.4.1 電激勵氣體激光器
4.4.2 光激勵氣體激光器
4.5 塊狀半導體激光器
4.5.1 鍺激光器
4.5.2 光學激勵硅載施主產生激射
4.6 量子級聯激光器
4.6.1 運轉原理
4.6.2 性能
4.7 光混頻產生太赫茲輻射
4.7.1 低溫生長砷化鎵
4.7.2 肖特基二極管
4.7.3 金屬-絕緣體-金屬二極管
4.7.4 光電二極管
4.8 諧波產生
4.9 返波振蕩器
4.10 Smith-Purcell(史密斯-帕塞爾)源
4.11 回旋管
4.12 基于相對論電子的太赫茲源
4.12.1 電子儲存環產生相干同步加速輻射
4.12.2 直線加速器產生相干同步加速輻射
4.12.3 自由電子激光器
4.13 參量振蕩器
第5章 探測器
5.1 簡介
5.1.1 探測器的制冷
5.2 探測器理論
5.2.1 探測器參數
5.2.2 探測器參數間的關系
5.2.3 過量噪聲來源
5.3 熱探測器
5.3.1 高萊探測器
5.3.2 熱釋探測器
5.3.3 熱電堆
5.3.4 功率計
5.3.5 半導體測輻射熱計
5.3.6 超導測輻射熱計
5.3.7 室溫下的微型測輻射熱計
5.4 光電導探測器
5.4.1 非本征鍺探測器
5.4.2 銻化銦探測器
5.4.3 GaAs探測器
5.4.4 阻止雜志帶探測器
5.5 外差檢波法
5.5.1 外差檢測理論
5.5.2 肖特基二極管混頻器
5.5.3 超導體-絕緣體-超導體混頻器
5.5.4 熱電子測輻射熱計混頻器
第6章 頻譜研究方法
6.1 引言
6.2 光柵頻譜儀
6.3 傅里葉變換頻譜儀
6.3.1 色散傅里葉變換頻譜儀
6.4 偏振干涉儀(Martin-Puplett干涉儀)
6.5 法布里珀羅(F-P)干涉儀
6.6 時域頻譜儀
6.6.1 太赫茲脈沖產生和探測的簡化模型
6.6.2 應用
6.7 相干波源頻譜儀
6.7.1 基于倍頻源的頻譜儀
6.7.2 使用返波振蕩器的頻譜儀
6.7.3 基于可調諧太赫茲邊帶產生的頻譜學
6.7.4 基于差頻產生的頻譜學
6.8 外差頻譜學
6.8.1 系統方面
6.8.2 后端頻譜儀
6.8.3 外差頻譜儀示例
第7章 太赫茲成像
7.1 引言
7.2 成像基礎
7.3 類相機成像
7.3.1 對比度形成
7.3.2 直接探測器成像
7.3.3 外差成像
7.3.4 三維外差成像
7.4 短距成像
7.4.1 連續波及長脈沖波源成像
7.4.2 基于光混頻器的成像
7.4.3 量子級聯激光器成像
7.4.4 連續波源實時成像
7.4.5 光譜成像
7.4.6 量子級聯激光器的三維成像
7.4.7 時域光譜成像
7.4.8 基于時域光譜儀的光譜成像
7.4.9 基于時域光譜儀的三維成像
7.4.10 時域光譜儀的實時成像
7.5 近場顯微
7.5.1 基于光闌的近場掃描顯微鏡
7.5.2 無光闌近場掃描光學顯微鏡
縮略語
符號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