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羅素卷-通往幸福之路-中外名家隨筆精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5487667
- 條形碼:9787535487667 ; 978-7-5354-8766-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羅素卷-通往幸福之路-中外名家隨筆精華 本書特色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世紀哲學大師羅素的幸福快樂人生哲學指南。羅素告訴你怎樣擁有快樂的人生,怎樣獲得完美的情愛、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
羅素卷-通往幸福之路-中外名家隨筆精華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世紀哲學大師羅素的幸福快樂人生哲學指南。 羅素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分析了現代人痛苦的根源,闡釋了什么是快樂的人生,怎樣擁有快樂的人生,怎樣獲得和諧的人格、完美的情愛、美滿的婚姻、幸福的家庭。 羅素寫此書的目的,“希望那些遭受不幸而并未享受幸福的眾多男女能夠診斷出自己的癥狀并找出擺脫的方法”。
羅素卷-通往幸福之路-中外名家隨筆精華 目錄
**篇什么是快樂的人生
快樂的生活·3
美好的人生·7
你可以獲得快樂·13
快樂的世界·23
第二篇我們為什么不快樂
你為什么不快樂·39
拜倫式的情緒·48
生存競爭的壓力·56
厭煩與興奮·64
過度疲勞·72
妒忌·81
犯罪感·90
虐待傾向·94
金錢的崇拜·103
無窮的欲望·108
第三篇怎樣擁有快樂人生
渴望的熱情·115
取舍的智慧·125
和諧的人格·132
友好的環境·135
道德的約束·144
完美的情愛·149
美滿的婚姻(上)·156
美滿的婚姻(下)·163
幸福的家庭·169
充實的工作·180
休閑的娛樂·186
科學的力量·192
自由的社會·196
羅素卷-通往幸福之路-中外名家隨筆精華 節選
很多人以為,如果沒有一種多少帶有宗教成分的信仰,那么幸福是不可能的。也有許多人以為,他們不幸福,是因為他們的憂傷有著錯綜復雜和高度理智的根源。我可不相信這些是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真正根源,我想它們僅僅是現象而已。一個不快樂的人通常會采用不快樂的信仰,而一個快樂的人會采用快樂的信仰,兩者都將其幸福或不幸福歸之于各自的信仰,而真正的因果關系卻截然相反。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某些東西是不可或缺的,但這些東西也很簡單:衣食住行、健康、愛情、成功的工作和來自同伴的尊敬。對某些人來說,為人父母也是很必需的。在不付出某些努力就獲得了它們,而他依舊感到不幸福時,那他必有某種心理上的失調,如果這種失調非常嚴重,他就應該去精神病醫生那兒治療,但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他把事情安排恰當,那么病人自己也可以醫好這種失調。 只要外界環境不是絕對地多災多難,一個人應該能夠獲得幸福,只要他的熱情和興趣向外而不是向內發展。因此在教育和我們適應世界方面,我們都應極力避免自私自利的情欲,盡量獲得那些能阻遏我們的思想永遠專注我們自身的情愛和興趣。 大多數人在監獄里是不會感到幸福的,這是他們的天性,而將我們鎖閉在自身內的情欲則構成了一所*糟糕的監獄。在這類情欲中,*常見的有:恐懼、妒忌、犯罪感、自憐和自我欣賞。在這些情感中,我們的欲望都集中在我們自己身上,對外界沒有真正的興趣,僅僅擔心它在某方面會傷害我們或不能滿足我們。 人們極不愿意承認事實,急切地想躲進暖和的謊言長袍里,主要原因不外是恐懼。然而荊棘撕破了長袍,寒冷的風從裂縫長驅直入,這時已習慣于溫暖舒適的人,比一個飽經風霜、結實硬朗的人,要遭受更多的苦楚。況且,那些自欺者往往心里也知道他們在騙自己,他們整天畏怯疑懼,生怕某件不利的事情迫使他們沮喪地面對現實。 自私自利的情欲的*大缺陷之一,在于很少使生活豐富多彩。一個只愛自己的人,當然不能因其情愛的亂雜而受到指責,但到*后他必然會感到煩悶不堪,因為他熱愛的對象永遠沒有變化。一個因犯罪感而痛苦的人,是受著一種特殊的自戀之苦。在這茫茫宇宙中,他感到*重要的莫過于自己的品性高潔。傳統宗教的*嚴重的謬誤,在于鼓勵了這一特殊的自我專注。 一個幸福的人,以客觀的態度安身立命,他具有坦蕩寬宏的情愛和豐富廣泛的興趣,憑借著這些情愛和興趣,又憑借著它們使他成為許多別人的興趣和情愛的對象,他獲得了幸福。能成為情愛的領受者,這自然是幸福的,然而索要情愛的人并非就是得到情愛的人。廣義地說,得到情愛的人是給予情愛的人。不過,倘若像為了利息而放債那樣,一個人在層層盤算之后才給予他人情愛,這是無用的,因為有算計的情愛不是真誠的,領受者也不會感到它是真誠的。 那么一個被囚禁于自身內的不幸福者又能做些什么呢?只要他總惦記自己不幸福的原因,他就依然是自私自利的,且無法跳出這一惡性的圈子,如果他要跳出來,他就得借助真實的興趣,而不是指望那些被當作藥物一般接受的做作的興趣。 雖然這么做的確有困難,但他畢竟還能做不少,如果他能正確地斷定其問題之所在,那么他首先可以使自己的意識明白,他沒有理由感到罪孽深重,然后依照我們討論的方法,把合理的信念植于無意識之中,同時做些多少是中立的活動。如果他成功地清除了犯罪感,那么真正客觀的興趣大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要是他的問題源于自憐,那么他首先可以讓自己明白,在他周圍并沒有什么天大的不幸,然后再用上述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問題。要是他的問題源于恐懼,那么讓他做一些有助于培養勇氣的練習。 自古以來,沙場上的英勇大膽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而且男孩和男青年的訓練,大部分是用于培養那種視打仗如兒戲的性格。然而道德的勇氣和智慧的膽略卻不曾引起同樣的重視,不過它們也有自己的培養方法。 每天你至少承認一個令你痛苦的真理。你得學會去如此感受:即便你在品德上、才智上遠不如你的朋友們,人生依舊值得體驗。這種練習,幾年后*終能使你面對事實而不畏葸退縮,并因此將你從大范圍的恐懼中解放出來。 在極大的程度上,幸福的生活猶如善良的生活。職業道德家們太偏重自我克制,因此他們把重點放在了錯誤的地方。有意識的自我克制,使一個人變得專注于自己,并清楚地知道他所做的犧牲,結果在當前的目的上,它往往失敗,在*后的目標上,它幾乎總是落空。人們所需要的不是自我克制,而是那種向外的興趣,后者能產生自發的、不經雕刻的行為,而相同的行為,在一個過分專注于追求自身德性的人那兒,惟有依靠有意識的自我克制才能做到。 行為的效果可有天淵之別,這取決于行為者當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你看見一個孩子即將淹死,你憑著援救的直接沖動去救他,那么待你從水中冒出來時,你的道德并沒有受到半點損害。在同樣情況下,如果你對自己說:“去援救一個無助的人是品德的一部分,而我想做一個有品德的人,所以我必須救這個孩子。”那么事后的你比起先前的你來,將變得更為敗壞。在這個極端的例子里能夠適用的東西,同樣適用于許多其他較不明顯的事情。 在我和傳統的道德家們所提倡的人生態度之間,存在著另一種更微妙的差別。例如,傳統的道德家會說愛情應該是無私的。在某種意義上,他是對的,也就是說,愛的自私不超過某種程度,但它無疑應具有這種程度的自私,即一個人能從成功的愛情中得到幸福。倘若一名男子向一名女子求婚,理由是他衷心地希望她幸福,同時認為她能給予他自我克制的理想機會。那么照我看來,那女子能否完全滿意是很成問題的。 我們應該期望我們所愛的人幸福,但不應該將它作為我們自身幸福的一種替換。事實上,一旦我們對他人或身外之物產生了真正的興趣時,那么自我克制學說所包含的自我和他人的全部對立便即刻化為烏有。由于具備了這種興趣,一個人將感到自己生命之流的一部分,不再是像撞球那樣,是一個堅硬獨立的實體,這種撞球,除了撞擊外,不可能與別的撞球發生任何關系。 所有的不幸福都基于某種分裂或不諧調: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缺少協作和配合,因而造成了自我的分裂。自我和社會的連結要靠客觀興趣和情愛的力量,由于沒有這種力量,又造成了自我和社會的不和諧。一個幸福的人決不會遭受這兩種分離的痛苦,他的人格既不會分裂來對抗自己,也不會分裂來抵御世界。 這樣的人將會覺得自己是宇宙的公民,盡情地享受著世界所給予的五光十色的舒暢快樂,不會因為想到死亡而心神不寧、痛苦萬分,因為,他感到自己不會真的與后來者分離。惟有在這種與生命之流如此深刻的、本能的結合中,人們才能找到無與倫比的歡樂。
羅素卷-通往幸福之路-中外名家隨筆精華 作者簡介
羅素(1872— 1970),20世紀杰出的哲學家之一,同時又是著名的數學家、散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與后來的絕大多數分析哲學家不同,他對社會和人生的種種問題都極感興趣,寫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對20世紀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被人們譽為“世紀的智者”。為了表彰他的“哲學作品對人類道德 文化所作出的貢獻”,1950年,羅素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