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以小搏大: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161858
- 條形碼:9787305161858 ; 978-7-305-1618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小搏大: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 本書特色
由程曉燕著的《以小搏大--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中國美國與當代世界論叢》對越美談判展開全面的描述,以填補越南戰(zhàn)爭外交史的一項空白,但決不是對美國越戰(zhàn)史學的補充,而是力圖突破“美國中心”,跳出冷戰(zhàn)視角,在挖掘史料的基礎上,展示越南外交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特色。
以小搏大: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 內容簡介
1968-1973年的越美巴黎談判是*終促成侵越美軍撤出越南,越南取得民族解放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事件。1973年1月,越美雙方在巴黎簽署和平協(xié)定,美國結束其在印支長達近二十年的干涉。《中國·美國與當代世界論叢:以小搏大 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采用**手史料,用較嚴格的歷史學方法對越美巴黎談判進行了較為詳實、系統(tǒng)的敘述,著重考察越南談判代表、中央政治局委員黎德壽與美國尼克松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之間近五年的秘密會談,盡可能真實、生動地還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
以小搏大: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 目錄
**章 推動談判到來
**節(jié) 努力促成邊打邊談
第二節(jié) 回應華府和談試探
第三節(jié) 平衡對中蘇的關系
第二章 華府戰(zhàn)與和的抉擇
**節(jié) 戰(zhàn)爭能力趨向衰竭
第二節(jié) 越戰(zhàn)共識嚴重破裂
第三節(jié) 收縮戰(zhàn)爭走向談判
第三章 握手言和的開始
**節(jié) 聚首巴黎卻不易
第二節(jié) 挫敗“以炸迫談”
第三節(jié) 四方對話路漫漫
第四章 尼克松擴大戰(zhàn)爭
**節(jié) 入侵柬埔寨扶植傀儡
第二節(jié) 在老撾的秘密戰(zhàn)爭
第三節(jié) 越南化難成救命稻草
第五章 黎德壽一基辛格秘密談判
**節(jié) 解鈴還須系鈴人
第二節(jié) 談判桌上的較量
第三節(jié) 南方抗美戰(zhàn)爭形勢
第六章 會談兩度僵局
**節(jié) 華府設置撤軍障礙
第二節(jié) “我們不要中間人”
第三節(jié) 阮文紹的去留
第七章 越南提出三套方案
**節(jié) 華府大爭吵再掀高潮
第二節(jié) 拒絕莫斯科傳聲筒
第三節(jié) 南方政權問題
第八章 峰回路轉
**節(jié) “兩步走”解決越南問題
第二節(jié) 北京的勸告及越南的反應
第三節(jié) 確立協(xié)議基本條款
第九章 遲到的和平
**節(jié) 尼克松政府出爾反爾
第二節(jié) 越南走到談判的底線
第三節(jié) 簽署巴黎和平協(xié)定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關于在越南結束戰(zhàn)爭、恢復和平的協(xié)定
附錄二:索引
后記
以小搏大: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 節(jié)選
《中國·美國與當代世界論叢:以小搏大 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 有研究證明,約翰遜政府搞逐步升級戰(zhàn)略的目的,是要改變對手的意志,這就需要在軍事打擊過程中不時試探北越的意圖。另一方面,維持美國國內輿論和盟國政府對于轟炸的支持和容忍是實施逐步升級的一個重要條件,這又需要使升級盡可能帶有合理的外觀,制造北越咎由自取的假象。這兩個因素的確導致了1968年以前約翰遜政府進行多次和談試探,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國統(tǒng)治集團內部一場又一場的關于侵越政策何去何從的大爭吵,一連串的爭吵不但是后來權勢集團共識破裂的開始,而且迫使約翰遜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祭起“和談”的破旗。 本來,美國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爭吵一直是約翰遜政府侵越政策帶來的沉疴痼疾。*為激烈的爭吵高潮,在1965年就出現(xiàn)過三次。隨著戰(zhàn)爭升級、失敗加重,爭吵一次比一次激烈。1966年初的爭吵,其激烈程度又較前三次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次爭吵的規(guī)模更大,卷入的人數(shù)更多,范圍更廣。一些通常不大公開講話的議員也站了出來。執(zhí)政的民主黨黨內一些有影響的頭面人物,或者是**次出來同約翰遜總統(tǒng)唱反調,或者是比過去更激烈地對約翰遜總統(tǒng)進行攻擊。華盛頓的大批軍政要員,上百名國會議員,許多在野政客和退伍將軍,以及華爾街的謀臣策士,幾乎傾巢而出,唇槍舌劍,亂成一團。無怪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富布賴特說,這次爭吵的激烈程度,為侵朝戰(zhàn)爭甚至第二次大戰(zhàn)中所未見。 這場大爭吵的中心是,恢復還是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和進一步擴大戰(zhàn)爭,還是采取“固守”戰(zhàn)略這兩個問題上。反對約翰遜政府進一步擴大戰(zhàn)爭的一派人認為這樣做風險太大,擔心繼續(xù)升級就“勢必”“導向同中國交戰(zhàn)”。他們認為“整個事情的中心”是對付中國的問題,“向中國挑釁是危險的”,而同中國作戰(zhàn)更是“一場大災難”。在朝鮮戰(zhàn)爭中吃盡苦頭的李奇微等人,紛紛出來現(xiàn)身說法,竭力要求避免重犯錯誤。這派人還擔心美國過深地陷在南越一隅之地,會“打亂美國政策的平衡”,使美國無力應付亞非拉廣大地區(qū)的革命運動,在國內外更加孤立。他們認為,美國“不應當裝得無所不能”,否則就會使美國“總戰(zhàn)略地位”遭到削弱。因此,他們主張利用現(xiàn)有兵力在南越穩(wěn)住陣腳,通過“和談”,利用聯(lián)合國等其他手段,求得有利于美國的解決。 為了緩和并平息統(tǒng)治集團內部一派人的批評和爭吵,約翰遜極盡威脅、拉攏之能事。他一面同兩黨頭面人物“私下討論”并派人解釋,力圖停止這場辯論,一面連續(xù)發(fā)表公開講話,作出歡迎辯論的姿態(tài),并掩飾這次爭吵的嚴重性質,硬說“沒有什么很大的意見分歧”。實際上,他是寸步不讓,堅持要把擴大侵越戰(zhàn)爭的政策推行下去。但是,對那些唱反調的勢力,他也不能不有所顧忌。 在上述情勢下,從1965年5月到1967年8月,約翰遜政府搞了幾次為時短暫的停炸,以顯示美國的“誠意”。其間,無論是在國際上大張旗鼓地發(fā)動“和平攻勢”還是與北越進行秘密接觸,華盛頓都向北越提出預期其無法接受的條件,以便擺出一副合情合理的姿態(tài)。正如一名白宮顧問后來評論說,約翰遜當時根本不想談判。 ……
以小搏大:越美巴黎談判:1968-1973 作者簡介
程曉燕,青年學者,1974年生,祖籍安徽馬鞍山,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史專業(yè)博士,南京大學一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中心訪問學者,現(xiàn)任教于南京財經(jīng)大學,從事國際關系、美國外交、近代中外關系研究。近年來,在《世界經(jīng)濟政治》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參編參*多項省級和軍隊課題、教材,譯*《走進大使館》(合譯)贏得國內外廣泛關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jīng)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