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責任.合作提供與混合競爭-現代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的組織與機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72438
- 條形碼:9787516172438 ; 978-7-5161-724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府責任.合作提供與混合競爭-現代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的組織與機制 本書特色
汪錦軍*的《政府責任合作提供與混合競爭(現代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的組織與機制)》從四個角度構建公共服務分析框架: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基層政府的角色、公共服務的多元機制(市場化、社會化、公民參與、混合競爭)和公共服務績效。這四個方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在基層公共服務方面,政府已有的和潛在的工具選擇、各種工具面臨的制度性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能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改善路徑。
政府責任.合作提供與混合競爭-現代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的組織與機制 內容簡介
在近些年來我國政府逐漸加強公共服務提供的大背景下,本研究從四個角度構建公共服務分析框架: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基層政府的角色、公共服務的多元機制(市場化、社會化、公民參與、混合競爭)和公共服務績效。這四個方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在基層公共服務方面,政府已有的和潛在的工具選擇、各種工具面臨的制度性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可能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改善路徑。
政府責任.合作提供與混合競爭-現代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的組織與機制 目錄
導論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問題 三 分析框架 四 研究資料與研究方法**章 公共服務供給的組織選擇與多元公共服務體系構建 一 公共服務體系:理論與模式的認識 (一)公共服務中的政府角色:從守夜人到全面擴張 (二)公共服務的供給模式 二 中國公共服務中的政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 三 通過構建公共服務的多元組織框架提升公共服務供給能力 (一)明確公共服務中的政府責任與角色 (二)區分基礎類公共服務與非基礎類公共服務 (三)深化事業單位改革 (四)構建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企業平等參與公共服務競爭的制度平臺第二章 公共服務提供與地方政府的角色 一 政府層級體系與職責分工的基本理論認識 二 西方發達國家公共服務的職權模式與改革趨勢 (一)西方國家主要的政府間職權模式類型 (二)地方公共服務改革:以分權化為特征的改革運動 三 中國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提供中的角色與變遷 (一)公共服務提供中地方政府角色的歷史變遷 (二)中國政府層級體系與地方政府職權結構 四 公共服務的地方政府角色:改革與前瞻 (一)重新界定地方政府的職責 (二)統一事權與財權 (三)從政策委派到事務委托:改進政府間的政策命令模式 (四)鼓勵以公民為中心的地方治理創新 五 地方政府的分工與合作:成都公共服務統籌城鄉改革的啟示 (一)問題:農村公共服務傳統提供模式的困境 (二)問題:尋找更好的方案:理論資源與實踐困境第三章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適用性與限度 一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發展 (一)民營化的含義 (二)各國政府推動民營化的理論和現實背景 (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民營化的發展過程與特征 二 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反思與批判 三 民營化與中國公共服務改革 (一)民營化對中國公共服務改革的意義 (二)中國公共服務民營化的發展歷程 (三)中國公共服務民營化改革的教訓:三層次的分析路徑第四章 公共服務中的社會組織優勢與伙伴關系構建 一 社會組織的公共服務優勢 (一)理論解釋:社會組織的非分配約束優勢 (二)社會組織的優勢公共服務領域 二 中國社會組織的發展與公共服務角色 三 構建政府與社會組織的公共服務伙伴關系 (一)構建公共服務的伙伴關系:以政府購買服務為視角的分析 (二)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基于北京和浙江的問卷分析第五章 公共服務提供的混合競爭機制 一 公共服務從多元供給到混合競爭的發展路徑 (一)市場化、社會化與公共服務多元供給 (二)超越單純市場化或社會化的認識:公共服務混合式提供的發展 (三)小結 二 走向混合競爭模式:思考我國醫療改革的政策路徑 (一)從不完全市場化到過度商業化:改革開放后我國**輪醫療衛生改革歷程的反思 (二)政府責任回歸與市場化的再思考:2008年以來的新醫改 (三)走向混合競爭模式:中國醫療改革的方向和路徑 三 混合治理與公共服務創新:溫州社會組織發展的政策模式與思考 (一)混合治理與混合競爭的改革意義 (二)地方混合治理的探索——溫州的政策實踐與社會組織發展空間 (三)反思混合治理構建中的政策依賴與政府角色第六章 公共服務的公民參與模式分析 一 公民參與和公共服務中的公民參與 (一)公民參與的相關理論闡述 (二)公共服務中的公民參與 二 地方公共服務中的公民參與模式分析 (一)決策型參與: 由公民制定公共服務提供規則 (二)有限吸納型參與:選擇性吸收公民意見 (三)告知型參與:通過參與來傳達與溝通公共服務信息 (四)校正型參與:通過公民參與來改正公共服務的偏失 (五)改善型參與:通過參與改善公共服務質量 (六)合作型參與:將參與嵌入服務提供制度體系中 三 如何選擇公民參與的模式:策略與變量第七章 地方公共服務的績效管理:組織機制與評估體系 一 地方政府體系與公共服務績效 (一)政府管理子系統與公共服務績效 (二)協同機制與公共服務績效 (三)溝通服務機制與公共服務績效 二 構建有效的公共服務績效評估體系 (一)績效評估的興起與背景 (二)績效評估的主要方法 (三)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特點 (四)公共服務績效評估的三種類型與案例分析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政府責任.合作提供與混合競爭-現代公共服務體系構建中的組織與機制 作者簡介
汪錦軍,男, 1977年2月出生,浙江淳安人,畢業于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目前在浙江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任教,副教授、MPA教育中心副主任。2010年入選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第二層次培養人員;2013年入選“之江青年學者”。主持過國家社科規劃課題2項,省級社科規劃項目多項。主要研究社會組織、社會治理、政府與社會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