舶來與本土-1926年法國傳教士所撰中國北方教堂營造手冊的翻譯好研究-中英對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41447
- 條形碼:9787513041447 ; 978-7-5130-4144-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舶來與本土-1926年法國傳教士所撰中國北方教堂營造手冊的翻譯好研究-中英對照 本書特色
這本書是對1926出版的一本法語手冊的翻譯及相關研究成果的集成。其學術意義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 這部手冊的研究和翻譯,讓我們得以從異域的角度審視自身歷史文化軌跡,豐富了我們對中國近代建筑文化意向的認知。(2) 這部手冊的發現、翻譯、注釋等研究工作和所獲得的學術成果,樹立了國際合作開展中國近代建筑遺產研究的范式,即由中歐學者基于共同的建筑考古學術理念,發揮各自所長,合作完成的研究,在揭示中國近代建筑遺產價值的高度和文化背景的廣度上,皆有所突破。這種突破源于歷史文獻和建筑實例研究的有機結合,這一研究范式為全面發掘中國近代建筑的歷史文化內涵,指明了前進的方向。(3) 這部手冊的研究與翻譯,為中國本土建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這是本次研究的另一重要的收獲和啟示。
舶來與本土-1926年法國傳教士所撰中國北方教堂營造手冊的翻譯好研究-中英對照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對1926出版的一本法語手冊的翻譯及相關研究成果的集成。其學術意義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 這部手冊的研究和翻譯,讓我們得以從異域的角度審視自身歷史文化軌跡,豐富了我們對中國近代建筑文化意向的認知。(2) 這部手冊的發現、翻譯、注釋等研究工作和所獲得的學術成果,樹立了國際合作開展中國近代建筑遺產研究的范式,即由中歐學者基于共同的建筑考古學術理念,發揮各自所長,合作完成的研究,在揭示中國近代建筑遺產價值的高度和文化背景的廣度上,皆有所突破。這種突破源于歷史文獻和建筑實例研究的有機結合,這一研究范式為全面發掘中國近代建筑的歷史文化內涵,指明了前進的方向。(3) 這部手冊的研究與翻譯,為中國本土建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這是本次研究的另一重要的收獲和啟示。
舶來與本土-1926年法國傳教士所撰中國北方教堂營造手冊的翻譯好研究-中英對照 目錄
meaning and division of labor of the book引言——東西方建筑實踐的交流introduction: architectural exchange ofpractice- based knowledge手冊《傳教士建造者:建議- 方案》the handbook the missionary- builder:advice-plans············································6北京大學和魯汶大學的合作研究research collaboration between pekinguniversity andthe university ofleuven·································· 10本書架構the concept of the book ···········13**部分手冊的撰寫背景part one: the handbook in context關于教堂建造和式樣的書籍architectural handbooks and pattern booksof churches ·········· 19手冊的作者the handbook’s authors······················· 25手冊的讀者群the handbook’s readership··················44手冊的內容the handbook’s content·························· 47樣式之辯:西方哥特式還是中國化the issue of style: western gothic or sinicized?·························85西方傳教士眼中的中國工匠the perception of chinese workers bywestern missionaries······················· 100技術的碰撞和轉移encounter and transfer oftechnology····················· 105第二部分手冊的內容和翻譯part two: the handbook translated翻譯者的體會note of the translators ·············· 116手冊的出版信息published information················· 118手冊的目錄contents···················· 120序言preface················· 121**章選址first chapter: choosing alocation·············· 123第二章建筑布局和朝向的選擇second chapter: choosing the buildings’layout········· 126第三章設計方案、工程預算和施工合同third chapter: plan — estimate — contractwith the contractor ············ 130注釋note [on style] ··········· 133第四章建筑材料fourth chapter: aboutmaterials··············· 153第五章磚石工程fifth chapter: masonry······················ 169第六章屋頂sixth chapter: the roof···················192第七章屋面裝飾seventh chapter: roof ornamentation······················ 203第八章建筑細節的處理chapter eight:miscellaneous········································· 210結語conclusion ··········· 232第三部分教堂建造案例分析——大名天主堂part three: the handbook as built天主教傳教區大名the catholic mission of daming········· 285大名法文學校the french college of daming ···········292大名天主堂a marian cathedral in daming ·········· 306大名天主堂的營建constructing the church of daming··········· 319大名天主堂的測繪measuring the cathedral of daming ·······352附錄appendix附錄1. 手冊的法語原文appendix 1. french text of the originalhandbook··········································· 370附錄2. 建造技術地方用語appendix2. chinese construction termsmentioned in the handbook·········· 424參考文獻bibliography ················· 433索引index············· 441
展開全部
舶來與本土-1926年法國傳教士所撰中國北方教堂營造手冊的翻譯好研究-中英對照 作者簡介
高曼士教授(Thomas COOMANS),考古和藝術史方向博士。現就職于比利時魯汶大學工學院建筑系,也是魯汶大學雷蒙德.勒麥爾國際保護中心的教授。他負責的專業課程主要有遺產保護歷史和理論、建筑考古和建筑歷史。現今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考古、傳統建筑材料和技術史、教堂建筑、1840—1940年間西方建筑在中國的建設及其過程中產生的中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等。歷年發表著作15部、學術論文百余篇。目前他還兼任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城市遺產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副教授。他身兼比利時弗蘭芒皇家科學院、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之項目“共有遺產”科員委員會、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等多家學術機構的成員。徐怡濤教授,歷史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文物建筑教研室主任。主要教學與科研方向為中國建筑史、中國建筑考古和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歷年發表學士論文、著作共計40余篇(部)。2006年當選北京大學第十一屆十佳教師,2009年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2010年、2013年、2015年分別獲北京大學人文杰出青年學者獎。2014年入選中國國家文物局專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