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地方法院 本書特色
他到了。到了,可是到哪兒了?這火車站是個終端站,站臺也不起眼,有十多條軌道,但他隨后走進車站大廳。這是一座了不起的造物,一座車站殿堂,上面是被隔成方格的筒狀穹頂,一抹藍色的流動的亮光透過一扇扇窗戶涌進來,猶如經歷了漫長旅行后獲得新生的光明。高墻上貼著深色大理石,“帝國總理府灰”,他在流亡前恐怕會這樣諷刺地來稱謂這獨一無二的色調。而現在,他只覺得這色調體面、氣派,也不免令人望而生畏。不過,大理石可不是僅僅作為外表簡單地貼上去的,而是有條不紊,層次分明,讓那一面面墻壁顯得錯落有致,渾然得體。大廳地板亮閃閃的,在一個個窗口后面,一些男子身著整潔的制服,透過圓圓的小窗口望去。窗口前站滿了人,個個穿得一點兒也不寒酸。(當他心想著這是些輸掉戰爭的人,被打敗的人時,他們卻令人吃驚地抬著頭挺著胸。)他也看見站在大廳的崗亭里執勤的法國哨兵,他們投去彬彬有禮的目光,注視著車站里熙熙攘攘的景象。那些男子身著橄欖色制服,佩帶武器。當他環視這氣派的大廳時,絲毫也不會想象到有一種參與其中的契機,而且情形的確也是這樣。一種靜謐的、提醒你的、讓你不得不確信的當下。 他感受著車站大廳里那令人平靜的文明氛圍、那沒有時間概念的情形。他望著高大的彈簧門,足有三米高,上面全都包著黃銅板。銅板表面在大約齊胸高處用優雅的字體刻著“推”的字樣。殿堂的大門,攫取旅行者一切風度的大門。車站的活動舉足輕重,意義非凡。這一個個旅行者恐怕會安全和準時到達目的地?肆_尼茨的目的地那樣久久無影無蹤,他甚至連一個似有非有留于渴望的目的地都沒有想象過。所以,他痛心疾首地感受到極大的反差。他覺得這短暫的生存變成了確信。在大廳里,一切都是崇高的,一切都實實在在地讓人肅然起敬。他環顧四周,沒有看到妻子;他事先已經把到達的時間告訴她了。(或者過了十年之后,他看漏了她?)不,不見克拉拉的蹤影。可令他詫異的是,他看到了不計其數的郊游者。他們肩上扛著滑雪板從附近的冬季運動場歸來,面呈栗色,興高采烈。 他推開一扇高大的門,頓覺耀眼奪目。眼前就是那個湖,一面廣闊而蔚藍的鏡子。碼頭僅幾步之遙,溫柔的湖水晃悠悠地拍打在岸邊,湖面上并沒有泛起漣漪。當然,他的到達推遲了,足足推遲了兩個鐘頭,可他覺得這推遲就像沒有盡頭,將抵達和與妻子久別重逢的喜悅放逐到一個不確定的時間里。這里是聳立水上的燈塔,這里是泰然自若無比威武地守衛著港口的巴伐利亞獅子;那里重巒疊嶂,一座座遙遠而又近在眼前的山峰,一片由白色、灰色和阿爾卑斯山玫瑰色染成的背景。冰川,遠古的力量,不可動搖,無限美妙。這時,他聽到有人呼叫他的名字。 一個丈夫與一個妻子的重逢,他們離別了那么久,都以為永遠再也見不到面了。令人窒息的發愣,無言無語,一雙眼睛尋求著對方的目光,緊緊地抓住這目光;一雙睜大的眼睛如饑似渴,如癡如醉,隨之又移開,如釋重負,被重新認出來的辛勞弄得疲憊了。是的,就是你,一點沒錯,就是你。那整個埋在大衣領子里的臉龐又迅速露出來,顫抖的激動難以抵御對方的眼睛,那雙讓人惦念了十年之久的眼睛。鎳框眼鏡后,丈夫明亮的眼睛熱淚盈眶,妻子綠瑩瑩的眼睛瞳孔里也溢現出一道深色的光環。正是這兩雙眼睛,它們在這里上演了久別重逢的一幕。可是,這兩個必須承受也必須忍受重逢的人變了,上了年紀,個頭不相上下,面面相覷。他們微笑著,相互微笑著,眼角泛起了皺紋,睫毛一動不動。一切都靜止了,一切都停滯了,唯獨那目光,那久經滄桑的目光,那瞳孔在發愣。然后,一只手松動了,那是丈夫還是妻子的手呢?無論如何,那是一只勇敢的手,或者*多不過是右中指指尖。它證明了勇氣,也證明了本能,順著這個以為已經失去的配偶高高的顴骨撫摸去。一根熟悉的指頭,一種神經沖動,依然小心翼翼,不同于情感沖動。這充其量是顴骨上敏感繃緊的皮膚,它在反應,在向整個軀體傳遞“信號”。一種與其說是夫妻倒不如說是神經細胞的融合。這融合要持續太久太久。這是一種撼動整個神經系統的感覺,一句“是你呀,是的,真的是你呀”的感嘆。本能地重新找到那深愛和熟悉的皮膚,這是克羅尼茨夫妻后來還常常談論的一個奇跡。后來,再后來,相互,他們不可能將這事告訴他們的孩子們。不是那個“被觸摸的”的軀體部位(丈夫或妻子)向整個軀體發出了信號,而是那個主動“觸摸的”。剎那一閃,就再也說不清楚是誰觸摸了,誰被觸摸了。那依然孤獨、十年之久缺失配偶的手在行動,顫抖著,撫摸著,擁抱著,不肯離去。
地方法院 內容簡介
小說《地方法院》描寫的是德國猶太法官理查德·克羅尼茨流亡古巴和戰后返回家鄉的故事?肆_尼茨雖然能夠在戰后的地方法院里當法官,可是他感受得到反猶太主義幽靈依然時時刻刻徘徊在他的身邊。克萊謝爾在這里以敏銳的藝術目光融文獻性的縝密和藝術性的虛構于一體,不僅書寫了一個遭受法西斯迫害和失去家庭的猶太法官的苦難史,而且也映現出第三帝國那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生存現實和戰后德國那沉重的歷史記憶。
地方法院 目錄
地方法院 相關資料
《地方法院》講述了從流亡返回家鄉的法官理查德·克羅尼茨的生存境遇。他深信法律和法治國家,然而當他在戰后德國的夾縫中為了重塑自己失去的尊嚴而碰得頭破血流時,他徹底崩潰了。小說的語言在敘述、文獻、雜文和分析之間跌宕起伏?巳R謝爾十分細膩地描寫了聯邦共和國當年的圖像……時而充滿詩意,時而簡潔凝練!兜胤椒ㄔ骸肥且徊坷潇o深沉的現代小說,既感人至深,又具有現實政治意義,同時也十分優雅,令人嘆為觀止。 ——2012年德國圖書獎評選委員會
地方法院 作者簡介
烏爾蘇拉﹒克萊謝爾(Ursula Krechel),德國當代很有影響的詩人和小說家。1947年生于特里爾。大學期間攻讀日耳曼語言文學、戲劇學和藝術史。畢業后在多所大學任教。她20世紀70年代初以詩歌步入文壇,先后發表了十余部詩集,獲得了眾多文學獎項。2008年,克萊謝爾發表了小說處女作《上海,遠在何方?》。這部小說以不同凡響的藝術表現,意蘊深邃地融歷史事實和藝術想象于一體,別開生面地勾勒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流亡上海這段歷史的全景圖,給讀者描繪了一個既遙遠又熟悉的流亡者世界。《上海,遠在何方?》一問世,立刻就成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為廣大讀者所喜愛,深受評論界的贊譽,因此接連贏得了多個文學獎項,并很快被譯介到世界各地。長篇小說《地方法院》獲2012年德國國家圖書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