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呼蘭河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761759
- 條形碼:9787567761759 ; 978-7-5677-617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呼蘭河傳 本書特色
《呼蘭河傳/***新課標學生名著閱讀書系》,長篇小說,蕭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1940年寫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作者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通過描寫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家鄉的生活畫面和風土人情,生動而真實地再現了當地人們平凡、落后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呼蘭河傳 內容簡介
《呼蘭河傳》是一部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呼蘭河小城的生活或許有一點沉悶,但無論是扎彩鋪、放河燈、跳大神,娘娘廟會、野臺子戲,還是北方大自然的風霜雨雪、火燒云,蕭紅用繪畫式的語言,“在灰暗的日常生活背景前,呈現了粗線條的,大紅大綠的帶有原始性的色彩”,勾勒出一幕幕充滿童趣的影像。
呼蘭河傳 目錄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尾聲
讀后感
呼蘭河傳 節選
《呼蘭河傳》: 呼蘭河就是這樣的小城,這小城并不怎樣繁華,只有兩條大街,一條從南到北,一條從東到西,而*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華。 十字街上有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生。那醫生的門前,掛著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畫著特別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齒。這廣告在這小城里邊無乃太不相當,使人們看了竟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因為油店、布店和鹽店,他們都沒有什么廣告,也不過是鹽店門前寫個“鹽”字,布店門前掛了兩張怕是自古亦有之的兩張布幌子。其余的如藥店的招牌,也不過是:把那戴著花鏡的伸出手去在小枕頭上號著婦女們的脈管的醫生的名字掛在門外就是了。比方那醫生的名字叫李永春,那藥店也就叫“李永春”。人們憑著記憶,哪怕就是李永春摘掉了他的招牌,人們也都知李永春是在哪里。不但城里的人這樣,就是從鄉下來的人也多少都把這城里的街道,和街道上盡是些什么都記熟了。用不著什么廣告,用不著什么招引的方式,要買的比如油鹽、布匹之類,自己走進去就會買。不需要的,你就是掛了多大的牌子,人們也是不去買。那牙醫生就是一個例子,那從鄉下來的人們看了這么大的牙齒,真是覺得稀奇古怪,所以那大牌子前邊,停了許多人在看,看也看不出是什么道理來。假若他是正在牙痛,他也絕對的不去讓那用洋法子的醫生給他拔掉,也還是走到李永春藥店去,買二兩黃連,回家去含著算了吧!因為那牌子上的牙齒太大了,有點莫名其妙,怪害怕的。 所以那牙醫生,掛了兩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卻是寥寥無幾。 后來那女醫生沒有辦法,大概是生活沒法維持,她兼做了收生婆。 城里除了十字街之外,還有兩條街,一條叫做東二道街,一條叫做西二道街。這兩條街是從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長。這兩條街上沒有什么好記載的,、有幾座廟,有幾家燒餅鋪,有幾家糧棧。 東二道街上有一家火磨,那火磨的院子很大,用紅色的好磚砌起來的大煙筒是非常高的,聽說那火磨里邊進去不得,那里邊的消信可多了,是碰不得的。 一碰就會把人用火燒死,不然為什么叫火磨呢?就是因為有火,聽說那里邊不用馬,或是毛驢拉磨,用的是火。一般人以為盡是用火,豈不把火磨燒著了嗎?想來想去,想不明白,越想也就越糊涂。偏偏那火磨又是不準參觀的。聽說門口站著守衛。 東二道街上還有兩家學堂,一個在南頭,一個在北頭。都是在廟里邊,一個在龍王廟里,一個在祖師廟里。兩個都是小學: 龍王廟里的那個學的是養蠶,叫做農業學校。祖師廟里的那個,是個普通的小學,還有高級班,所以又叫做高等小學。 這兩個學校,名目上雖然不同,實際上是沒有什么分別的。也不過那叫做農業學校的,到了秋天把蠶用油炒起來,教員們大吃幾頓就是了。 那叫做高等小學的,沒有蠶吃,那里邊的學生的確比農業學校的學生長得高,農業學生開頭是念“人、手、足、刀、尺”,頂大的也不過十六七歲。那高等小學的學生卻不同了,吹著洋號,競有二十四歲的,在鄉下私學館里已經教了四五年的書了,現在才來上高等小學。也有在糧棧里當了二年的管賬先生的,現在也來上學了。 這樣的學生,在課堂里邊也是極有地位的,教師也得尊敬他,一不留心,他這樣的學生就站起來了,手里拿著《康熙字典》,常常會把先生指問住的。萬里乾坤的“乾”和乾菜的“乾”,據這學生說是不同的。干菜的“乾”應該這樣寫:“干”,而不是那樣寫:“乾”。 西二道街上不但沒有火磨,學堂也就只有一個。 是個清真學校,設在城隍廟里邊。 ……
呼蘭河傳 作者簡介
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直接影響了其命運并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并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