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經濟地理 第五卷 華南近代經濟地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44833
- 條形碼:9787567544833 ; 978-7-5675-448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 第五卷 華南近代經濟地理 本書特色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 第五卷 華南近代經濟地理》是《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五卷,論述了中國近代華南經濟地理變遷的原因、歷史過程與結果,各區(qū)域工農業(yè)和交通郵政金融等方面發(fā)生的重大的變遷、全新的中國經濟地理格局以及區(qū)域差異的形成,并探討影響中國近代經濟地理形成的諸因素。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 第五卷 華南近代經濟地理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近代經濟地理》第五卷, 論述了中國近代華南經濟地理變遷的原因、歷史過程與結果, 各區(qū)域工農業(yè)和交通郵政金融等方面發(fā)生的重大的變遷、全新的中國經濟地理格局以及區(qū)域差異的形成, 并探討影響中國近代經濟地理形成的諸因素。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 第五卷 華南近代經濟地理 目錄
緒論 近代經濟地理(華南卷)的視界 **節(jié) 緣起:為何重新關注經濟地理的近代時段
一、“經濟地理學”的前身:商業(yè)地理學 二、“經濟地理學”的形成:近代時期 三、近代中國:其時的“商業(yè)”、“經濟地理” 四、當代中國:學科新陳代謝中的歷史關懷 五、重新關注近代時段:舊領地、新發(fā)現 第二節(jié) 研究綜述:重新檢視的因緣 一、有關近代華南經濟地理 二、有關近代華南經濟歷史 第三節(jié) 相關問題的交待 一、時間、空間、議題 二、資料、工具、方法 三、理論、問題、提綱**章 正在浮現的新經濟地理圖景 **節(jié) 自然隱喻與歷史遺產 一、一般意義上的自然地理 二、第二自然下的比較優(yōu)勢 三、前近代的經濟地理遺產 第二節(jié) 非均衡外部性與變遷的啟動 一、開埠通商的外部性激勵 二、新的市場與地方經濟 三、新產業(yè)經濟形態(tài)的植根 小結:變動的起點與方向第二章 產業(yè)地理與生產空間 **節(jié) 第三產業(yè)的流通部門 一、各類型的交通 二、交通基礎建設 三、商品流通與外貿結構 簡評:流通部門的生產空間 第二節(jié) 第三產業(yè)的服務部門 一、金融保險業(yè) 二、信息與服務 簡評:服務部門的生產空間第三節(jié) **產業(yè):農業(yè) 一、種植業(yè)經濟 二、農業(yè)與生活 簡評:**產業(yè)的生產空間第四節(jié) 第二產業(yè):工業(yè) 一、工場手工業(yè) 二、現代工礦業(yè) 簡評:第二產業(yè)的生產空間第五節(jié) 空間的生產:結構與形態(tài) 一、市場、分工與產業(yè)演進 二、多元規(guī)制下的資源配置 三、空間生產績效的驗證 簡評:生產空間與空問生產 小結:產業(yè)地理與生產的空間第三章 城市、人口與循環(huán)的空間 **節(jié) 開放經濟下的城鎮(zhèn)轉向與人口 一、城的“市”化:以廣州為中心 二、城鎮(zhèn)的演進:以珠三角為中心 三、人口分布及其空間流動. 簡評:城鎮(zhèn)轉向與人口流變 第二節(jié) 次區(qū)域經濟地理 一、劃分的準則 二、珠江流域經濟圈 三、韓江流域經濟帶 四、南路與海南島區(qū) 五、桂省經濟圈 簡評:次區(qū)域經濟的密度、距離與分割第三節(jié) 要素流動下的循環(huán)空問 一、要素流動的輪廓 二、要素流動的度量 三、要素流動的規(guī)制 簡評:次區(qū)域的流動與循環(huán) 小結:城市、區(qū)域與空間循環(huán)第四章 評論與總結 **節(jié) 空問經濟是如何形成的
一、時間進程中的空間 二、空間塑造的邏輯 三、空間演化的機制 第二節(jié) 空間指南是否存在
一、空間指示的學理與表現 二、從空間看近代經濟增長 三、空間遺產的變與不變參考文獻索引
展開全部
中國近代經濟地理 第五卷 華南近代經濟地理 作者簡介
方書生,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后,現任職于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為近代中國經濟史、經濟地理,主持有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在《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