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佛教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7200051551
- 條形碼:9787200051551 ; 978-7-200-05155-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佛教的故事 本書特色
享有了智能之果的人們,難免會探究本源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樹開了這花、結了這果實。所以,盡管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仍然想粗粗地描繪下這株老樹的豐姿,畫下脈絡、點綴枝葉,讓眾生智曉給予我們光亮的燈的模樣。
佛教的故事 內容簡介
佛的教誨在他來度五百年后來到一山之隔的中國,在這里扎根、抽枝、開花、結果,然后把種子撒向周圍的土壤。玄奘萬里西行、鑒真六次東渡,中華民族的隱忍、求真、堅韌的美德正見其中。佛教在中國兩千年的世代推移中,歷經(jīng)沉浮,生生滅滅,*終和原有老莊、孔孟之道漸融漸化,契契相合。 享有了智能之果的人們,難免會探究本源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樹開了這花、結了這果實。所以,盡管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仍然想粗粗地描繪下這株老樹的豐姿,畫下脈絡、點綴枝葉,讓眾生智曉給予我們光亮的燈的模樣。
佛教的故事佛教的故事 前言
序言 什么是佛教 佛,即是佛陀,源于梵語的音譯。其意義是指覺者或智者。覺知各種事物的原理,而能了了分明,就像睡夢之中覺醒一般,稱做覺悟。自己覺悟之后,又能使他人覺悟的,智慧圓滿,功德無量,這才稱做“佛”。 悉達多太子斷絕一切煩惱,悟道成佛之后,即自號為釋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認為,釋迦牟尼佛只是眾多過去、現(xiàn)在、將來三世諸佛中的一位。在大乘佛教的理論里,只要人能斷除煩惱、悟徹心性本源,都能成為佛。因此,佛不是特指釋迦牟尼。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jīng)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 佛教認為自己本不是宗教,認為“傳統(tǒng)的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認為釋迦牟尼原本是一位杰出的智者、偉大的導師,通悟了人生的道理,從而教化弟子,普度眾生。但今日中國的寺院大多只是供佛念經(jīng)、修行福報,而誤解了佛教本義,極少悟道;善男信女們則多是燒香拜佛、求財求子、希冀菩薩保佑,如此一來,佛教確實就是一種宗教了。 佛教誕生的背景 印度位于南亞大陸,氣候型從熱帶到溫帶,變化多樣。這里的氣候干濕季分明,在濕季也即雨季來臨之前,還有一個熱季,也很突出。一年只分這三個季節(jié),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人們認為,這樣的氣候和地理位置,使人們喜歡思考而較少行動,容易激發(fā)神奇的幻想。 依據(jù)宋代高僧普濟的《五燈會元》所列的釋迦牟尼佛傳的記載,佛陀生活的年代為公元前566年~前486年,他與中國的孔夫子(公元前55 l~前479年)是同時代的人。 那個時候,古代印度正處于一個空前的經(jīng)濟發(fā)展時期。不過當時的印度并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而是多國林立、互相征伐。據(jù)說遠古印度文明也曾經(jīng)有過統(tǒng)一的大帝國,但后來遭到外族的入侵,便沒落了。和中國不同,印度人對于歷史記載不感興趣,連外族入侵這樣重大的事件也查無實據(jù)。現(xiàn)在的人們推測,大概是從高加索和中.亞一帶,有一支游牧民族,叫做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侵入印度,帶來了以吠陀為代表的雅利安文化。后來,雅利安文化跟西北印度的土著文化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婆羅門教,其*高的信仰是梵天(相當于*高的神或上帝)。這主要是因為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雅利安人建立了一個巨大的王朝——保法拉帝國,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宗教文化。 保法拉帝國把古代印度從原始社會帶入奴隸社會,進入了一個英雄時代。根據(jù)教義,社會分為四個等級,即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婆羅門是世襲僧侶,屬于*高等級;剎帝利是王侯武士,執(zhí)掌世襲的軍政大權,屬于第二等級,吠舍是從事農(nóng)工商的普通勞動者,屬于第三等級。這三個等級都由自由的雅利安人組成。此外就是第四個等級——首陀羅,專門為前三個等級服務。他們基本上是被雅利安人所征服的印度土著居民,后來就慢慢淪為奴隸了。根據(jù)教義規(guī)定,四大種姓乃是神造,不可改變。吠陀經(jīng)典里的《原人歌》(原人就是梵天)唱道。……
佛教的故事 目錄
**章 佛祖本傳
**節(jié) 太子生涯
第二節(jié) 出家修行
第三節(jié) 悟道成佛
第四節(jié) 弘傳佛法
第二章 佛的弟子
**節(jié) 十大弟子
第二節(jié) 五在菩薩
第三節(jié) 十八羅漢
第三章 佛后天竺
**節(jié) 佛經(jīng)結集和部派分裂
第二節(jié) 大乘佛法的崛起和興盛
第三節(jié) 密宗的盛行及印度佛教的衰滅和復興
第四章 佛傳東土
**節(jié) 大漢威嚴
第二節(jié) 三國分立
第三節(jié) 兩晉亂世
第四節(jié) 南朝北朝
第五節(jié) 隋代一統(tǒng)
第六節(jié) 大唐盛世
第七節(jié) 五代十國
第八節(jié) 兩宋文明
第九節(jié) 遼闊大元
第十節(jié) 明朝專制
第十一節(jié) 清朝戾弊
第十二節(jié) 革新應世
第十三節(jié) 藏傳佛教
第五章 經(jīng)典佛經(jīng)
**節(jié) 《心經(jīng)》
第二節(jié) 《金剛經(jīng)》
第三節(jié) 《華嚴經(jīng)》
第四節(jié) 《法華經(jīng)》
第五節(jié) 《涅槃經(jīng)》
第六節(jié) 《阿彌陀經(jīng)》
第七節(jié) 《六祖壇經(jīng)》
第六章 佛經(jīng)故事
**節(jié) 佛本生故事
第二節(jié) 教理類故事
第三節(jié) 寓言類故事
附錄一 佛教常識問答
附錄二 部分難字注音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經(jīng)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