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第2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65836
- 條形碼:9787516165836 ; 978-7-5161-6583-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第2卷 本書特色
由李杰所*、于沛主編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 史(第2卷)(精)》一書是《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 史》6卷本的第2卷,主要內容是早期馬克思主義史學 思想研究。恩格斯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是本書的 重要內容之一,包括恩格斯人類歷史道路演變理論、 歷史認識論和史學方法等。關于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 在歐洲的傳播,作者較深入闡釋了拉法格、考茨基、 梅林、普列漢諾夫等人的史學思想。列寧對馬克思主 義史學思想的運用和發展,特別是他的歷史認識理論 和世界歷史道路理論,本書也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 進行了分析。
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第2卷 內容簡介
全書設七章,主要包括恩格斯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恩格斯的歷史認識論,恩格斯的人類歷史道路演變理論,恩格斯的史學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在歐洲的傳播,普列漢諾夫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宣傳和發展,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運用和發展等。
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第2卷 目錄
**章 恩格斯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節 探尋共產主義歷史必然性之途 第二節 用歷史事實論證和宣傳唯物史觀 第三節 通過歷史研究捍衛和發展唯物史觀第二章 恩格斯的歷史認識論 **節 歷史認識的起源、對象、概念和檢驗 一 歷史認識起源于什么地方?它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恩格斯從歷史事實與思想材料的相互關系上闡述這一問題 二 恩格斯認為歷史認識有其自身的思維邏輯,按照這一思維邏輯進行歷史認識有其方法論要求 三 恩格斯認為人類的認識能力總的說來是無限的,但在一定的時期,受主客觀條件限制,人的認識所達到的歷史真理卻是有限的,歷史認識只能產生相對的歷史真理 第二節 “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科學” 一 “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科學”的思想,是恩格斯在批判黑格爾哲學的基礎上,拋棄了從概念推論事實的唯心主義,從事實本身去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系,改造了黑格爾的知識論而產生的 二 對“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科學”的思想的含義應如何理解?它所具有的時代特征和理論價值是什么?在今天對于我們認識世界還有沒有意義和作用 三 如何理解與把握“一切科學都是歷史科學”的思想第三章 恩格斯的人類歷史道路演變理論 **節 西歐古代社會的歷史道路 一 西歐原始公社制的解體與奴隸制的起源 二 西歐奴隸制的滅亡與封建制的興起 第二節 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與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一 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關系,論證資本主義社會的性質 二 《共產黨宣言》和資本主義歷史過渡性第四章 恩格斯的史學方法論 **節 歷史研究的宗旨、學術價值與目的 一 恩格斯認為歷史研究必須與現實需要緊密結合,表達出先進階級的愿望,做到科學性與價值判斷相統一,這是唯物史觀所要求的歷史研究宗旨 二 恩格斯認為闡明歷史進程的總聯系和歷史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學術價值體現 三 恩格斯認為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目的是揭示歷史發展規律,并對未來作出預測 第二節 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方法 一 從對經濟狀況的分析中,發現決定歷史事件和歷史進程的原因,是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基本方法,運用這一方法要從研究社會分工開始 二 歷史分析方法是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主要方法之一 三 階級分析方法是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另一個主要方法 四 唯物史觀是一種研究方法,在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時,要用它去反映出所要研究的歷史事物的本質,揭示出其中存在的內在聯系 第三節 恩格斯是如何研究德國三月革命的 一 恩格斯關于德國三月革命的研究,包括歷史研究的方法論觀點,它體現出運用唯物史觀研究歷史的方法論要求 二 恩格斯關于德國三月革命的研究,運用了階級分析方法 三 恩格斯在對德國三月革命的研究中,運用了歷史分析方法 四 關于歷史敘事的方法 五 通過對恩格斯史學方法論的梳理,結合目前中國史學界的實際,有以下幾點領會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在歐洲的傳播 **節 拉法格的史學思想 一 馬克思主義是研究歷史的科學方法 二 人類歷史在進化和革命的交替中演變 第二節 考茨基的史學思想 一 歷史認識是人類經驗的普遍性的總結 二 修正科學的唯物史觀 三 對文明起源等基本歷史理論的不同看法 第三節 梅林的唯物史觀歷史敘述方法 一 歷史敘述內容的結構 二 歷史敘述形式的表現第六章 普列漢諾夫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宣傳和發展 **節 普列漢諾夫的歷史認識論 一 唯物史觀歷史認識論的任務:科學地解釋自我意識的屬性及其本質 二 唯物史觀歷史認識論的基本觀點:闡述歷史認識的客體、主體及歷史認識的客觀性 三 唯物史觀的知識論:歷史認識與自然科學認識具有同一性,歷史真理是對事實的反映 第二節 普列漢諾夫的史學方法論 一 辯證法是一種哲學方法,它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 唯物史觀運用到歷史研究中,使歷史學成為了科學 三 唯物史觀是歷史研究的科學方法,也將在歷史研究中得到發展 四 將唯物史觀作為歷史研究方法,應當注意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三節 普列漢諾夫的歷史理論 一 地理環境與人類歷史進程的相互關系 二 人的行動的自由與歷史必然性的相互關系 三 個人的行動與歷史進程的相互關系 四 歷史規律與歷史進程的相互關系 第四節 俄國歷史相對特殊性的實證研究 第五節 俄國社會思想史的實證研究 一 歷史進程與社會思想演變相互作用的分析 二 經濟社會結構與社會思想相互作用的分析 三 階級關系與社會思想相互作用的分析 四 政治、宗教、文化、道德等社會思想相互作用的分析 第六節 普列漢諾夫史學思想評價 一 歷史認識論方面存在的局限 二 史學方法論方面存在的局限 三 歷史理論方面存在的局限第七章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的運用和發展 **節 列寧的歷史認識論 一 歷史認識的起源與目的 二 歷史認識的對象與功能 三 歷史認識的價值與檢驗 四 歷史認識的意義與評價 第二節 列寧的史學方法論 一 列寧對馬克思主義歷史研究方法的理解 二 列寧認為,只有把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方法來運用,才能夠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才能使理論的運用正確地與實踐結合起來 第三節 應用馬克思主義歷史研究方法的實例 一 對影響俄國革命進程的各種歷史因素及其相互作用進行整體分析 二 對俄國革命史的歷史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進行歷史分析 三 對俄國革命取得勝利的原因進行具體分析 第四節 列寧的世界歷史道路理論 一 世界歷史道路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二 世界歷史道路是質變與量變的辯證統一 三 世界歷史道路是資產階級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辯證統一 四 俄國革命道路是世界歷史普遍性和俄國歷史特殊性的辯證統一主要參考文獻索引后記
展開全部
馬克思主義史學思想史.第2卷 作者簡介
李杰,1954年11月生于昆明。云南大學教授。1983年畢業于云南大學歷史系,1986年畢業于山東大學歷史系史學理論專業。 于沛,1944年生于天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1992年起領取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央馬工程重點課題“史學概論”“世界現代史”首席專家。研究方向是史學理論暨史學史。近年出版專*有《史學思潮和社會思潮》《歷史認識概論》《當代中國世界歷史學研究》《經濟傘球化和文化》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歷史研究》《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卜發表文章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