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跨國公司市場進入與中國培育自主國際品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164510
- 條形碼:9787514164510 ; 978-7-5141-6451-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跨國公司市場進入與中國培育自主國際品牌研究 內容簡介
培育自主品牌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而且中國企業創立自主品牌是在開放條件下進行的。《跨國公司市場進入與中國培育自主國際品牌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在跨國公司進入的背景下,如何創立中國自主國際品牌的問題。跨國公司進入給中國帶來了新的技術、管理方法和國際化的觀念,同時又從縱向價值鏈控制和橫向兼并上擠壓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間。中國企業需要在與跨國公司的競爭與合作中不斷實現趨利避害,在品牌創立的技術維度和文化維度逐步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
跨國公司市場進入與中國培育自主國際品牌研究 目錄
**章 引論
1.1 本書研究的問題與相關概念界定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相關的概念界定
1.2 現有的研究
1.2.1 跨國公司進入對本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1.2.2 開放條件下自主品牌的形成
1.2.3 本土品牌國際化
1.2.4 轉型制度特征下我國自主品牌建設的相關研究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二章 基于價值鏈的中國企業品牌考察及其效應研究
2.1 基于價值鏈的中國企業品牌缺失研究
2.1.1 以iPhone產品為例的價值鏈分解
2.1.2 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收益分配
2.2 中國企業品牌劣勢的效應分析
2.2.1 產業依附式發展
2.2.2 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的低端鎖定
2.2.3 低端商品大量出口形成的貿易摩擦
2.2.4 跨國公司文化對本土文化的侵蝕
第三章 自主品牌的驅動研究:基于產業層面的分析框架
3.1 品牌與產業競爭力
3.2 品牌驅動價值鏈的觀點及后續研究空間
3.3 產業特征與品牌驅動因素:二維框架
3.3.1 品牌市場勢力與不同產業下的品牌驅動
3.3.2 技術與品牌
3.3.3 文化與品牌
3.4 基于產業特征的差異化品牌戰略與政策
3.4.1 技術學習與技術型品牌的創建
3.4.2 文化驅動型品牌的創建與政策路徑
第四章 品牌代工模式的溢出效應與中國企業技術創新
4.1 代工模式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技術能力影響的爭論
4.2 實證研究
4.2.1 指標與計量方程
4.2.2 數據來源及實證結果
4.2.3 基于創新產出分類的進一步細化分析
4.3 政策含義
第五章 代工與中國自主品牌成長研究
5.1 內生激勵視角的代工企業自創品牌探索性研究
5.1.1 一個基本模型
5.1.2 對模型參數的進一步討論
5.2 基于代工企業價值鏈攀升的局部均衡模型
5.2.1 局部均衡的比較靜態模型
5.2.2 從國際代工走向自主品牌:江蘇兩個玩具企業的案例
5.2.3 對長三角制造業的一般性借鑒與啟示
第六章 外部需求衰退與代工企業自創品牌
6.1 理論模型
6.1.1 代工
6.1.2 自創品牌
6.2 外部需求衰退下代工企業自創品牌的可能性
6.2.1 兩種情況下的代工企業自創品牌
6.2.2 案例分析
6.3 金融危機下代工企業進入自主品牌運作的轉換條件
第七章 跨國公司品牌并購與競爭策略的內在機制研究
7.1 跨國合資中的本土品牌困境:日化行業為例
7.2 跨國公司強勢品牌下的本土企業進入:一個空間先占模型
7.2.1 模型假設與基本模型
7.2.2 模型的擴展
7.3 跨國公司既定品牌壁壘的跨越與突破
第八章 跨國合資中的自主品牌成長研究
8.1 基于共生品牌的自主品牌成長路徑
8.2 海爾的個案和汽車產業的案例
8.2.1 海爾的案例
8.2.2 汽車產業的案例
第九章 基于跨國公司文化與本土文化競爭的自主品牌成長
9.1 文化認同、文化競爭與品牌成長
9.1.1 文化認同與品牌成長
9.1.2 品牌競爭:基于文化認同與文化競爭的視角._
9.2 開放條件下的本土文化輸出與本國品牌成長:韓國的經驗和案例
9.3 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播:中國企業品牌成長的路徑
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
10.1 主要結論
10.2 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1.1 本書研究的問題與相關概念界定
1.1.1 問題的提出
1.1.2 相關的概念界定
1.2 現有的研究
1.2.1 跨國公司進入對本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1.2.2 開放條件下自主品牌的形成
1.2.3 本土品牌國際化
1.2.4 轉型制度特征下我國自主品牌建設的相關研究
1.3 本書的研究思路與結構安排
第二章 基于價值鏈的中國企業品牌考察及其效應研究
2.1 基于價值鏈的中國企業品牌缺失研究
2.1.1 以iPhone產品為例的價值鏈分解
2.1.2 價值鏈各個環節的收益分配
2.2 中國企業品牌劣勢的效應分析
2.2.1 產業依附式發展
2.2.2 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的低端鎖定
2.2.3 低端商品大量出口形成的貿易摩擦
2.2.4 跨國公司文化對本土文化的侵蝕
第三章 自主品牌的驅動研究:基于產業層面的分析框架
3.1 品牌與產業競爭力
3.2 品牌驅動價值鏈的觀點及后續研究空間
3.3 產業特征與品牌驅動因素:二維框架
3.3.1 品牌市場勢力與不同產業下的品牌驅動
3.3.2 技術與品牌
3.3.3 文化與品牌
3.4 基于產業特征的差異化品牌戰略與政策
3.4.1 技術學習與技術型品牌的創建
3.4.2 文化驅動型品牌的創建與政策路徑
第四章 品牌代工模式的溢出效應與中國企業技術創新
4.1 代工模式對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技術能力影響的爭論
4.2 實證研究
4.2.1 指標與計量方程
4.2.2 數據來源及實證結果
4.2.3 基于創新產出分類的進一步細化分析
4.3 政策含義
第五章 代工與中國自主品牌成長研究
5.1 內生激勵視角的代工企業自創品牌探索性研究
5.1.1 一個基本模型
5.1.2 對模型參數的進一步討論
5.2 基于代工企業價值鏈攀升的局部均衡模型
5.2.1 局部均衡的比較靜態模型
5.2.2 從國際代工走向自主品牌:江蘇兩個玩具企業的案例
5.2.3 對長三角制造業的一般性借鑒與啟示
第六章 外部需求衰退與代工企業自創品牌
6.1 理論模型
6.1.1 代工
6.1.2 自創品牌
6.2 外部需求衰退下代工企業自創品牌的可能性
6.2.1 兩種情況下的代工企業自創品牌
6.2.2 案例分析
6.3 金融危機下代工企業進入自主品牌運作的轉換條件
第七章 跨國公司品牌并購與競爭策略的內在機制研究
7.1 跨國合資中的本土品牌困境:日化行業為例
7.2 跨國公司強勢品牌下的本土企業進入:一個空間先占模型
7.2.1 模型假設與基本模型
7.2.2 模型的擴展
7.3 跨國公司既定品牌壁壘的跨越與突破
第八章 跨國合資中的自主品牌成長研究
8.1 基于共生品牌的自主品牌成長路徑
8.2 海爾的個案和汽車產業的案例
8.2.1 海爾的案例
8.2.2 汽車產業的案例
第九章 基于跨國公司文化與本土文化競爭的自主品牌成長
9.1 文化認同、文化競爭與品牌成長
9.1.1 文化認同與品牌成長
9.1.2 品牌競爭:基于文化認同與文化競爭的視角._
9.2 開放條件下的本土文化輸出與本國品牌成長:韓國的經驗和案例
9.3 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傳播:中國企業品牌成長的路徑
第十章 結論與建議
10.1 主要結論
10.2 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跨國公司市場進入與中國培育自主國際品牌研究 作者簡介
陳柳,1979年生,江蘇金壇人,經濟學博士(南京大學)、管理學博士后(東南大學),現為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人員,近年來主要致力于產業經濟、區域經濟等方向的研究。迄今已在《南開管理評論》、《南開經濟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等***基金多項。出版專著《人力資本型員工的市場進入行為及其效應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書友推薦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推拿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