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國學精華課:老子品行之道 孔子德行之道 孟子寬容之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360182
- 條形碼:9787511360182 ; 978-7-5113-6018-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精華課:老子品行之道 孔子德行之道 孟子寬容之道 本書特色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并以深厚的底蘊和內涵享譽世界,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以國學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魂”和“根”,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一方面,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正是在中國文化傳統之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中華民族文化不斷傳承、培育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中華民族精神又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特質與生命活力的集中體現。同時,千百年來,國學一直影響著國人的思想和道德,其作為一種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展現的不僅僅是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更是每一個中國人立身處世之本。為此,學習國學、了解國學,繼承與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蘊大都蘊藏在國學經典著作中,《道德經》、《論語》、《孟子》是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百家爭鳴的產物,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起源,、孔子、孟子也由此被尊為“圣人”。他們的思想涵蓋了修身正心等內容,對中國傳統文化曾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對于現代人而言,研習和解讀他們的思想理念,既是一種文化尋根的需要,又是我們審視自身,重拾自我,正心養性,解決生活工作中各種困難和問題的需要。
品行之道,就是讓人端正心性和自身行為。古人深諳品行之道者,莫過于。他被譽為“萬經”的《道德經》,就是對社會、人生的一些根本問題的思索,雖然已經過去兩千多年,但它對我們當下做人行事仍具有極深的啟發意義。“遠五色”、“上德若谷”、“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等都是思想的精華,其對生活在浮躁生活中的我們來說,具有極深的指導意義。
德行之道,就是明心見性、滋養德行。關于此,孔子提倡仁愛是德行的基礎,有人問孔子:“以德報怨,何如?”孔子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蓖瑫r,他提倡對待父母要盡孝道。父母之愛是天下無私的愛,所以,我們對父母盡孝道,不僅是一種回報,更是“仁愛”的一種基本表現?鬃铀岢哪切叭蕫邸钡牡滦惺侵袊幕木A部分,是當下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的。
寬容之道,簡單說就是對人處處諒解、包涵、不計較的為人處世之道。更深層的講,寬容不僅僅表現在我們對某件事的處理上,而是對生命的包容與博愛。對于這一點,孟子提出'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這是寬容待人的至高境界。對當下的我們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總之,國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組成部分,可廣泛應用于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品讀國學經典,與暢談修身養性之道,我們的心境將會變得明朗和開闊,向孔子和孟子“取經”,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和諧順暢,我們的人生也將會充滿歡樂和幸福。希望本書能帶給您耳目一新的感受,使您在品賞國學傳統文化之時,找到怡情養性、快樂工作和生活的方法。
國學精華課:老子品行之道 孔子德行之道 孟子寬容之道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 老子品行之道 ; 孔子德行之道 ; 孟子寬容之道幾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守住“本心”, 不為外物所侵擾 ; 拋開那顆“機心”, 放好一顆“初心” ; 做人應如“水”, 利萬物而不爭等。
國學精華課:老子品行之道 孔子德行之道 孟子寬容之道 目錄
**章守住“本心”,不為外物所侵擾
1.不在意“寵”,更不計較“辱”
2.節制內在的“欲望”,別迷失本性
3.人應“素潔”,如一張白紙
4.唯有淡泊,才能守住“心性”
5.祛除浮華,回歸本分
6.守住了內心的“根本”,就守住了生命的厚重
7.閑適恬淡:學會“安享”生命的每一刻
8.人生的價值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容
第二章拋開那顆“機心”,放好一顆“初心”
1.守“道”可興,違“道”會亡
2.算計別人只會害了自己
3.慧眼一雙不如明心一顆
4.學會“拿”,更要懂得“棄”
5.物“空”可納萬物,心“闊”可成大業
6.無道之德,如無源之水
7.秉承純真樸實的本性,堅守魯直憨厚的人格
8.甘于平淡才是真
9.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坦誠相待,以真示人
第三章做人應如“水”,利萬物而不爭
1.做人如水:無欲無爭
2.真正的“善行”是無言的
3.做人如水:至凈
4.做人如水:能容
5.柔韌有度,能屈能伸
6.*高明的“爭”便是“不爭”
7.進退自如的人生智慧
8.懂得謙和不自矜
9.當你開始謙虛時,便是近于偉大時
10.激流勇退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第四章“耐”與“恒”的境界:適可而止,防止質變
1.端謹則興,驕泰則亡
2.人的豁達源于對規律的了然
3.無欲則剛:禍莫大于不知足
4.福禍相依:別因得失或喜或悲
5.長存法則:懂得“守藏”之道
6.以柔克剛:柔弱可以勝剛強
7.曲則全:妙用“曲線”處世
8.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9.欲速不達,循環漸進
10.不急于求成,注重點滴的積累
第五章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真正的強者在于內心的強大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識人先識己:讀懂自己*重要
3.勝己者無敵:人生*大的敵人是自己
4.仁者無敵:仁愛比武力更有力量
5.自控力——個人成敗的關鍵
6.逃避缺點就是自取滅亡
7.知進知退的勇敢才是大勇
8.真正強大的,都處于下位
9.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他內心缺少什么
10.哀兵必勝:得意時不要忘形
孔子德行之道
第六章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蕩蕩做事
1.成事的根本在于會做人
2.內在的“德”決定外在的“得”
3.多敲“當面鼓”,少擊“背后鑼”
4.以身作則,多行少言
5.言必信,行必果
6.貧而不憂,富而不驕
7.遇任何事都要行君子之風
8.競爭也要講求君子風范
9.患得患失是失敗的先兆
10.別讓安逸毀了你的一生
第七章做事要講究“變通”
1.學會換位思考,了解別人的需要
2.做事方圓有度,并非是圓滑世故
3.做人要正直
4.要想“被人知”,首先得有“閃光點”
5.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6.婉拒,是一門藝術
7.智慧不是用來炫耀的
8.做事一定要掌握好“度”
第八章交友之道:重感情,講原則
1.久遠的友誼源于“敬”與“德”
2.多交益友,遠離損友
3.敬人便是自敬
4.助人的原則:周急不繼富
5.人之所以多苛責,是因為修養不夠
6.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7.以禮待人,彼此尊重
8.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9.“恕”字留心,可行天下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九章在“中、正、和”中領悟何為領導
1.要勇于舍棄“速”與“小利”
2.能承擔責任,才是領導風范
3.打鐵還需自身硬,正其身才能做表率
4.唯賢是舉,有容納各種聲音的氣度
5.量才而用的用人理念
6.以“仁德”服眾
7.剛上任,先燒好“三把火”
8.寬厚比苛責更有力量
9.成大事者要不拘泥于小節
第十章天下大德,以“孝”為先
1.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
2.關注父母精神方面的需求
3.對待父母,*難的就是和顏悅色
4.孝為“仁德”之本
5.愛聽嘮叨話,讀懂父母心
6.心系父母行遠方
7.孝本無價,天性使然
8.孝是向下傳遞的教育
孟子寬容之道
第十一章取浩然義氣,舍貪求之念
1.“舍生取義”是對生命的*大尊重
2.堅守道義,是為了盡心安命
3.仁,是心之安宅;義,是人之正路
4.比名利更重要的是人格
5.在大義面前,要勇于舍棄個人小義
6.為守大義,可輕小信
7.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8.養一身浩然正氣
第十二章“取”是一種本領,“舍”是一種智慧
1.走自己所選的路,無怨無悔
2.別因取舍而猶豫不決
3.能取敢舍:欲想得到,必先舍棄
4.養心法則:舍棄貪欲,學會知足
5.舍近求遠,是愚蠢的做法
6.別因外物而蒙蔽了心志
7.君子當擇“三事”而樂之
第十三章懂得選擇,舍棄后面往往有大“得”
1.你付出什么,就會得到什么
2.摒棄“好為人師”的毛病
3.多贊揚他人,少詆毀他人
4.行事有度:不做過分的事情
5.舍棄自己的缺點,汲取別人的優點
6.摒棄污淫,守住一顆赤子之心
7.心才是生命的本態
8.削減物欲,以養護自己的心靈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