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清史講義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8216180
- 條形碼:9787568216180 ; 978-7-5682-161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史講義 本書特色
近代清史學派的開山祖,開創(chuàng)明清斷代史研究之先河; 不讀清史講義,不可言清史; 北京大學歷史系授課講義,領(lǐng)略當年北大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備受包括魯迅在內(nèi),胡適、王國維、陳寅恪等大師推崇的歷史學家; 孟森是解決歷史疑案的高手,書中所討論清代疑案,反復(fù)辯證,一唱三嘆,猶如信步崖壁,教人為之汗出;待到為水落石出,千里浩然,擊節(jié)嘆賞,豈不快哉。
清史講義 內(nèi)容簡介
《清史講義》是孟森先生早年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稿,是有關(guān)清史問題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孟森在《清實錄》和《清史稿》的基礎(chǔ)上,兼采清廷檔冊及《朝鮮李朝實錄》等鮮為人用的史料,以乾嘉學派扎實細密的功夫考訂清朝之先世源流,揭示八旗制度原貌,剖析了清代歷史的諸多核心問題。本書主要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zhuǎn)危為安》五章,對清朝前期二百年之政治、經(jīng)濟、文化進行了全面的簡要敘述。書中除對史實進行考訂敘述,多有發(fā)明創(chuàng)見,其所作評議,亦具精辟獨到之處。《清史講義》代表了近代清史學科水平,是近代清史研究發(fā)展的一塊重要里程碑,也是研習清史者的入門必讀書。
清史講義 目錄
清史講義 節(jié)選
**章清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清未有史也,而有《史稿》;《史稿》為辛亥革命后政府所修。若以革命為易代之限,則《清史稿》與史有同等效力。然革命后同為民國,而政府之遞嬗,意義有不盡同。故前一期政府之所修,又為后一期政府之所暫禁,今猶在審查中,卒蒙弛禁與否未可知。要之,吾輩今日之講清史,猶未能認《清史稿》為勒定之正史也。則于史學上,無一定之史書可作根據(jù)。但論史之原理,一朝之經(jīng)過,是否有為修正史之價值?能統(tǒng)一國土,能治理人民,能行使政權(quán),能綿歷年歲,則能占一朝正史之位置,意義全矣。政府之意,亦非謂清不當有史,但未認《清史稿》即為《清史》。然則于清一代史料之正確者,懸設(shè)一正史之位置處之,史料極富。《清史稿》為排比已有具體之一大件,亦應(yīng)在懸設(shè)正史之位置中,參加史料之一席。真正史料,皆出于史中某一朝之本身所構(gòu)成,聞野記,間資參考,非作史之所應(yīng)專據(jù)也。 清之于史,自代明以來,未嘗一日不踐有史之系統(tǒng)。中國史之系統(tǒng),乃國家將行一事,其動機已入史,決不待事成之后,乃由史家描寫之。描寫已成之事,任何公正之人,必有主觀。若在發(fā)動之初,由需要而動議,由動議而取決,由取決而施行,歷史上有此一事,其甫動至確定,一一留其蛻化之痕跡,則雖欲不公正而不能遇事捏造。除故意作偽之別有關(guān)系者外,國事之現(xiàn)象,如攝影之留真,妍媸不能自掩也。有史之組織,清代明時未嘗間斷,故有史之系統(tǒng)未嘗差池。民國代清,獨未嘗留意此事,及今而始議保管檔案。保管檔案,乃抱殘守缺之事,非生枝發(fā)葉,移步換形,而皆使之莫可逃遁之事也。中國有史之系統(tǒng),嚴正完美,實超乎萬國之上。由科鈔而史書,由史書而日錄,而起居注,而絲綸簿,清代又有軍機處檔。具此底本,再加種種之纂修,《實錄》又為其扼要。分之而為本紀,為列傳,為方略,為各志各表,史已大備。易代后就而裁定,其為史館自定者無幾矣。《清史稿》即就此取材,故大致當作清史規(guī)范。而其原件之存在,因印刷之發(fā)達,流布尤多。故以此大宗史料歸納之為《清史》。而此《清史》之在史學上位置,必成正史,則無可糾駁矣。 近日淺學之士,承革命時期之態(tài)度,對清或作仇敵之詞。既認為仇敵,即無代為修史之任務(wù)。若已認為應(yīng)代修史,即認為現(xiàn)代所繼承之前代。尊重現(xiàn)代,必并不厭薄于所繼承之前代,而后覺承統(tǒng)之有自。清一代武功文治,幅員人材,皆有可觀。明初代元,以胡俗為厭,天下既定,即表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孫不能遵守。后代于前代,評量政治之得失以為法戒,乃所以為史學。革命時之鼓煽種族以作敵愾之氣,乃軍旅之事,非學問之事也。故史學上之清史,自當占中國累朝史中較盛之一朝,不應(yīng)故為貶抑,自失學者態(tài)度。 ……
清史講義 作者簡介
孟森(1868-1937), 字莼孫,筆名心史,號陽湖孑遺。江蘇武進人。早年畢業(yè)于江陰南菁書院,嗣留學于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歸國后,入鄭孝胥廣西兵備道幕府,參與發(fā)起預(yù)備立憲公會。1908年,出任《東方雜志》主編。1909年,當選江蘇咨議局議員。1912年,被推為共和黨干事。1913年,當選國會眾議員,又被選為憲法起草委員。1914年,國會解散,逐漸淡出政壇,專心明清史研究。1929年,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學歷史系,主講清史課程。1932年,應(yīng)聘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主任,講授滿州開國史。 孟森是我國明清史學的奠基人之一,其治史在傳統(tǒng)方法上吸收了近代史論研究方法,開創(chuàng)了明清斷代史研究之先河;一生著述頗豐,主要著作有《心史叢刊》《滿洲開國史講義》《明史講義》《清史講義》《清初三大疑案考實》《明元清系通紀》等。
- >
山海經(jīng)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