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中外名人傳記:蘇軾---豪放派大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37797
- 條形碼:9787546137797 ; 978-7-5461-3779-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名人傳記:蘇軾---豪放派大師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7-14歲1.成功不可復制,但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2.偉大的人不是生來就偉大的,深入了解偉人,*好的方式是了解他的成長過程; 3.追尋名人成功足跡,收獲經驗和智慧,激勵勇氣和斗志
中外名人傳記:蘇軾---豪放派大師 內容簡介
歷經幾千年,有些人物就像盞盞明燈,照亮著一代代人的成長道路,指引人們走向成功。了解這些人、這些事,對于青少年做人、做事、做文章,都有很大的好處。對于弘揚愛國精神,傳播中華文明,普及歷史知識,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質都會起很好的作用。 為了讓少年兒童喜歡讀、讀得懂,編者和作者依照歷史記載,采取了普通話口語講故事的形式,用幾個或者十幾個*能夠體現人物特點的小故事,把人物的生平事跡講述出來。這樣寫出來的故事,既真實可信,又有聲有色,讀起來也不費勁兒。文字淺顯,故事突出,是老少咸宜的讀物。
中外名人傳記:蘇軾---豪放派大師 目錄
中外名人傳記:蘇軾---豪放派大師 節選
父親母親 在國學經典《三字經》里有這樣幾句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蘇老泉指的就是蘇軾的父親蘇洵(1009~1066年),“老泉”是蘇洵的號。歐陽修對蘇洵也有過類似的描述:“(蘇洵)年二十七,始大發憤,謝其素所往來少年,閉門讀書,為文辭。歲余,進士再不中……退而嘆曰:此不足為吾學也……乃大究六經百家之說……由是下筆頃刻數千言,其縱橫上下,出入馳驟,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蓋其稟也厚,故發之遲,其志也愨,故得之精。”從這兩處記載中都可以看出,蘇洵一直到二十七歲時,才開始發憤讀書,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大器晚成的典型之一。 蘇洵天資聰穎,因此他發憤讀書后,氣質嚴謹,思想獨立,且能名聲大噪。 蘇洵在年少時期并不缺少讀書學習的機會,只是他沒有好好學而已。有書記載,蘇洵年輕時好游蕩,不愛讀書。而他的父親蘇序也不加以管束,任他自由發展。曾有人問蘇序,為什么蘇洵不用心讀書而他也不肯管教。蘇序回答說:“這個我不發愁。”這句話暗示了蘇洵總有一天會自知犯錯,痛改前非的。 二十五歲那年,蘇洵與史彥輔、陳公美一起到峨眉山和岷山一帶游玩。游玩歸來后,他發現妻子面帶憂慮,詢問之后才知道妻子是在擔心兒子們的教育問題。蘇洵從這件事情上,意識到了自己的頑劣和不足,這才認真考慮自己和家庭的未來。 另一方面,蘇洵看到自己的哥哥們都已有了功名,即將為官,而自己卻一事無成,覺得十分羞愧。于是,他開始發憤讀書,奮發向上。 蘇洵發憤讀書以后,參加了三次科舉考試,但*后都落第了。此后,他便絕意仕途,閉門讀書,潛心于學術研究和創作。蘇洵擅長寫議論性散文,筆如兵陣,縱橫捭闔。 蘇洵曾給宰相韓琦寫過一封信——《上韓丞相書》,信中有一段話總結了他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變化:“洵少時自處不甚卑,以為遇時得位,當不鹵莽。及長,知取仕之難,遂絕意于功名,而自托于學術,實亦有得而足恃。”從這段話可以看出,蘇洵并不因年輕時不愛讀書而自卑,也不像當時的絕大多數讀書人一樣認為科舉是唯一出路,他選擇了*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蘇軾的母親程氏(1010~1057年),是大理寺丞程文應之女。她知書達理,善解人意,很有修養。她曾對丈夫蘇洵說:“子茍有志,以生累我可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你有志氣讀書上進,那么就把家庭的重擔交給我吧!程氏的鼓勵和支持給了蘇洵很大的幫助。 據史料記載,程氏為人熱心,經常幫助窮人,但對子女十分嚴格,絕不溺愛。據說,蘇軾、蘇轍兄弟倆上學讀書時,大部分時間吃的是“三白”,即一碗白米飯、一撮白鹽和一碟白蘿卜。 在蘇軾小的時候,父親蘇洵科考落第之后,經常到江淮一帶游歷。于是,母親程氏便承擔起了管教孩子的責任。 在《宋史》蘇軾的傳記中與蘇轍為母親寫的長篇碑文里,都記載著這樣一件事。一次,母親教蘇軾讀《后漢書》中的《范滂傳》,書中記載后漢時朝政治理不當,政權落入宦官之手,導致全國貪污、賄賂、斂財現象泛濫,正直的學者們一再進諫,卻遭到審訊,許多人被迫害喪命。在這群正直的學者中,有一個勇敢無畏的青年,他就是范滂。范滂臨死前與母親訣別,其母深明大義,沒有顧惜骨肉之情,而是慨然送子入獄赴死。小蘇軾聽完母親的講解,問道:“如果我也做范滂那樣的人,您能同意嗎?”程氏毫不猶豫地回答:“你如果能當范滂,那我就能當范滂的母親!” 縱觀蘇軾的一生,他對待一次又一次的磨難,表現出了樂觀、勇敢、不畏強權的精神,這與其母在他幼年時的引導是分不開的。 ……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