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低碳導向下的西部產業結構優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55821
- 條形碼:9787010155821 ; 978-7-01-015582-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色低碳導向下的西部產業結構優化 本書特色
蔡紹洪、趙普、常興仁、張杰飛、陸陽*的《綠 色低碳導向下的西部產業結構優化》是國家社會科學 基金項目《西部生態脆弱地區循環經濟集群運行模式 及發展對策研究》(項目批準號:10xjy022)的后期 研究成果。其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根據綠色經濟、 低碳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及產業生態學的理論,深入 分析了不同產業結構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所 產生的結構性污染等問題,并對產業結構優化所涉及 的合理化、**化、高效化、生態化等方面的基本內 涵、特征、途徑、手段等進行了系統的理論梳理和深 入分析。針對西部地區產業效率低下和生態環境脆弱 的現實情況,提出在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過程 中,不僅需要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度化, *需要盡快實現產業結構的高效化和生態化,不僅要 從區域產業比例布局結構的宏觀層面對產業結構進行 合理化和高度化的優化調整,*要從產業組織結構的 微觀層面對產業結構進行高效化和生態化的優化調整 。
綠色低碳導向下的西部產業結構優化 內容簡介
作者深入分析和探討了西部地區由于產業比例結構、能源消費結構、生產組織結構等不合理引起的高碳型產業結構的原因及其相應的破解思路。分別針對西部地區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情況,深入探討了相應產業內結構優化的低碳綠色發展問題,分析了各行業的低碳綠色發展趨勢及其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及發展模式。針對西部地區的生態狀況和資源型產業的發展實際,提出了重整資源型產業組織價值鏈,提高資源型產業經濟效益;重整資源型產業組織生態鏈,擴大資源型產業生態效益;整合產業價值鏈與生態鏈,構建循環產業集群模式等基于產業組織生態化的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優化對策。并從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財稅金融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促進西部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優化的相關建議。主要包括: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促進傳統優勢產業低碳化改造,促進關聯產業間資源循環利用等方面的產業結構政策;促進大企業集團綠色低碳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專特精深配”發展,促進大全中小企業聚集協同共生等方面產業組織政策;以及促進西部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優化發展的財政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
綠色低碳導向下的西部產業結構優化 目錄
第1章 導論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義 1.2 相關研究進展及評述 1.2.1 綠色低碳經濟的相關研究進展及評述 1.2.2 產業結構優化的相關研究進展及評述 1.2.3 產業結構生態化的相關研究進展及評述 1.3 主要研究內容及思路 1.3.1 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 1.3.2 主要思路和方法 1.3.3 本研究的基本構架第2章 相關的概念梳理及理論研究 2.1 綠色經濟與產業生態學的相關理論 2.1.1 綠色經濟的相關理論 2.1.2 產業生態學的基本原理 2.1.3 產業生態系統與綠色經濟 2.2 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論 2.2.1 低碳經濟的相關理論 2.2.2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 2.2.3 低碳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2.3 產業結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3.1 產業比例結構與結構性污染 2.3.2 產業組織模式與結構性污染 2.3.3 產業布局方式與結構性污染 2.4 產業結構優化的相關理論 2.4.1 產業結構合理化 2.4.2 產業結構高級化 2.4.3 產業結構高效化 2.4.4 產業結構生態化 2.5 本章小結第3章 西部地區產業發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3.1 西部地區產業發展變化狀況 3.1.1 西部地區農業發展變化情況 3.1.2 西部地區工業發展變化情況 3.1.3 西部地區服務業發展變化情況 3.2 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現狀 3.2.1 西部地區三次產業結構變化情況 3.2.2 西部地區各產業內部結構狀況 3.2.3 西部地區產業結構的主要特征 3.3 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 3.3.1 三次產業的比例結構不夠合理 3.3.2 產業結構趨同和高碳產業比例大 3.3.3 產業鏈較短及價值鏈與生態鏈分離 3.3.4 產業結構呈現高碳低效特征 3.4 本章小結第4章 西部產業結構的高碳低效原因及破解思路 4.1 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呈高碳低效的原因 4.1.1 產業結構尤其是工業結構不合理 4.1.2 能源消費結構和消費方式不合理 4.1.3 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與生產方式粗放 4.2 產業結構綠色低碳高效化的國內外經驗及啟示 4.2.1 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化的國際經驗 4.2.2 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化的國內經驗 4.2.3 對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啟示 4.3 西部產業結構綠色低碳高效化的思路與路徑 4.3.1 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原則與思路 4.3.2 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關鍵環節 4.3.3 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幾種路徑 4.4 本章小結第5章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綠色低碳高效農業 5.1 綠色低碳高效農業及其發展趨勢 5.1.1 人類農業發展階段的歷史演進 5.1.2 低碳高效農業的低碳高效機理及主要特征 5.1.3 低碳高效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5.2 西部發展綠色低碳高效農業的機遇和挑戰 5.2.1 西部農業的高碳低效問題 5.2.2 西部發展低碳高效農業的機遇與優勢 5.2.3 西部發展低碳高效農業的挑戰與劣勢 5.3 西部農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途徑及措施 5.3.1 適合西部農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模式選擇 5.3.2 支撐西部農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關鍵技術 5.3.3 推動西部農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主要措施 5.4 本章小結第6章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綠色低碳高效工業 6.1 綠色低碳高效工業及其發展趨勢 6.1.1 工業發展階段的歷史演進 6.1.2 低碳高效工業的低碳高效機理及其主要特征 6.1.3 綠色低碳高效化是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6.2 西部發展低碳高效工業的機遇和挑戰 6.2.1 西部工業的高碳低效問題 6.2.2 西部發展低碳高效工業的機遇與優勢 6.2.3 西部發展低碳高效工業的挑戰與劣勢 6.3 西部工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途徑及措施 6.3.1 適合西部工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模式選擇 6.3.2 支撐西部工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關鍵技術 6.3.3 推動西部工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主要措施 6.4 本章小結第7章 促進產業結構優化的綠色低碳高效服務業 7.1 綠色低碳高效服務業及其發展趨勢 7.1.1 服務業發展的歷史演進及其影響 7.1.2 低碳高效服務業的低碳高效機理及主要特征 7.1.3 綠色低碳高效化是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7.2 西部發展低碳高效服務業的機遇和挑戰 7.2.1 西部服務業的高碳低效問題 7.2.2 西部發展綠色低碳服務業面臨的機遇與優勢 7.2.3 西部發展綠色低碳服務業面臨的挑戰與劣勢 7.3 西部地區服務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途徑及措施 7.3.1 適合西部服務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模式選擇 7.3.2 支撐西部服務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關鍵技術 7.3.3 推動西部服務業低碳高效化發展的保障機制 7.4 本章小結第8章 西部產業生產組織的低碳高效化改造 8.1 產業價值鏈與產業生態鏈的融合與改造 8.1.1 產業價值鏈的價值創造和產業效率特征 8.1.2 產業生態鏈的綠色低碳和生態效率特征 8.1.3 價值鏈與生態鏈的有機融合與改造 8.2 產業集群與循環經濟的有機融合與改造 8.2.1 產業集群組織模式的產業效率特征 8.2.2 循環經濟組織模式的綠色低碳特征 8.2.3 產業集群與循環經濟的有機融合與改造 8.3 整合各類產業鏈條和培育循環產業集群 8.3.1 整合產業生態鏈條,構建循環利用體系 8.3.2 融合價值生態鏈條,編織產業共生網絡 8.3.3 培育循環產業集群,提升產業組織優勢 8.4 本章小結第9章 基于產業組織生態化的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對策 9.1 重整產業組織的價值鏈,提高資源型產業經濟效益 9.1.1 重整資源投入體系,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9.1.2 重整生產協作體系,提升產業整體效益 9.1.3 重整產品銷售體系,提升產品價值增值 9.2 重整產業組織的生態鏈,擴大資源型產業生態效益 9.2.1 生產組織生態化重構,提高產業生產生態效益 9.2.2 市場組織生態化重構,提高產業市場生態效益 9.2.3 管理組織生態化重構,提高產業管理生態效益 9.3 整合產業價值鏈與生態鏈,構建資源循環產業集群 9.3.1 重整價值鏈與生態鏈,實現經濟生態有機統 9.3.2 借助自組織與他組織,構建產業價值生態網 9.3.3 融合價值網與生態網,形成高效的循環集群 9.4 本章小結第10章 促進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產業政策 10.1 促進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產業結構政策 10.1.1 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相關政策 10.1.2 促進傳統優勢產業低碳高效改造的相關政策 10.1.3 促進產業間資源循環利用的相關政策 10.2 促進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產業組織政策 10.2.1 促進大企業集團低碳高效發展的相關政策 10.2.2 促進中小企業“專特精綠”發展的相關政策 10.2.3 促進大中小企業聚集發展協同共生的相關政策 10.3 促進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財稅金融政策 10.3.1 促進西部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優化的財政政策 10.3.2 促進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稅收政策 10.3.3 促進西部產業結構低碳高效優化的金融政策 10.4 本章小結第11章 總結與展望 11.1 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成果 11.1.1 研究內容總結 11.1.2 取得的成果與結論 11.2 本研究的創新和意義 11.2.1 本研究的主要創新點 11.2.2 研究成果的價值及意義 11.3 進一步的研究與展望 11.3.1 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 11.3.2 進一步的發展與展望后記
展開全部
綠色低碳導向下的西部產業結構優化 作者簡介
蔡紹洪(1958-)男,理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省級教學名師,全省師德標兵,省管專家,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F任貴州財經大學教授(二級),貴州省高校學術帶頭人;貴州省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貴州省生態文明研究會副會長,貴州省產業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中文核心期刊學科評審專家,***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貴州省經濟系統仿真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持承擔和完成了50多項***和省部級基金項目課題的研究;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200多篇,其中SCI、EI、CSSCI等收錄和刊發了80多篇,出版了學術專*兒部(共計300余萬字),曾獲國家商務部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一等獎1項,***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l項,省哲社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l項。 趙普(1974一)男,管理學碩士,碩士生導師,MBA指導教師,F任貴州財經大學教授,省級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學術帶頭人;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咨詢專家,中共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決策咨詢專家,貴州省產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貴州省生態文明研究會理事、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近年來,作為**成員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并完成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貴州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中共貴州省委重大問題調研課題等多項省級課題,出版學術專*4部,在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5篇。曾獲得貴州省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國家商務部全國商務發展研究成果獎一等獎1項,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