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龍霓山村調查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6087520
- 條形碼:9787216087520 ; 978-7-216-0875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龍霓山村調查 內容簡介
在一個村莊內,家庭-鄉鄰關系-宗族關系-村莊人口、計生、養老的演化鏈條構成了我們調研的一條線索。我們將這條線索稱之為人的線索。人總是具體社會歷史條件下的人,具體社會歷史條件為人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村莊居民的生活保障條件是村莊居民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村莊教育保障村民心智的成長,村莊醫療衛生事業保障村民身體的健康,村莊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保障村民日常生活正常的運轉。村莊居民生活保障條件的變遷深刻地影響著村民心智的成長、身體的健康和日常生活正常的運轉。 在一個村莊內,村莊教育-村莊醫療衛生事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等村莊保障條件構成了我們調研的第二條線索。我們將這條線索稱之為條件的線索。
龍霓山村調查 目錄
一、 自然與人文地理/1
二、 經濟概貌/4
第二章家庭及其變遷/6
一、 家庭規模和結構的變遷/6
(一)家庭規模的變化/6
(二)家庭結構的變化/8
二、 家庭功能及其變遷/10
(一) 生產功能及其變遷/11
(二) 消費功能及其變遷/12
(三) 情感支持功能及其變遷/15
(四) 教育功能及其變遷/16
三、 家庭關系及其變遷/17
(一) 夫妻關系及其變遷/18
(二) 父母與子女關系及其變遷/21
第三章鄉鄰關系及其變遷/30
一、 父子互助:協作的父家庭與子家庭之間的鄉鄰關系
(一) 實分形不分/31
(二) 形分實分/32
(三) 形不分實不分/33
二、 村民互助:融洽的各家各戶之間的鄉鄰關系/34
(一)你有事,我幫忙:大集體時期的村民互助/35
……
龍霓山村調查 節選
《龍霓山村調查》: 2.家庭(農業)生產功能逐漸萎縮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不斷增加,同時伴隨著土地流轉的加速,農田種植、副業加工、外出打工或經商逐漸并行,并過渡到農田種植為輔,副業加工、外出打工或經商為主,甚至到現在副業加工、外出打工或經商成為家庭生產的主業。至此,蔡甸區索河鎮龍霓山村這樣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已經實現了由家庭生產為主導向社會生產為主導的轉變,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活動與家庭日常活動的分離,已經體現出家庭農業生產功能弱化、甚至農業生產功能消失的現象或趨勢。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即使在周邊土地還沒有流轉的鄉村,家庭的經濟結構與收入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其主要表現在于,農業雖然仍是家庭的一業,但農業收入在家庭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降低,在絕大部分家庭,農業收入已經不構成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只是家庭日常生活的輔助。 龍霓山村里超過一半的農戶已經舉家外遷,在蔡甸區,在武漢的漢口、漢陽、武昌等地區安家或落戶。少部分農戶雖然留在鄉村,但他們中至少有一半的農戶人口與土地分離(當然,他們仍然可以從租賃土地的公司獲得每年400元左右的補償金),他們在龍霓山村或附近鄉村的棉織廠、勞保廠和其他在當地的小型加工廠上班;極少還擁有少量土地的農戶,因為土地平整而帶來的機械化的廣泛運用,他們也只花費很少的時間打理農田,大部分時間在家里承接一些加工廠送來的加工活。在某種意義上,龍霓山村的家庭在生產上的變化可以用“非農化”來刻畫。“非農化”的主要含義是農業不再成為農民家庭的主業。它包括在農民家庭的收入構成中,來自農業的收入已經不構成收入的主要來源;在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農業生產已經成為一種兼業,或者已經被農民看成是一種兼業;至少一半以上的龍霓山村的家庭完全與農業生產無緣,徹底轉向其他行業,成為一個非農業勞動者,其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隨之發生變化,日益趨同于城鎮居民。 (二)消費功能及其變遷 1.家庭消費與家庭收入直接相關 在家庭收入方面,龍霓山村的家庭收入自改革開放以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以5人左右的核心家庭來計算,或者以5人左右的直系家庭來計算,在改革開放初期,龍霓山村的家庭每年收入只有幾百元;在改革開放中期,龍霓山村的家庭每年收入只有幾千元;在改革開放近期,龍霓山村的家庭每年收入可以達到十萬元。 ……
龍霓山村調查 作者簡介
楊炎軒,男,1969年生,湖北武漢人,教育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宏蘭,男,1962年生,湖北建始人,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