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弟子規全解 本書特色
《弟子規全解》是一本傳統文化類讀本,本書的作者韓非的對李毓秀著的《弟子規》的原文進行了詳細地解讀,并且對其所蘊含的主要思想進行了闡述,并結合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了經典引申,這樣有助于讀者更清晰地了解,深入思考和有效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弟子規全解 內容簡介
《弟子規全解》是一本傳統文化類讀本,本書的作者韓非的對李毓秀著的《弟子規》的原文進行了詳細地解讀,并且對其所蘊含的主要思想進行了闡述,并結合了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進行了經典引申,這樣有助于讀者更清晰地了解,深入思考和有效地傳承中華民族的很好傳統文化。李毓秀著的《弟子規》以淺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的影響。韓非編著的《弟子規全解》對原文作了詳細地解讀,讓讀者清晰了解《弟子規》的中心思想。
弟子規全解 目錄
弟子規,圣人訓
入則孝出則悌
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教,須敬聽
冬則溫,夏則凊
出必告,反必面
事雖小,勿擅為
親所好,力為具
親愛我,孝何難
親有過,諫使更
親有疾,藥先嘗
喪三年,常悲咽
兄道友,弟道恭
或飲食,或坐走
稱尊長,勿呼名
路遇長,疾趨揖
長者立,幼勿坐
事諸父,如事父
謹而信
朝起早,夜眠遲
晨必盥,兼漱口
冠必正,紐必結
衣貴潔,不貴華
年方少,勿飲酒
步從容,立端正
執虛器,如執盈
事勿忙,忙多錯
斗鬧場,絕勿近
將入門,問孰存
用人物,須明求
凡出言,信為先
話說多,不如少
見未真,勿輕言
事非宜,勿輕諾
凡道字,重且舒
彼說長,此說短
見人善,即思齊
惟德學,惟才藝
聞過怒,聞譽樂
無心非,名為錯
泛愛眾而親仁
凡是人,皆須愛
行高者,名自高
己有能,勿自私
勿諂富,勿驕貧
人不閑,勿事攪
人有短,切莫揭
道人善,即是善
善相勸,德皆建
凡取與,貴分曉
將加人,先問己
恩欲報,怨欲忘
待婢仆,身貴端
同是人,類不齊
能親仁,無限好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
讀書法,有三到
寬為限,緊用功
心有疑,隨札記
房室清,墻壁凈
列典籍,有定處
非圣書,屏勿視
勿自暴,勿自棄
弟子規全解 作者簡介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潛,號采三。山西省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生于清代順治年間,卒于雍正年間,享年83歲。清初有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在年輕的時候師從同鄉學者黨冰壑游學近20年?婆e不中后,就放棄了仕進之途,終身為秀才,致力于治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于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