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曲柔尕卡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533870
- 條形碼:9787562533870 ; 978-7-5625-338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曲柔尕卡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內容簡介
1:25萬曲柔尕卡幅區域地質調查項目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為“加快青藏高原空白區基礎地質調查與研究”而下達實施的一個工作項目,該項目工作內容是西金烏蘭湖—金沙江縫合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1:250000 曲柔尕卡幅 I46C002003)》共分為7個章節,從地層、巖石、構造、礦產及新生代地質環境等方面闡述了調查的主要內容和*新成果。工作區經歷了基底演化、古特提斯洋的發展—消亡、中生代陸內俯沖、新生代高原隆升等不同的地史演化階段。 晉寧期寧多群為唐古拉地層分區的結晶基底;晚古生代烏麗群那益雄組屬相對活動型沉積,開心嶺群扎日根組、九十道班組及烏麗群扎卜查日組屬相對穩定的淺海陸棚相沉積類型;中晚三疊世巴顏喀拉山群具有海相復理石沉積特征,晚三疊世巴塘群為海相活動類型沉積,三疊紀結扎群展布于通天河蛇綠構造混雜巖帶以南,早期具有磨拉石沉積特點,而波里拉組屬淺海陸棚環境;白堊紀以來為陸相紅盆演化歷史,沉積了河湖相風火山群、沱沱河組、雅西措組、五道梁組、磨拉石相的曲果組以及第四紀各種成因類型的沉積物。區內劃分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3個巖漿旋回,圈定出不同大小的侵入體16個,建立了6個單元,并劃分出1個為獨立侵入體,歸并為3個超單元。結合新生代沉積學、年代學與新構造運動的資料,分析了長江水系在區內的形成與演化。 成果報告闡述了區內礦產資源特征,并綜合已有礦(化)點和不同礦產信息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了冬布里銅、鉛、鋅、金、銀多金屬找礦遠景區和扎日根—烏麗煤、鐵、石膏兩個找礦遠景區。
曲柔尕卡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地質調查報告-(I46C002003)-比例尺 1:250 000 目錄
**節 目標與任務
第二節 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
第三節 工作條件及研究程度概況
一、工作條件
二、地質調查研究歷史與研究程度
三、地形圖質量評述
第四節 任務完成情況
第五節 工作進程與質量情況
第六節 組織形式及項目組人員分工狀況
一、組織形式
二、人員分工
第二章 地層
**節 中新元古代地層
第二節 晚古生代地層
一、通天河蛇綠構造混雜巖碳酸鹽巖組
二、開心嶺群
三、烏麗群
第三節 三疊紀地層
一、巴顏喀拉山群(TB)
二、巴塘群
三、結扎群
第四節 白堊紀地層
第五節 古-新近紀盆地沉積
一、古-新近紀地層體系的建立與劃分
二、古-新近紀沉積特征
第六節 第四紀沉積
一、第四紀劃分及分布
二、第四紀盆地充填及類型分析
第三章 巖漿巖
**節 侵入巖
一、晚三疊世冬日日糾輝綠玢巖體(T3忪)
二、晚三疊世納吉卡色超單元
三、晚侏羅世白日榨加超單元
四、始新世崗齊曲上游超單元
五、侵入巖與礦產的關系
第二節 火山巖
一、羌塘陸塊晚二疊世火山巖
二、羌塘陸塊晚三疊世火山巖
三、巴顏喀拉邊緣前陸盆地構造-巖漿活動區中-晚三疊世火山巖
四、通天河蛇綠構造混雜巖帶晚三疊世火山巖
五、古-新近紀火山巖
六、火山巖與礦產關系
第三節 脈巖
一、相關性巖脈
二、區域性巖脈
第四章 變質巖
**節 區域變質巖
一、區域動力熱流變質巖
二、區域低溫動力變質巖系
第二節 動力變質巖
一、韌性動力變質巖
二、脆性動力變質巖
第三節 接觸變質作用
第四節 變質作用與構造變形的關系
第五章 地質構造及構造發展史
**節 區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特征
一、區域地球物理特征
二、區域性深大斷裂
三、地震活動帶
四、殼幔結構
五、區域地球化學特征
第二節 構造單元劃分及其特征
一、構造單元劃分
二、各構造單元基本特征
第三節 脆-韌性剪切斷裂帶
第四節 斷裂構造
一、近東西向斷裂
二、北西-南東向斷裂
三、北東-南西向斷裂及近南北向斷裂
四、測區其他斷裂
第五節 褶皺
一、羌塘陸塊各地層單元褶皺
二、通天河蛇綠構造混雜巖帶中的褶皺
三、巴顏喀拉邊緣前陸盆地褶皺
四、風火山群褶皺
五、古-新近紀地層褶皺
六、測區其他褶皺
第六節 新構造運動
第七節 構造變形序列
第八節 構造階段及其演化
一、元古宙造山前基底形成階段
二、海西期-印支期主造山演化階段
三、陸內構造演化階段
四、新生代高原隆升階段
第六章 專項地質調查
**節 礦產地質
一、概況
二、礦產
三、成礦地質背景分析
四、找礦遠景區的劃分
第二節 國土資源狀況簡介
第三節 生態及災害地質
一、自然地理
二、生態地質環境特征
三、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對策
第四節 旅游地質
第七章 結論
一、主要結論及進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說明及圖版
附圖 1:25萬曲柔尕卡幅(146C002003)地質圖及說明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