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山西故事:歷史地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093435
- 條形碼:9787203093435 ; 978-7-203-0934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西故事:歷史地理 本書特色
晉旅主編的《山西故事》的創意原始而又簡單,就是想在浩瀚的歷史時空中,擷取那些時光凝成的精華,把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重大的歷史事件、*重要的歷史人物、*典型的歷史地理變遷和傳承至今的文化風物,用小故事的方式呈現給您,讓您在愉快的旅途中、茶余飯后的閑適中、忙碌工作的余暇中,輕松地了解中國山西、讀懂中國山西、愛上中國山西!
山西故事:歷史地理 內容簡介
《山西故事》是《山西故事》叢書之一,以山西現存的歷史名城、名山大川、關隘津渡、遺址遺跡、寺院高塔、大院名居等近100處名勝古跡為介紹對象,給讀者展現了一幅幅的山西古今表里河山的歷史地理形勢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名片。全書圖文并茂,可以很好地了解山西大地上的珍寶遺存。
山西故事:歷史地理 目錄
太原
晉陽,晉陽,永不陷落
大同
古人的夢想照進現實
陽泉
中國共產黨創建**城
臨汾
中國*早在這里
平遙
誕生銀行鼻祖,奉獻世遺瑰寶
夏縣
中國**個王朝建都地
永濟
大唐蒲州,中都雄城
地名淵源
山西·河東
忽東忽西有講究
靈丘
趙武靈王陵寢所在
朔州
拉開漢匈戰爭帷幕的地方
懷仁
惺惺相惜背后的暗黑歷史
忻州
漢高祖一高興,起個地名叫忻州
定襄
城址幾易,名字不改
呂梁
山西*年輕的市名字*古
婁煩
一個悍勇民族的*后余緒
孝義
割肉奉親,孝行傳天下
左權
八路軍副參謀長犧牲地
靈石
隋文帝迷信祥瑞,挖出隕石建新城
平定
趙光義攻北漢,討了個好口彩
盂縣
智伯的禮物不是那么好拿
黎城
炎帝和堯帝后裔所建古國
襄垣
趙襄子修筑的城池
曲沃
靠行賄也能當國君
翼城
晉國公子血染城垣
霍州
其實兄弟靠不住
聞喜
聽捷報改地名,一改就是倆
名山大川
恒山
五岳之中*奇*雄渾
五臺山
佛道相爭,終成佛教圣地
冠山
書香流傳千年
羊頭山
炎帝教民農耕之地
發鳩山
進山就穿越到神話世界
北武當山
不是神仙選的,是王爺修的
霍山
五鎮之首,號令群山
中條山
山西唯一道教福地
汾河
山西的母親河
滹沱河
名字雖怪詩人愛
沁河
山西八大河中河水*清
桑干河
弓箭*早誕生在這里
壺口
《黃河大合唱》誕生地
涑水河
河水漱口,可除百病
鹽池
中國唯一有專字的湖泊
關隘津渡
殺虎口
走不盡的移民路,唱不完的走西口
偏關
正德皇帝在此為自己升官兒
寧武關
九邊重鎮,三關要沖
雁門關
九塞尊崇**關
平型關
首勝日寇,八路軍一戰天下驚
舊關
一條高速路.打通山西東大門
娘子關
平陽公主唯一遺跡
磧口
黃河河運*大轉運碼頭
風陵渡
史上**宰相之陵寢
禹門渡
鯉魚飛躍化神龍
茅津渡
黃河渡口鐵碼頭
蒲津渡
大唐盛世的一個縮影
遺址遺跡
廣武漢墓群
冢中埋枯骨,深閨夢戍人
侯馬晉國遺址
趙筒子獲取忠誠靠發誓
襄汾丁村遺址
證明中國人的祖先就是黃種人
襄汾陶寺遺址
時間從這里開始
平陸虞坂古道遺址
三千年一條運鹽路
芮城西侯渡遺址
人類*早使用火的地方
古堡名樓
張壁古堡
十千米地道別有洞天
沁河古堡群
見證舊時土豪實力
代縣邊靖樓
萬里長城**樓
介休襖神樓
謎一樣的襖教謎一樣的樓
陽城河山樓
建樓只為庇護鄉親族人
萬榮秋風樓
一首《秋風辭》,不讓《大風歌》
萬榮飛云樓
登樓可期上青云
永濟鸛雀樓
軍事嘹望哨,詩人吟詠地
寺院高塔
太原晉祠
叔虞去哪兒了
大同云岡石窟
爺爺滅佛,孫子鑿石窟
大同華嚴寺
遼金皇家廟
渾源懸空寺
全球十大*險建筑也要數它險
五臺山顯通寺
五臺山所有寺院之祖
五臺山清涼寺
順治為何在此出家
五臺山佛光寺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發現唐代古建筑
運城關帝廟
關羽戰蚩尤,神圣之路從此始
芮城永樂宮
修建了百多年的全真祖庭
長治都城隍廟
天下**城隍廟
平遙雙林寺
宗教世界的世俗情懷
應縣木塔
世界*高木結構塔
五臺山大白塔
全國*高覆缽塔
太原雙塔
佛塔、風水塔并峙奇觀
榆社舍利塔
山西*早舍利塔
廣勝寺飛虹塔
山西琉璃*精品
普救寺鶯鶯塔
到底還是愛情力量大
大院民居
靈石王家大院
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
祁縣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有名,影視劇功勞大
榆次常家莊園
晉商之中文氣*盛
太谷曹家三多堂
慈禧欠債沒錢還,拿寶貝抵債
長治申家大院
以官興,因官敗,宿命逃不脫
沁水柳氏民居
柳宗元后裔文氣不衰
磧口西灣民居
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村,山西只有它
運城李家大院
一輩做好事并不難,難的是輩輩做好事
后記
山西故事:歷史地理 節選
《山西故事 歷史地理》: 大唐開元年間,大詩人李白自東都洛陽來到太原,居住了幾個月,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其中在一篇文中,如此形容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居一。 其風俗遠,蓋陶唐氏之人歟?襟四塞之要沖,控五原之都邑。雄藩劇鎮,非賢莫居。”一直到現在,所有描述太原的文字多不出這幾句話。到宋代,詞人沈唐更直接地說:“山光凝翠,川容如畫,名都自古并州。”而“自古”,古到什么時候呢?2003年,太原市隆重紀念了建城2500周年。 “太原”一詞在《尚書》中就有記載,“太原”意為廣大平緩的高地。大約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太原開始建城。那時,晉國國君的權力已經被趙、韓、魏、智、范、中行等六卿之家侵蝕殆盡,而六家也互相攻伐,為瓜分晉國的饕餮大餐做著*后的準備。就在此期間,趙氏的家主趙簡子,派遣家臣董安于在遠離晉國核心區域的太原地區,修筑了一座城池,作為趙氏的根據地。因城池在晉水南畔(今太原晉源區),所以名為晉陽。 董安于筑城,據說宮室以銅為柱,墻垣以荻蒿(一種堅韌的灌木,可高丈余)為筋,這樣在被圍困時,可以就地取材,制作弓箭兵器。這番心思沒有白費,在之后五十年里,晉國諸卿兩次相爭,趙氏在不利的局面下,退守晉陽,任憑對方進攻、圍困,或者火燒、水淹,這座城池都有效地蔭庇了趙氏,為趙氏反敗為勝,以及三家分晉、成為諸侯奠定了基礎。 從那時候起,太原就以這種永不陷落的形象矗立在華夏的大地和歷史上,除非城里的人主動放棄,否則任是名帥宿將,也難以被攻克。如兩晉時,作為嵌在游牧民族統治區域下的晉王朝的一塊飛地,劉琨依然堅守了十年;如唐朝安史之亂時,李光弼率萬人守城,擊潰叛軍十萬人,取得安史之亂之后唐王朝的**次重大勝利;如趙光義平北漢時,若非北漢國主主動投降,還不知道趙光義會在城下堆積多少人命…… 秦始皇統一天下后,設三十六郡,晉陽為太原郡郡治,這是作為一級行政區劃太原之名的開始。漢武帝設十三州刺史部,晉陽為并州刺史部治所,這是太原稱并州之始。再以后,南北朝時期,晉陽為霸府(藩王或權臣府屬),遙控京師。隋唐時,每與京師并稱,如唐之太原就是北都。五代末,太原是北漢國都,被趙光義所燒毀,宋將潘美于今太原市區重建了城池。到明代,出于鞏固邊防的需要,朱元璋封三子朱桐為晉王,擴建了太原城,成為九邊重鎮之首。近現代,太原的軍事意義日漸消失,作為全國主要能源和重化工業基地的地位日漸凸顯,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