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奴吁天錄》到《喧華與騷動》-微瀾與巨潮激蕩的百年史-英語文學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105468
- 條形碼:9787515105468 ; 978-7-5151-0546-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黑奴吁天錄》到《喧華與騷動》-微瀾與巨潮激蕩的百年史-英語文學卷 本書特色
鄒海侖、林一安主編的《從黑奴吁天錄到喧嘩與騷動(微瀾與巨潮激蕩的百年史)/翻譯家談翻譯叢書》為《翻譯大家談翻譯》英語文學卷,我國對英語文學的譯介,無論就數量而言,還是就質量而言,都為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界和翻譯界的同行所矚目。本卷選取了我國英語文學翻譯界40余位名家談文學翻譯的佳作,集中展現了翻譯家對文學翻譯精深的研究成果與富有見地的見解。
從《黑奴吁天錄》到《喧華與騷動》-微瀾與巨潮激蕩的百年史-英語文學卷 內容簡介
本文集收入許多專家正襟危坐把翻譯作為學術來探討的文章,也收入了一些翻譯家把翻譯作為生活娓娓道來的、近乎散文的佳作。這是因為幾十年前馮至先生曾經教導作為小編輯的我,要注意選擇那些能夠反映作家真性情的東西,讓讀者看到作家真正的面孔。正是秉此原則,除了翻閱眾多文集以收集材料之外,我也從互聯網上收集了諸如我國著名的勞倫斯、吉卜林作品譯者文美惠女士的《翻譯吉卜林,先過主題關》這樣的文章。讀了這樣的文章我們才會知道,當年身為江南大家閨秀的文美惠先生,原來并沒有想到自己會一生奉獻給英美文學翻譯事業,而是一心要進軍校的。而命運的陰錯陽差卻使她走進了北京大學的校門,并且得以聆聽朱光潛這樣的大學問家的教誨,為楊絳這樣的大翻譯家的譯作《堂吉訶德》寫前言,終究度過多姿多彩的一生。 是的,也許我們的年代可以被稱作是一個“大師退場的年代”,但是也是一個仍然有許多大師“尚在場中”的年代,比如本文集的后十兒位翻譯家就都依然健在,并且在辛勤工作。而且一些新的大師正在中國的土地上產生。李文俊先生兩年前就以《我發現了一個優秀翻譯家》為題在《中華讀書報》上充滿欣喜地發出歡呼,驚嘆一位年輕而出色的翻譯家的涌現。所以,不必悲觀,在“大師退場的年代”繼續耕耘,應該是這一代人的責任。本文集共收入48位名家的58篇文章。
從《黑奴吁天錄》到《喧華與騷動》-微瀾與巨潮激蕩的百年史-英語文學卷 目錄
a目錄b參考書目c鄒海侖《在“大師退場的年代”繼續耕耘——代前言》目錄:1林紓(1852-1924)《<黑奴吁天錄>例言》2林紓(1852-1924)《<吟邊燕語>序》3林紓(1852-1924)《<撒克遜劫后英雄略>序)4林紓(1852-1924)《<魯賓孫漂流記>序》5郭沫若(1892-1978)《理想的翻譯之我見》6郭沫若(1892-1978)《<雪萊詩選>小序》7趙元任(1892-1 982)《論翻譯中信、達、雅的信的幅度》8傅東華(1893-1971)《<飄>譯序》9林語堂(1895-1976)《論翻譯》10茅盾(1896-1981)《<簡愛>的兩個譯本》1l茅盾(1896-1981)《<茅盾譯文選集>序》12朱光潛(1897-1986)《談翻譯》13冰心(1900-1999)《我也談談翻譯》14伍蠡甫(1900-1992)《伍光建的翻譯》15張友松(1903-1995)《文學翻譯漫談》16張谷若(1903-1994)《談我的翻譯生涯》17巴金(1904-2005)《一點感想》18李霽野(1904-1997)《譯詩小議》19呂叔湘(1904-1998)《翻譯工作和雜學》20周煦良(1905-1984)《翻譯三論》21卞之琳(1910-2000)《譯詩的經歷和看法》22錢鐘書(1910-1998)《林紓的翻譯》23蕭乾(1910-1999)《漫談文學翻譯》24趙蘿蕤(1912-1998)《我是怎么翻譯文學作品的》25朱生豪(1912-1944)《<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譯者自序》26王辛笛(1912-2004)《談翻譯》27葉君健(1914-1999)《關于文學翻譯的一點體會》28許汝祉(1914-2002)《譯<馬克吐溫自傳>后論譯者的胸懷》29楊周翰(1915-1989)《翻澤雜感》30王佐良(1916-1995)《一個業余翻譯者的回顧》31王佐良(1916-1995)《詞義•文體•翻譯》32荒蕪(1916-1995)《翻譯,永遠是一個成問題的問題》33鄒荻帆(1917-1995)《有感于翻譯工作》34陳敬容(1917-1989)《淺嘗甘苦話譯事》35楊苡(1919-)《一枚酸果——漫談譯事四十年》36方平(1921-2008)《水無定性隨物賦形》37方平(1921-2008)《不存在“理想的范本” 》38許淵沖(1921-)《翻譯中的幾對矛盾》39屠岸(1923-)《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翻譯》40屠岸(1923-)《喜愛濟慈,認識濟慈,翻譯濟慈》41楊靜遠(1923-)《別具一格的“合譯” 》42傅維慈(1923-2014)《我譯的**部英文小說<問題的核心>》43李野光(1923-)《相逢狹路,別是情緣》44董樂山(1924-1999)《與初學翻譯者談翻譯》45王科- (1925-1968)《從雪萊論譯詩談起》46施咸榮(1927-1993)《文學翻譯雜感》47王永年(1927-2013《苦澀的笑》》48梅紹武(1928-2005)《譯事隨感》49江楓(1929-)《我譯雪萊》50鹿金(1929一)《<愚人船>瑣談》51李文俊(1930-)《譯人自語》52李文俊(1930-)《行人寥落的小徑》53文美惠(1931-)《譯吉卜林先過主題關>54屠珍(1934-)《對文學翻譯的幾點體會》55張玲(1936-)《文學翻譯,必須注意風格的傳遞》56張玲(1936-)《雙城情結,雙城情解》57黃源深(1940-)《魅力無限的<簡•愛>》58孫致禮(1942-)《我譯<傲慢與偏見>》參考書目:1.奚永吉《文學翻譯比較美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2.朱光潛<淡文學》,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年1月。3.許淵沖《文學與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2月。4.巴金等《當代文學翻譯百家談》,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5月。5.楊絳、李文俊等《一本書和一個世界》,昆侖出版社,2005年2月。6.黃雨石《英漢文學翻譯探索》,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7.鄭意長《近代翻譯思想的演進》,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6月。8.馬紅軍《從文學翻譯到翻譯文學>,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年10月。9.孫致禮《1949-1966:我國英美文學翻譯概論》,譯林出版社,1996年12月。10.陳祖文《翻譯的理論與實踐》,寰宇出版社,1971年。11.許鈞等《翻譯的理論與實踐》,譯林出版社,2010年1月。12張玲《旅次的自由聯想>,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3月
展開全部
從《黑奴吁天錄》到《喧華與騷動》-微瀾與巨潮激蕩的百年史-英語文學卷 作者簡介
鄒海侖(1950—),畢業于北京大學圖書館系。中國社科院外文所《世界文學》雜志編輯,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業余從事翻譯工作。曾主編有《二十世紀外國小說編年•英國卷》(上、下冊)、《20世紀外國優秀散文選》等文集多部。主要翻譯著作有:哈代的長篇《林地居民》、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的長篇《抵達之謎》(合譯)、庫切的長篇《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慢人》,美國作家多克托羅的長篇《大進軍》、印度作家慕克吉的長篇《請勿打擾》、以色列作家約瑟夫•鮑的回憶錄《上帝呀,你挨過餓么?》及戴•赫•勞倫斯傳記《有婦之夫——勞倫斯傳》(上、下冊,合譯)、英國陸軍元帥威廉•斯利姆的二戰回憶錄《反敗為勝》等,約400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