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75989
- 條形碼:9787516175989 ; 978-7-5161-7598-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 本書特色
楊光祖編著的《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主要研究當代文學,力爭回到現場,凸顯一種現場感。既有理論的深入探討,也有文本細讀,對當下熱點的文學現象、文學思潮,都有直接而敏捷的反應,發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聲音。對那些知名的作家、作品,一分為二,不虛美,不隱惡,敢于批評,敢于肯定,在當代文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書顯示了作者一定的理論能力,尤其對當下文學的發言,都是頗見功力,有著鮮明的批評精神。
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 內容簡介
此書主要研究當代文學,力爭回到現場,凸顯一種現場感。既有理論的深入探討,也有文本細讀,對當下熱點的文學現象、文學思潮,都有直接而敏捷的反應,發出屬于自己的獨特聲音。對那些知名的作家、作品,一分為二,不虛美,不隱惡,敢于批評,敢于肯定,在當代文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此書作為作者的第三本著作,顯示了作者一定的理論能力,尤其對當下文學的發言,都是頗見功力,有著鮮明的批評精神。
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 目錄
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 節選
《回到文學現場 當代文學研究》:后來,到美國后,她又找上賴雅。一個同樣年齡比她大得多的男人。這兩個男人,胡蘭成比她大15歲,他們結婚的1944年,她才24歲。要是張愛玲一生還有一點愛情的話,那就是在胡蘭成這里。她后來說:“他離開我之后,我就將心門關起,從此與愛無緣了!倍鴱垚哿岷髞淼搅嗣绹,與她結婚的賴雅,歲數比她大了29歲。年紀比她的父親還要大。但賴雅不像胡蘭成那樣可以短暫地代替父親的位置。他作為美國人,文化的差異使他無法理解張愛玲。我們看張愛玲,對他還是比較絕情的。余斌認為,張愛玲兩次婚姻都很相似,都很快地結婚,“張愛玲對安全感的需求是她每次都迅速地走進婚姻的一大原因,婚姻對于她的意義,其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它應給她帶來一份現世的安穩,而她總是屬意年齡比她大出許多的男人,似乎也同她有意無意地更希望處于被保護的地位有關”。當年到溫州千里尋夫,張愛玲責難胡蘭成的,也是“現世安穩”四個字。她說:“你與我結婚的時候,婚帖上寫現世安穩,你不給我安穩?”高傲的張愛玲何時如此“低下”?因為,張愛玲需要的是父親。她對胡蘭成的愛,其實是對自己的尋喚。正如她一生愛的只有一個人:胡蘭成,她一生寫的也只有一個題材:自己。凡是她寫自己的那些文字,都是靈魂附體,讓人愛不釋手,又燙得拿不住。而遠離自己的那些文字,如《赤地之戀》《秧歌》,其實,都頗無聊,雖然也不乏精彩之筆。因為,那些文字沒有她的魂!盾岳蛳闫返,我們都能看出張愛玲自己的童年,她的創傷性記憶。有人說不了解張愛玲的生平,很難看懂《小團圓》,其實相對于她的其他文字,也一樣。可能這是張愛玲感性的一面,相對于魯迅,她還是狹窄了一點,而且單調了一點。但她的挖掘卻深得不是一般;她一生都生活在“自己”里!
回到文學現場-關于當代文學的研究 作者簡介
楊光祖,男,漢族,筆名蕭冰、陽光等,1969年生,甘肅通渭人,文學評論家、作家、學者。2000—2001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訪學,2004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8年破格晉升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甘肅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甘肅作家協會理事,甘肅省文學院特約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第五屆魯迅文學獎評委。魯迅文學院第五屆高級研討班(全國中青年文學理論評論家班)學員,甘肅省委宣傳部“四個一批”人才。2007年參加全國青年作家文學創作研討會,F任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漢語系兼職教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