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16597
- 條形碼:9787566816597 ; 978-7-5668-1659-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 本書特色
張德明編著的《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重點探討了“比較文學”、“翻譯文學”、“重寫文學史”等學界極為關注的理論話題,通過對這些話題的深入探討和系統闡釋,突出和強調了比較視野在文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倡導在文學研究中建構跨文體、跨學科的比較研究方法論體系。全書用語嚴謹,邏輯性較強,對當下文學研究的深化而言,有一定的啟示與借鑒作用。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 內容簡介
??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一書重點探討了“比較文學”、“翻譯文學”、“重寫文學史”等學界極為關注的理論話題,通過對這些話題的深入探討和系統闡釋,突出和強調了比較視野在文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倡導在文學研究中建構跨文體、跨學科的比較研究方法論體系。對當下文學研究的深化而言,有一定的啟示與借鑒作用。作者在闡述上用于嚴謹,嚴密性、邏輯性較強。??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 目錄
??翻譯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現代性
《新青年》與中國文學現代性話語的構建
“現代性”批評話語的反思與重構:兼評李怡《現代性:批評的批評》
“重返80年代”語境下的“重寫文學史”反思
“重寫文學史”:一個沒有終結的現代命題
經典在文本細讀中誕生
想象城市的方式:中國現當代城市文學側論
沈從文“文體作家”稱謂的內涵流變
張恨水小說的現代性與反現代性
葉嘉瑩的文學研究與英美新批評
跨文明研究:21世紀中國比較文學的理論與實踐
世界文學的“比較性”與比較文學的“世界性”
中西詩學的“生產性”對話
后記??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 節選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 反思“現代性”批評話語,自然也離不開對中國“反現代性”思潮的歷史考察和學理闡發。在20世紀中國現代文化和現代文學的生長與發育過程中,一直有一脈“反現代性”的保守主義思想潮流在暗處涌動著,這其中包括20世紀之初的國粹派、學衡派,以及20世紀末的“后學”論者。那么,如何認識和評價中國“反現代性”的保守主義思潮在現代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和價值呢?李怡指出,“對于西方世界的種種思潮而言,無論它是古典的還是現代的,也無論它是激進主義、自由主義還是保守主義,貫穿于其中的一個重要趨向就是對于自身文化的質疑和批判”(第89頁),而“中國林林總總的保守主義基本上都保持了對于中國文化'傳統'的由衷的依戀”(第91頁)。由是觀之,對文化傳統缺乏批判性立場的中國保守主義在參與中國現代思想和文化建設方面,其作用和力量都要大打折扣。但保守主義不是不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為在現今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各種觀念的共存、交織、碰撞與互補是很正常的思想格局,激進、自由與保守之間保持一種動態的平衡,才是較合理的現代文化結構模式。所以,我們對保守主義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容忍,并盡量保持一種理解之同情,這恐怕才不失為一種妥帖的“現代性”批評姿態。余英時說過:“文化不僅是'除舊開新',而且也是'推陳出新'或'溫故知新'。創新和保守是不容偏廢的。”不過,我們在承認保守主義存在合法性的同時,也有必要認真檢審它的價值立場,以此來正確評判它對中國現代文化建設所具有的真實意義,因為“推陳出新”也好,“溫故知新”也好,都需要有對“陳”和“故”的批判性繼承、合理性揚棄,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出新”或者“知新”。從這個角度來說,學衡派的局限在于他們“昌明國粹”的文化理想中,有著太多對于古典文化的非理性眷顧;而吳宓的悲劇則在于“以中國式的道德背景和道統觀念來認同與讀解著白璧德”,從而導致“其理想追求與中國現實的脫節”。中國的“反現代性”保守主義思潮,一直是作為中國現代文學追求“現代性”的文化進程中一股反方向的力量存在著的。因此,對中國“反現代性”保守主義思潮的重估,也是反思“現代性”批評話語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反思“現代性”批評話語,不過是深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歷史任務,但還不是*終的學術目標。我們更重要的學術目標在于以反思為契機,重構中國現代文學的研究范式,以期使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更加成熟和完善,更加具有活力和銳氣,更加貼近中國現代文學的本體,對中國現代文學事實與現象的闡發也顯得更加確切和恰當。在這里,首要的任務自然是重構“現代性”的批評話語。那么,如何重構呢?李怡認為,僅靠西方文論的中國化或者古代文論的現代轉換,還遠不能解決當下的“現代性”批評話語與中國現代文學事實之間彼此隔膜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佳途徑是“返回”:一方面返回到現代作家的精神世界中去,努力進入更多的中國現代作家的“體驗空間”,去認識和理解他們各種各樣的實際的人生感受;另一方面也返回到我們自己原初的生命感受和文學感受中,調動研究者自身的真切人生體驗,去悉心讀解中國現代文學作品。 ……
文學研究的比較視野 作者簡介
?? 張德明(1967— ),湖北天門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后,嶺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教授,南方詩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新詩研究。已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民族文學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文藝爭鳴》《南方文壇》《外國文學研究》《人文雜志》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出版有《現代性及其不滿》《新世紀詩歌》《網絡詩歌研究》《當代藝術思潮論》等著作。??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