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家書(精)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807681298
- 條形碼:9787807681298 ; 978-7-80768-129-8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謝覺哉家書(精) 本書特色
謝覺哉先生,“延安五老”之一,是*早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的老一輩革命家。他1905年考取晚清秀才,參加革命前在湖南寧鄉(xiāng)老家與夫人何敦秀育有四男三女;1937年9月在甘肅蘭州八路軍辦事處與王定國結(jié)為伉儷,育有五男二女,并長年撫養(yǎng)親友們的十多名子女。
本書為謝飛老師近年潛心整理其父謝覺哉先生的家書選編,涵蓋謝覺哉先生從20世紀(jì)20年代到20世紀(jì)60年代的115封家書。書稿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輯是1920到1960年代,謝覺哉寫給寧鄉(xiāng)老家夫人何敦秀及子女的書信,文字生動,情感真摯,書信中除了表達(dá)對家鄉(xiāng)妻子的惦念、對子女的諄諄教導(dǎo)與對鄉(xiāng)親故友的感懷之外,還涉及了當(dāng)時的歷史事件與時代變遷,包括軍閥混戰(zhàn)、延安生活以及建國后的土改政策等,具有一定的歷史參考價值。第二輯是1950至1970年代謝覺哉先生寫給王定國夫人及子女的書信,主要內(nèi)容是夫妻之間的關(guān)愛、對子女的教育開導(dǎo)等,體現(xiàn)了老一輩革命家嚴(yán)于律己、以身作則的優(yōu)良作風(fēng)。書信中涉及讀書、養(yǎng)生、提倡節(jié)儉等話題,展現(xiàn)了謝覺哉先生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為人處世的個人原則,為后人樹立了榜樣。第三輯是1950至1960年代謝覺哉寫給家鄉(xiāng)干部和友人的書信,通過書信了解家鄉(xiāng)的情況與變化,對于當(dāng)?shù)馗刹康母】滹L(fēng)等不良行為多有批評教育。全書百余封書信,縱貫近半個世紀(jì),集親情、鄉(xiāng)情于一體,也從一個家庭的變遷映射出一個時代的動蕩與革新。
謝覺哉家書(精) 內(nèi)容簡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從晚清秀才到民國教師,從同盟會骨干到“延安五老”,謝覺哉先生的一生歷盡了中國現(xiàn)代史的苦難與艱辛。奔波一生,劫波度盡,兩位夫人,兒女成群,是革命者,也是有擔(dān)當(dāng)?shù)恼煞颉⒂袗坌牡拇雀浮r代洪流掩不住涓涓溫情,歲月流逝洗不盡如山父愛!
海報(bào):
謝覺哉家書(精) 目錄
目錄讀懂父親 謝飛i**輯致何敦秀夫人、兒女及家鄉(xiāng)親人一九二〇至一九四〇年代致王養(yǎng)吾,自寧鄉(xiāng)云山(1919年5月2日)002致何敦秀,自長沙(1921年4月16日、28日)003致繼母等家人,自長沙(約1922年前后)007致謝式坤,自長沙(1922年9月18日)009致謝式坤,自長沙(1924年某日)012致何秋巖,自上海(1928年12月)015致何敦秀,自蘭州(1937年春)017致何敦秀,自蘭州(1937年8月)019致何敦秀,自延安(1939年9月8日)021致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1月26日)025致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2月16日)029致何敦秀,自延安(1943年6月13日)031致何敦秀,自延安(1944年1月2日)033致又大婆婆,自延安(1944年4月21日)035致何敦秀等,自延安(1945年4月3日)040致何敦秀,自延安(1946年1月27日)044致何敦秀,自延安(1946年2月8日)046致謝放,自山西后甘泉(1948年2月6日)048致謝放、吳愛春,自河北西柏坡(1948年5月3日)051致謝子谷,自北京(1949年某日)053致謝子谷、謝廉伯,自北京(1949年9月7日)055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49年10月4日)058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致謝子谷、謝廉伯,自北京(1950年1月21日)063致何敦秀夫人及兒女,自北京(1950年8月15日)066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50年10月4日)069致謝放,自北京(1950年12月23日)070致謝謙芳等,自北京(1951年1月27日)072致謝放、謝子谷,自北京(1951年2月11日)076致謝廉伯等,自北京(1951年5月25日)079致何敦秀,自北京(1951年9月7日)082致謝子谷、謝冰茹,自北京(1952年1月1日)088致吳豈凡,自北京(1952年1月16日)091致吳豈凡,自北京(1952年3月28日)093致何關(guān)淑等,自北京(1952年6月26日)095致謝謙芳,自北京(1952年10月1日)098致謝廉伯、謝魯宜,自北京(1952年10月30日)101致謝放,自北京(1952年12月23日)103致謝子谷,自北京(1953年7月9日)104致謝金圃,自北京(1953年8月7日)106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53年10月6日)109致謝子谷、謝廉伯,自北京(1954年4月16日)111致謝冰茹,自北京(1954年6月11日)112致吳豈凡、謝寄祥,自北京(1954年9月12日)114致吳豈凡、謝寄祥,自北京(1955年3月2日)116致謝廉伯,自北京(1955年4月21日)118致謝子谷,自北京(1955年6月22日)122致謝子谷,自北京(1955年10月16日)124致謝廉伯,自北京(1955年11月10日)126致吳豈凡,自北京(1955年12月14日)129致謝凡宣、謝典衡,自北京(1956年某日)132致吳豈凡,自北京(1956年10月16日)134致吳豈凡,自北京(1956年11月26日)136致潘云冰,自北京(1957年5月17日)138致姜一,自北京(1957年5月21日)141致謝廉伯等,自北京(1957年7月8日)143致謝笠仲,自北京(1958年2月4日)150致謝子谷,自北京(1958年12月15日)152致謝群英等,自北京(1960年3月29日)154致謝廉伯、謝子谷,自北京(1961年1月20日)159致吳豈凡,自北京(1961年5月23日)163致謝寄祥,自北京(1961年7月1日)165致謝子谷,自北京(1962年4月26日)168致謝子谷,自北京(1962年5月15日)170致謝金圃,自北京(1963年5月23日)171第二輯致王定國夫人及兒女一九五〇至一九七〇年代致張曙時等,自北京(1952年12月23日)177致王定國,自西安(于1956年6月18日來信上的批改)181致孩子們,自北京(1957年1月30日)185致王定國,自長沙(1957年3月22日)187致王定國,自杭州(1957年4月5日)191致謝飄,自北京(1958年10月6日)193致王定國,自廬山(1959年3月10日)196致王桂芳,自杭州(1959年3月27日)199致王定國,自北京(1959年7月29日)201致兒女,自廣州(1960年1月前后)203致謝飄,自北京(1960年9月26日)205致王定國,自福州(1961年2月10日)207致兒女,自福建(1961年2月28日)210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3月19日)214致兒女,自北京(1961年4月2日)217致謝飄、謝瑗,自北京(1961年4月12日)221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4月25日)223致謝飄、謝瑗,自北京(1961年5月7日)228致謝瑗,自北京(1961年7月11日)231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7月17日)234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9月27日)236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10月14日)238致兒女,自北京(1961年10月28日)241致兒女,自北京(1961年11月11日)243致謝飄,自北京(1961年12月19日)246致兒女,自廣州(1962年1月4日)249致兒女,自北京(1962年3月8日)251致謝飄,自北京(1962年5月16日)255致謝飄,自北京(1962年9月9日)258致王定國,自北京(1963年1月24日)260致兒女,自北京(1963年5月26日)262致王定國,自北京(1963年9月20日)267致謝瑗,自北京(1965年5月10日)270第三輯致家鄉(xiāng)干部及友人一九五〇至一九六〇年代致張潤清,自北京(1954年某日)274致尹澤南等,自北京(1956年7月17日)277致張潤清等,自北京(1957年1月10日)279致李淑一,自北京(1957年4月某日)283致陶承,自北京(1957年5月19日)286致李學(xué)良,自北京(1957年5月24日)288致姜國仁,自北京(1957年5月24日)291致李學(xué)良、張潤清,自北京(1957年7月17日)293致姜石梅,自北京(1957年8月8日)294致云山師范及附小全體老師同學(xué),自北京(1959年7月)297致湯菊中、嚴(yán)岳喬,自北京(1959年某日)299致張潤清,自北京(1960年2月16日)301致張潤清,自北京(1960年3月24日)303致李學(xué)良,自北京(1960年10月10日)306致李學(xué)良、張潤清,自北京(1961年7月8日)308致謝岳云,自北京(1961年9月8日)310致張潤清,自北京(1961年9月20日)313致謝岳云,自北京(1963年5月前后)317附錄一自傳謝覺哉321二六十自訟謝覺哉331
展開全部
謝覺哉家書(精) 作者簡介
謝覺哉(1884—1971),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 “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xué)家和教育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1884年出生,湖南寧鄉(xiāng)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3年,他在中央蘇區(qū)任內(nèi)務(wù)部長時,主持和參加起草了中國紅色革命政權(quán)最早的《勞動法》、 《土地法》等法令和條例。1934年參加長征后,歷任陜甘寧邊區(qū)內(nèi)務(wù)部部長、參議會副議長等職,制定與推行了《選舉條例》、《憲法草案》等法令。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內(nèi)務(wù)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等職。曾出版著述《不惑集》、《謝覺哉雜文選》、《一得書》、《學(xué)語集錦》等;20世紀(jì)80年代整理出版《謝覺哉日記》、《謝覺哉文集》《謝覺哉詩集》等。
謝飛,謝覺哉之子,1942年出生于延安。1965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xué)院導(dǎo)演系。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副院長、教授,并擔(dān)任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導(dǎo)演電影作品包括《我們的田野》、《湘女蕭蕭》、《本命年》、《香魂女》、《黑駿馬》、《益西卓瑪》等,多次榮獲國內(nèi)外電影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