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洪水之年 本書特色
阿特伍德備受贊譽的《羚羊與秧雞》續篇,“瘋癲亞當”系列第二部曲。 在《洪水之年》中,人類長久以來憂懼的洪水之患終于到來。這場“無水的洪水”與《圣經》中上帝為了掃除邪惡和罪孽而施放的洪水毫無關聯:這是一場迅速蔓延的疾疫——無法通過生物手段加以抑制,如大火般吞沒了一座又一座城市,整個世界變成了一座尸體橫成的屠場。這場“洪災”令數千萬人命喪黃泉,幾乎滅絕了所有人類的痕跡。瑞恩和托比成了為數不多的幸存者。在腐敗的統治力量的陰影和新型基因合成物種的威脅下,瑞恩和托比必須盡快決定她們的下一步行動,而不僅僅是把自己反鎖在暫時的安全屋里。
洪水之年 內容簡介
阿特伍德備受贊譽的《羚羊與秧雞》姐妹篇 華麗敘事呈現反烏托邦的“后天啟”世界堪比喬治•奧威爾的精彩之作
洪水之年 目錄
洪水之年 相關資料
“一部杰作……猶如驚悚小說一般令人難以釋卷。”——《時報》“阿特伍德既風趣又睿智,一位真正優秀的作家和思想者。”——《紐約時報書評》“阿特伍德在本書中完全超越了她自己,也超越了這個時代。這不僅是一首對人類希望莊嚴的頌歌,也是對人類自毀傾向的嚴肅拷問……它見證了阿特伍德在自己的創作生涯中又一次達到巔峰。”——《elle》“復雜、繁茂,不失詼諧。”——《每日電訊報》“扣人心弦的作品,完全展現了她的敘事天才,在純粹的語言中爆發出能量、創新和令人目眩的技巧。”——《紐約時報》
洪水之年 作者簡介
被譽為“加拿大文學女王”的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奮多產的作家,迄今已有14部詩集、11部長篇小說、5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文學評論出版,并主編了《牛津加拿大英語詩歌》、《牛津加拿大英語短篇小說》等文集,此外還撰寫了不少廣播、電視、戲劇、兒童文學作品等。她獲得過除諾貝爾文學獎之外的幾乎所有的國際文學獎和不計其數的其他獎勵和榮譽,并被多倫多大學等十多所國內外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她的作品已被譯成30多種文字。 阿特伍德19歲開始發表自己的第一首詩作。她擅長將日常經驗提升到一種形而上的層次,她的詩歌不僅具有女性特有的細膩而且富有深刻的洞察力,在加拿大和英美詩界都很有影響,先后獲過多種重要的文學獎。 自從1969年,她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可以吃的女人》之后,她的作品頻頻獲獎,這也為她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她創作的三部優秀長篇小說《女仆的故事》(1985)、《貓眼》(1988)、《別名格雷斯》(1996)曾三次獲得布克獎提名,最后憑借第十部小說《盲刺客》摘得了這項最高文學獎的桂冠。同時,阿特伍德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無論在民間還是文學界都認為她得獎是遲早的事。 阿特伍德的影響不僅跨越了國界,也跨越了文學領域。她一直十分關注美國文化對加拿大無所不在的強大影響和加拿大日益美國化的傾向;為抗拒這種傾向,她大力支持以推進獨立的加拿大民族文化為宗旨的阿南西出版社,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她幫助成立了加拿大作家協會,并曾任該作協的主席,還擔任過國際筆會加拿大中心的主席。此外,她在《紐約人》等多種國際知名報刊雜志上發表詩歌、短篇小說、評論等;她還應邀在美、英、德、澳、俄等國朗誦和演講,擴大加拿大的影響。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她開始關注另一領域——環境保護,顯示了很強的生態意識,并因這方面的創作、論述和所采取的行動而獲得環境保護和社會活動方面的榮譽和獎勵。同時,她越來越多地介入國際政治:如反對美加自由貿易法案、為“大赦國際” 組織的斗爭在加拿大開辟陣地,等等。總之,在過去的約30年中,她一直以加拿大文學代言人的身份活躍在世界文壇,被列在“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一百位加拿大人”的第五位。 阿特伍德的創作可按四個歷史階段分為“早期的創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創作”、“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創作”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創作”。 “早期的創作”中,詩集《圓圈游戲》是使她獲得總督獎而在加拿大文壇脫穎而出的;自此,加拿大第一流的大出版社紛紛主動向她敞開大門;同時,媒體的關注再也沒有離開過她。“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創作”中,《幸存:加拿大文學主題指南》的發表引出了褒貶不一的爭議,繼而又引發了一系列關于加拿大文學及文學評論的討論,客觀上使該書成了一部影響遠超出它本身價值的文學評論專著。因為,《幸存》的發表既是加拿大民族主義思潮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又反過來推動了這一思潮的發展。這本書的出版,客觀上成了加拿大文學和文化發展的里程碑。“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創作”中,被稱為“女性主義的《1984》”的《使女的故事》極為成功,贏得第二次總督獎及眾多獎勵和榮譽,大大地擴展了她的讀者群,贏得了國際主流市場,并使她躋身世界名人的行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的創作”中,被贊為“意義深遠、富有戲劇性、結構精妙絕倫”。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