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162071
- 條形碼:9787516162071 ; 978-7-5161-6207-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 本書特色
胡興東所*的《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采用 總論與分論結構,以體現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法律內容 上的基本構成,即國家治理的一體化與各少數民族法 律文化的多樣性。總論主要對中國歷史上中央政府對 少數民族治理的法律制度進行考察,同時對歷史上一 些有重大影響的少數民族政權法律情況進行介紹,共 分五章。分論對現在還存在的少數民族群體中,在歷 史上能體現出不同人類發展階段、種類、形態的法律 制度樣式進行介紹,共七章。全書力求體現中國古代 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關系的基本特點,反映中華法律 文化的豐富多樣和多形態樣式等內容。每章采用正文 、思考問題、閱讀拓展和經典法律摘抄四個部分,讓 本書能夠全面反映相應章節研究的*新動態、成果目 錄和基本史料等。
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 內容簡介
胡興東所*的《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從的內容上看,比以往出版過的少數民族法律史內容*加豐富。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是歷代少數民族法制史的研究,下編包括一些單一少數民族法制史的研究和一些歷史上少數民族的法律制度研究。其次,通讀本書,還有一個突出的感覺是作者在這方面的研究中功底較為扎實、深厚。每一個章節中作者都既列出這方面研究中的**手原始資料,又舉出在這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并對這些研究成果作了簡要的評述,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再次,這本書的創新之處,突出的表現還有體例上的創新和研究方法上的創新。這本書每一章后面都有相關章節的思考題,擴展閱讀和相關法律史料摘抄。
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 目錄
緒論 一 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的概念 二 民族學的概說 三 當今中國民族概況 四 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史料概說 五 本書結構說明 六 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研究展望**章 夏朝至漢朝時期民族法制 **節 先秦時期的民族法制 一 民族法制的濫觴——五服制 二 先秦時期的民族治理措施 第二節 秦朝民族法制 一 秦朝民族治理機構 二 秦朝民族立法 第三節 漢朝民族法制 一 漢朝民族治理機構 二 漢朝民族立法 第四節 先秦時期的民族法律適用 第五節 秦漢時期周邊民族的法制 一 匈奴法制 二 西羌法制 三 西南諸夷法制 四 東北諸民族法制第二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民族法制 **節 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區的治理和法制 一 三國至南朝時期中央政府的民族治理 二 十六國及北朝時期北方民族政權的治理 三 隋唐時期中央政府的民族治理 第二節 三國至唐朝時期少數民族法制 一 東北諸族法制 二 西域諸族法制 三 突厥(突厥汗國)法制 四 吐谷渾法制 五 西北諸羌法制 六 南詔法制 七 西南諸族法制 八 流求國法制第三章 遼宋金西夏大理的民族法制 **節 宋朝對少數民族的治理與法制 一 宋朝對民族地區的治理 二 宋朝民族立法與司法 第二節 宋朝時期少數民族法制 一 契丹(遼國)法制 二 女真族(金朝)法制 三 黨項族(西夏)法制 四 白族(大理國)法制 五 西南諸族法制第四章 元明清時期民族法制 **節 中央對少數民族地區治理措施 一 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的治理 二 元明清時期地方的治理 第二節 元明清時期民族立法 一 元朝的民族立法 二 明朝的民族立法 三 清朝的民族立法 第三節 元明清時期民族司法 一 元朝民族司法 二 明朝民族司法 三 清朝民族司法第五章 20世紀前50年民族法制 **節 清末新政時期的民族法制 一 新政時期中央民族治理機構的改革 二 新政時期的民族立法與改革措施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民族法制 一 民國時期中央對民族地區的治理 二 民國時期民族立法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一 中國共產黨民族治理理念的變遷 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構建 三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實踐第六章 蒙古族法律史 **節 蒙古族簡介 第二節 蒙元時期蒙古族法律 一 約孫 二《大札撒》 第三節 明清時的蒙古族法律 一 《阿勒坦汗法典》 二 《白樺法規》 三 《蒙古衛拉特法典》 四 《喀爾喀法典》 五 《青海衛拉特聯盟法典》第七章 藏族法律史 **節 藏族簡介 第二節 吐蕃王朝的法律 一 吐蕃王朝的立法成就 二 吐蕃法律內容 第三節 五代至清朝時期西藏法律 一 《十五法典》 二 《十六法典》 三 《十三法典》 第四節 安多、康區地區的法律 一 《果洛舊制部落法律》 二 《西寧番夷成例》與《夷律》 三 《德格法律十三條》第八章 彝族法律史 **節 彝族簡介 第二節 彝族法律的起源 第三節 夜郎君法 一 法典的時間與性質 二 法典基本結構與內容 三 法典的基本特征 第四節 家支:涼山彝族傳統社會的組織制度 一 “家支”的來源與特點 二 家支組織 三 家支的社會功能 第五節 黑白分類:涼山彝族社會中的法律知識體系 一 黑白觀念的出現 二 黑白分類在法律體系中的結構 三 黑、白、花法律分類在案件中的運用 四 黑白分類體系的法律適用 第六節 斯吉比:一種生命的救贖 一 斯吉比和斯吉比案 二 斯吉比案類型 三 斯吉比案處理體系 四 舉行特定儀式 第七節 德古:涼山傳統社會中糾紛解決職業化群體 一 “德古”的含義 二 德古形成的歷史 三 德古的形成條件與要求 四 德古在彝族法律社會中的作用 五 德古調解社會糾紛的機制第九章 傣族法律史 **節 傣族簡介 第二節 西雙版納地區的法律制度 一 《西雙版納傣族封建法規》 二 《西雙版納傣族封建法規和禮儀規程》 三 《西雙版納傣族法規》 四 《勐海傣族寨規與勐禮》 第三節 孟連宣撫司的法律制度 一 《芒萊干塔萊法典》 二 《坦麻善阿瓦漢紹哈》 三 《孟連宣撫司法規》 四 《孟連傣族封建習慣法》 第四節 傣族傳統法律的基本特征 一 傣族傳統法律中的習慣因素 二 佛教對傣族傳統法律的影響第十章 維吾爾族伯克制度 **節 維吾爾族簡介 第二節 伯克制度的演變與設置 一 伯克制度的起源 二 伯克設置情況 三 清朝對伯克制度的改造 四 伯克制度的作用第十一章 村寨社會結構中的法律秩序 **節 景頗族的山官制度 一 景頗族簡介 二 景頗族山官制度的起源和結構 三 山官制度的類型 四 山官職位的獲得 五 山官的社會職權與職責 第二節 云南藏區的屬卡制度 一 屬卡的構成 二 屬卡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 拉祜族的卡些卡列制度 一 拉祜族簡介 二 卡些卡列制度的變遷 三 卡些卡列的社會功能第十二章 非國家組織下的規范形成 **節 苗族的榔約 一 苗族簡介 二 苗族的議榔 第二節 瑤族的石牌律 一 瑤族簡介 二 瑤族的石牌制 三 石牌律的制定程序 四 石牌律的基本形式與內容 第三節 侗族的侗款 一 侗族簡介 二 款——侗族傳統社會中的特別組織 三 侗族“款約”的概念 四 款約的制定 五 侗約的主要內容參考文獻 一 著作 二 論文后記
展開全部
中國少數民族法律史綱要 作者簡介
胡興東,男,漢族,1975年生,云南臨滄市人,法學博士后,教授。現就職于云南大學。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法律史和中國少數民族法制史。在各類出版社出版獨*6部,在《中國法學》、《民族研究》和《世界宗教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6O多篇,獲省部級學術成果一、二、三等獎8項,主持過國家和省部級課題7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