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調查性報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33500
- 條形碼:9787511533500 ; 978-7-5115-3350-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調查性報道 本書特色
國內首部關于調查性報道實操的著作盧新寧、張志安、王和巖 鄭重推薦新聞業(yè)界、學界的重要參考資料,調查記者的實操寶典 盧新寧(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如果你想成為鐵肩擔道義的記者,請讀此書。中國新聞界*優(yōu)秀的調查記者,告訴你的不僅是尋找與提問的技巧,采訪與寫作的方法,還有價值的堅守和個人的擔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處細節(jié),皆來自于他17年堅持“做硬度新聞”的親身體會。 如果你不在媒體這一行,此書也值一讀。21萬字不動聲色的敘述,讓我們分享一個充滿血性、永在戰(zhàn)斗的新聞人,他所經歷的特殊戰(zhàn)場、所追求的光榮夢想。用新聞影響時代,這是作者的希望;而時代,也永遠呼喚懷揣理想、奔向遠方的瞭望者。 張志安(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劉萬永是專業(yè)、知名、資深的調查記者,在調查報道領域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個人的經典作品、持續(xù)的深度思考。他寫的這本《調查性報道》,兼具手冊般的實操性和專著般的前沿性,案例翔實、文風簡潔、技巧實用,讀來十分過癮,相信學界和業(yè)界同道都會愛不釋手、開卷有益! 王和巖(財新傳媒首席調查記者、主筆)我做調查性報道這些年,也曾讀過一些專門研究調查報道的書籍,皆為老外所著。雖然里面有不少篇幅論及調查性報道的具體做法,但囿于“國情”等諸多顯著差異,讀后總感鞭長莫及,每每徒生望洋之嘆。如今,這個遺憾和空白被劉萬永填補。以我目力所及,此書應該是迄今為止中國**部談調查報道的專著。 這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書,研究中國調查性報道的老師,或對調查性報道的生產感興趣的,特別是有志于做調查記者的青年學子,都該看看這本書。
調查性報道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對調查性報道的理論總結和案列分析。通過對選題的擷取、資料的搜集等案頭工作的講解, 直至在實際采訪中應用的方法、技巧以及后期寫作中的側重點等環(huán)節(jié)的理論講述和案列分析, 有效地闡述了深度報道的采訪和寫作方法。
調查性報道 目錄
**節(jié) 調查性報道在中國
第二節(jié) 調查性報道面臨的挑戰(zhàn)
第三節(jié) 調查記者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第四節(jié) 未來記者什么樣
第五節(jié)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聞采寫實踐
第六節(jié) 記者的風險意識
第二章 調查性報道的采訪
**節(jié) 怎樣獲得線索
第二節(jié) 采訪的前期準備
第三節(jié) 提問:事件的核心
第四節(jié) 如何突破
第五節(jié) 采訪中的記錄
第六節(jié) 證據意識
第七節(jié) 如何與司法機關打交道
第八節(jié) 手機數據刪除怎么辦
第九節(jié) 暗訪的界限與風險
第十節(jié) 記者與采訪對象的關系
第三章 調查性報道的寫作
**節(jié) 扎進去與跳出來
第二節(jié) 真實與客觀
第三節(jié) 邏輯嚴謹
第四節(jié) 寫作的禁忌
第四章 調查性報道的編輯
**節(jié) 編輯的職責
第二節(jié) 稿件常見問題
第三節(jié) 悅讀——新聞可視化
第五章 如何利用互聯網進行調查性報道
**節(jié) 利用互聯網進行調查性報道的現實基礎
第二節(jié) 如何利用網絡進行調查性報道采訪
第三節(jié) 如何利用網絡編輯調查性報道稿件
第四節(jié) 調查性報道也可以“眾包
第六章 記者面臨的陷阱
**節(jié) 記者為什么會上當
第二節(jié) 你內心確認的,其實一開始就是錯的
第三節(jié) 你意外得到的,也許是要努力擯棄的
第四節(jié) 戴著面具的線人
第五節(jié) 美人贈你蒙汗藥
后記:真相永遠是稀缺品
附錄
調查性報道 節(jié)選
《調查性報道》: 2015年5月9日,清華大學新聞學院發(fā)布的《傳媒藍皮書2015》稱,2014年是傳統(tǒng)媒體與網絡媒體霸主地位交替的重要節(jié)點,互聯網生機勃勃,報紙廣告額出現“斷崖式”下滑! ∵@似乎印證了報紙即將消亡的判斷。1994年4月20日,中國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正式接入互聯網,多數人包括很多記者對互聯網一無所知。但在同一年,*早關注互聯網與新聞傳播關系的學者已經預言:現存媒體將化為烏有,專業(yè)新聞工作者將化為泡沫! 20年過去,互聯網已在中國高度普及,“報紙消亡”的預言還未實現。必須承認的是,互聯網正在加速制造新媒體,從門戶網站到博客,從微博到微信,新媒體在不停迭代的同時,正深刻影響、改變著新聞生產的方式。 2012年微博勃興時,中國的新聞傳播學者討論互聯網對中國新聞業(yè)的影響時,觀察到的現象還是新媒體對新聞的消息源、文本形態(tài)、新聞背景、反饋與民意等方面帶來的影響,F在看來,這種影響還是非常表面化的,記者更多地把微博這樣的新媒體當作采訪的輔助手段使用。 短短兩三年過去,新媒體對新聞生產的影響迅速由表及里,不但深度滲透到采訪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更是反客為主,取代了傳統(tǒng)媒體的主導地位! 纳a主體看,新聞的生產者不僅僅局限于新聞機構,“人人都是記者”只是挑戰(zhàn)記者存在價值的開始,政務公開意識增強、方式多樣成為媒體挑戰(zhàn)賽的升級版。 從生產環(huán)節(jié)看,新媒體強調以用戶為中心,新聞作品變成了產品,如何銷售出去成為生產者必須關心的問題,由此帶來生產流程的改變,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傳播的“中央廚房”模式成為傳統(tǒng)媒體轉型新媒體的主流! 「鼮橹匾氖牵录夹g的出現,新媒體的發(fā)展,顛覆了傳統(tǒng)的新聞理念,新聞從業(yè)者和研究者需要重新定義原本毋庸置疑的新聞學基本概念和規(guī)范,比如,電話采訪以前至少是不鼓勵的,而現在的即時新聞主要依靠電話采訪;以前的新聞是用來看的,現在的新聞要吸引讀者來玩兒…… 一、新聞生產的主體正在改變,傳統(tǒng)媒體不再壟斷新聞 互聯網的本質是自由分享,去中心化,如同沒有人能夠壟斷真理一樣,今天沒有人能夠壟斷新聞。新媒體的大量涌現,更是讓混亂的信息得以專業(yè)化地梳理,以符合新聞規(guī)范的形式迅速傳播! 鹘y(tǒng)媒體時代,在中國,某些新聞只能由某一級別的媒體報道成了慣例。媒體壟斷了資源,就壟斷了新聞的發(fā)布權和解釋權,別人無權、也無法競爭。因為內容的獨家和重大,部分傳統(tǒng)媒體靠政策資源獲得了新聞發(fā)布的權威性。這些新聞,如果相應的媒體不發(fā)布或選擇性不發(fā)布,公眾就不知道它曾經發(fā)生過! ⌒屡d媒體機構和非媒體機構的迅速崛起,改變了這一固有模式。我不是記者,但我發(fā)布新聞:點擊鼠標、拿起手機,普通人可以把自己知道的、親眼看見的新聞圖文并茂地發(fā)布出來。2014年,13萬個經新浪微博認證的政務微博,正在成為信息發(fā)布和政務服務的新渠道。它們以傳播的及時迅速、手段的靈活多樣,對傳統(tǒng)媒體形成了巨大沖擊。 ……
調查性報道 作者簡介
劉萬永,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國青年報*媒體協調中心副主任,高級記者。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第十二屆長江韜奮獎(長江系列)獲得者。2014年獲得第二屆范敬宜新聞教育良友獎! ≈袊嗣翊髮W新聞學院專業(yè)碩士業(yè)界導師,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yè)碩士業(yè)界導師,清華大學法學院專業(yè)碩士聯合導師。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