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84027
- 條形碼:9787510084027 ; 978-7-5100-8402-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內容簡介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從“小說”切人,全方位打量楊絳——從她的小說創作到小說理論(認為楊絳師法歐美小說經典和理論積淀,重視典型人物和小說布局,既是她品評中外小說的基本路數,也是她小說寫作的理論自覺),從她的小說翻譯到翻譯理念(認為“點煩”與“翻譯度”等的提煉可圈可點,既有理論深度,又較易操作,但不能有失節制),超了以往單一的研究取向。 通過細致爬梳楊絳的小說寫、譯作以及小說寫譯的理念與理論,《楊絳走在小說邊上》深入剖析了楊絳的小說緣分、經驗與情結,她畢生寫譯小說的甘苦、得失與矛盾——既以小說為視角一窺楊絳的文心,也以楊絳為焦點觀照現代小說的流變。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論證細密,信息量大,文筆清新而又講究,內含不少人所未言的觀點與材料。有關外國文學翻譯部分的論證與分析*能見出《楊絳走在小說邊上》作者功力。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目錄
序二 他摸到了學院學者文學家的脈搏 王富仁
**章 走在小說邊上的楊絳——文壇多面手與小說情意結
**節 學者型或學院派作家兼譯作家——人們怎樣看待楊絳
一 作為文壇多面手的楊絳
二 作為當代作家的楊絳
三 作為現代作家的楊絳
四 綜合視角觀照下的楊絳
第二節 *難割舍是小說——審視楊絳的絕佳聚光燈
一 楊絳文心深處無所不在的小說影像
二 以小說打量楊絳的具體方式與路徑
第二章 “有什么好?”——楊絳談小說的特性、路數與理論積淀
**節 “偶然欲作*能工”——楊絳專論小說的文集《關于小說》
一 “事實——故事——真實”:小說的構成因子與寫作模式
二 從小說的虛構、想象本質看不能“以假為真”
三 小說的彈性、客觀性、自為性、結構局限性與功用
第二節 “落紅不是無情物”——楊絳的**本文論匯編《春泥集》
一 從小說中的典型形象說到小說家的主觀意圖
二 由具體作品看中外有別的戲劇結構與小說路數
第三節 小說何為——楊絳縱談“英國小說之父”菲爾丁及其小說
一 “無非把小說比作史詩”——楊絳談菲爾丁的小說寫作理念與理論
二 “總把實際的人生作為范本”——楊絳談菲爾丁的小說寫作
三 楊絳談典型人物及其他——以菲爾丁的小說寫作理論與實踐為例
第三章 楊絳的小說寫作理念與理論
**節 關于小說寫作的理念與理論——從“對小說藝術的愛好”談起
一 從文學寫作的理念與理論到小說寫作的理念與理論
二 借言記事、寫人和達意:楊絳作品的小說意味與小說筆法
第二節 取法經典、閱世啟智——楊絳的小說寫作理念與理論
一 “創作小說的藝術”——楊絳的小說寫作藝術論
二 娛目快心與閱世啟智——楊絳的小說寫作功用論
第四章 楊絳的小說翻譯理念與理論
**節 翻譯理念與理論流變:從“信、達、雅”到傳“神”入“化”
一 從嚴復的“譯事三難”說開來
二 朱生豪、傅雷的傳“神”與錢鍾書的入“化”
第二節 “照模照樣地表達”原作——楊絳的小說翻譯理念與理論
一 何謂翻譯?
二 翻譯三件事:選字、造句與成章
三 “翻譯度”與翻譯的適度和到位
四 “一仆二主”與翻譯的兩難
五 對轉譯、意譯、死譯、硬譯和直譯等的理解
六 慎用成語、重視譯注與不輕言譯詩
第三節 追求譯文的洗練與明凈——楊絳的翻譯“點煩”論
一 “點煩”與譯文文字的“明凈”
二 西班牙小說《小癩子》的漢譯書名——例說“點煩”
第五章 楊絳的小說寫作與小說譯作
**節 刻畫“軟紅塵里”的眾生之相與根性——小說《洗澡》及其他
一 “純粹編一個故事,塑造一個人物”——楊絳小說的關注重心
二 描摹和透析“人性與世態”——楊絳小說的內涵指向
三 從“藝術是克服困難”到“藝術與克服困難”——楊絳小說的寫作限度
第二節 “我翻譯的書很少”——楊絳的翻譯生涯
一 “孝順的廚子”的勞作——楊絳的數種“流浪漢小說”譯本
二 楊絳與新詩的緣或非緣——英詩《我和誰都不爭》的漢譯及其他
三 “我的稱贊是不容易的”——楊絳翻譯生涯的起步與跨度
第三節 西班牙小說經典《堂吉訶德》的漢譯及其他
一 文學翻譯的文學性之爭——由漢譯小說《堂吉訶德》說起
二 楊絳、董燕生和劉京勝的《堂吉訶德》譯本:一個抽樣分析
三 楊絳譯筆的特點——以英國小說《傲慢與偏見》一個漢譯片段為例
第六章 百年楊絳:一個“寫作困難的人”對“困難的克服”
**節 “走到人生邊上”的“業余作者”
一 在野狀態與邊緣視野
二 業余立場與專業精神
第二節 小說寫譯的困難與“因難見巧”
一 “從難處著手”——楊絳小說寫譯的宿命或個人選擇
二 是“有志無成”還是“因難見巧”?——楊絳的“試筆學寫”狀態
三 附論:“困難的克服”?——對傳記《聽楊絳談往事》的另類解讀
參考文獻舉要
附錄一 楊絳譯西班牙小說《小癩子》1951年初版版權頁
附錄二 楊絳譯《小癩子》簽名本封面——楊絳贈楊業治
附錄三 本書作者于慈江草擬的問卷《請楊絳先生答疑》
后記
楊絳,走在小說邊上 作者簡介
于慈江,北大中文系文學學士、碩士,美國雷鳥(Thunderbird)國際管理學院MBA,北師大文學院文學博士,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經濟學博士。平生樂藏書、讀書、寫作、編輯和迻譯。現為獨立撰稿人。編過《外國文學評論》和《亞利桑那華報》(主編)。多篇論文刊于《詩刊》《今天》《詩探索》《文學評論》《日本學刊》《外國文學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和ChinaDaily等處。出過詩集《漂移的岸》和《以詩論詩》(與人合編)。著有《接包方視角下的全球IT和ITES離岸外包》。譯有《綠爪子》、《銳不可當》。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