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金庸小說來源之謎-金庸與還珠樓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87155
- 條形碼:9787506087155 ; 978-7-5060-871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庸小說來源之謎-金庸與還珠樓主 本書特色
在金庸小說的“古典”、“今典”發掘中,人們大多只注目于其情節的精彩之處,卻往往忽視了其民國小說的來源考證。本書有針對性地發掘、對應金庸小說題材、人物類型、母題套路,詳盡分析其與民國“北派”武俠小說大家——還珠樓主作品的承繼關系,以補其眾書之所缺憾;本書還以豐贍資料的“知識性”,可對稍顯冷卻的“金庸熱”加溫;此外,亦可帶動與“民國學者(學術)熱”異曲同工的民國武俠小說熱,對近年來金庸小說來源的追尋探討略有總結,或可對廣大“金粉”及研究者有所啟迪和裨益。
金庸小說來源之謎-金庸與還珠樓主 內容簡介
此書經過對金庸小說與還珠樓主作品的承繼關系的評析,使人對金庸小說內容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更為清晰的了解。
金庸小說來源之謎-金庸與還珠樓主 目錄
金庸小說來源之謎-金庸與還珠樓主 相關資料
目前,金庸研究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一是贊揚者眾,反對者寡,且反對者因缺少文本細讀的真功導致底氣不足,從而使得論證蒼白無力。……而是研究方法仍嫌不夠全面。以金庸為代表的新武俠小說研究于大陸經過了數十年風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績顯著,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從成果看其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目前研究的范圍仍相當狹窄,多是單角度、淺層次的探討,觀念和方法的陳舊仍是研究的主要困難。……仍有重復之嫌。方法論上的孱弱,構成了金庸研究的致命傷。——許興陽(見《大陸2000-2006年金庸小說研究述評》,《菏澤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第42頁。)金庸小說的愛好者和研究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知道有金庸的武俠小說而縱不知有平江不肖生、還珠樓主、宮白羽、王度廬、朱貞木,橫不知有梁羽生、古龍、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云;前不知唐宋傳奇、話本及明清俠義、公案,后不知溫瑞安、黃鷹、李涼及黃易;左不知臺灣現代武俠小說自成體系和傳統,右不知大陸的新武俠小說創作正風起云涌、如火如荼。金庸小說研究正走入了一個就金庸論金庸,將“第一”當成“唯一”的迷途。愛金庸的而至蔑視其他、乃至完全忽視其他,這就是所謂金庸小說的“排擠效應”。……對其他武俠小說家的創作研究顯然是不公平的,對武俠小說的研究及武俠小說創作的發展顯然也是大大不利。就金庸研究而論,忽視了武俠小說創作的傳統和背景,無法將其與別的作家作品進行比較,則如何能說明金庸小說創作的成就與價值,又如何將金庸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做真正準確的定位?——林保淳(見《解構金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版,第6頁。)
金庸小說來源之謎-金庸與還珠樓主 作者簡介
劉衛英,1965年出生,南開大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現為大連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曾任教于吉林大學、遼寧師范大學。著有《明清小說寶物崇拜研究》、《復仇文學中外比較研究》等多部,并在多家報刊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王立,文學博士,大連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東北師大博導,遼寧省古代文學學會會長,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副會長。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民族文學研究》等發表論文數百篇,在大陸、臺灣出版主題學研究專著多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2項,多次開設“武俠文學研究”、“金庸小說研究”選修課,并在復旦大學、四川大學、西南大學等多所高校和中學應邀舉辦學術講座,頗受歡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虎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