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188482
- 條形碼:9787112188482 ; 978-7-112-1884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 內容簡介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內容包括概論、混凝土梁板結構、單層廠房結構、混凝土框架結構等,是根據新修訂的國家標準《工程結構可靠性設計統一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及局部修訂等而編寫的。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著重闡明各種混凝土結構整體設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對結構方案設計、結構分析方法和確定結構計算簡圖等內容有比較充分的論述,有利于培養讀者的創新能力;對各主要結構給出了比較完整的設計實例,有利于初學者掌握基本概念和設計方法;每章附有小結、思考題和習題等。書中還給出了部分專業術語的英文表述。《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文字通俗易懂,論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便于自學理解。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可作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設計、施工和科研人員參考。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 目錄
1.1 概述
1.1.1 建筑結構
1.1.2 混凝土結構
1.2 結構設計的過程和內容
1.2.1 工程項目的建設程序
1.2.2 建筑工程的設計階段
1.2.3 結構設計的基本內容
1.2.4 對結構設計人員的要求
1.3 混凝土結構分析
1.3.1 基本原則
1.3.2 分析模型
1.3.3 分析方法
1.3.4 間接作用分析
1.4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1.4.1 主要內容
1.4.2 本課程的特點
小結
思考題
第2章 混凝土梁板結構
2.1 概述
2.1.1 樓蓋結構選型
2.1.2 梁、板截面尺寸
2.1.3 混凝土現澆整體式樓蓋結構內力分析方法
2.2 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
2.2.1 單向板肋梁樓蓋結構布置
2.2.2 單向板肋梁樓蓋按彈性理論方法計算結構內力
2.2.3 受彎構件塑性鉸和結構內力重分布
2.2.4 單向板肋梁樓蓋按塑性理論方法計算結構內力
2.2.5 單向板肋梁樓蓋配筋計算及構造要求
2.2.6 單向板肋梁樓蓋設計實例
2.3 雙向板肋梁樓蓋設計
2.3.1 雙向板肋梁樓蓋按彈性理論計算結構內力
2.3.2 鋼筋混凝土雙向板極限承載力分析
2.3.3 雙向板肋梁樓蓋按塑性理論計算
2.3.4 雙向板肋梁樓蓋的配筋計算與構造要求
2.3.5 雙向板肋梁樓蓋設計實例
2.4 柱支承雙向板樓蓋
2.4.1 柱支承雙向板樓蓋的受力性能
2.4.2 柱支承雙向板樓蓋按彈性理論計算內力
2.4.3 柱帽設計
2.4.4 截面設計與配筋構造
2.5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樓蓋
2.5.1 概述
2.5.2 分析結構內力的等效荷載法
2.5.3 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樓蓋的截面設計
2.6 裝配式混凝土樓蓋
2.6.1 預制混凝土鋪板
2.6.2 樓蓋梁
2.6.3 裝配式構件的計算要點
2.6.4 裝配式樓蓋的連接構造
2.7 樓梯
2.7.1 樓梯的結構類型
2.7.2 梁式樓梯的計算
2.7.3 板式樓梯的計算
2.7.4 折板懸挑式樓梯和螺旋式樓梯的計算
2.7.5 整體式樓梯的構造要求
2.7.6 整體式樓梯設計實例
2.8 懸挑結構
2.8.1 概述
2.8.2 雨篷設計
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 單層廠房結構
3.1 概述
3.1.1 單層廠房的特點
3.1.2 單層廠房的結構類型
3.1.3 單層廠房結構分析方法
3.2 結構組成及荷載傳遞
3.2.1 結構組成
3.2.2 主要荷載及其傳遞路線
3.3 結構布置
3.3.1 結構平面布置
3.3.2 廠房高度的確定
3.3.3 支撐布置
3.3.4 圍護結構布置
3.4 構件選型與截面尺寸確定
……
第4章 混凝土框架結構
附錄
參考文獻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 節選
《混凝土結構設計(第三版)》: 混凝土結構是由鋼筋和混凝土組成的結構,兩種材料性能差別很大。一般鋼筋的拉、壓屈服強度相等,而混凝土的拉、壓強度相差懸殊,在應力不大時應力一應變關系即為非線性變化,且出現裂縫后為各向異性體。因此,鋼筋混凝土結構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十分復雜,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非線性過程。對混凝土結構,合理地確定其力學模型和選擇分析方法是提高設計質量、確保結構安全可靠的重要環節。為此,我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對混凝土結構分析的基本原則和各種分析方法的應用條件做出了明確規定,其內容反映了我國混凝土結構的設計現狀、工程經驗和試驗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 1.3.1基本原則 進行混凝土結構分析時,應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1)混凝土結構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和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時,應進行整體作用(荷載)效應分析,必要時還應對結構中的重要部位、形狀突變部位以及內力和變形有異常變化的部位(例如較大孔洞周圍、節點及其附近、支座和集中荷載附近等)受力狀況,進行更詳細的分析。 (2)結構在施工和使用期的不同階段(如結構的施工期、檢修期和使用期,預制構件的制作、運輸和安裝階段等)有多種受力狀況時,應分別進行結構分析,并確定其*木利的作用效應組合。當結構可能遭遇火災、颶風、爆炸、撞擊等偶然作用時,尚應按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要求進行相應的結構分析。 (3)結構分析時,所采用的計算簡圖、幾何尺寸、計算參數、邊界條件、結構材料性能指標、構造措施等應符合實際工作狀況。結構上可能的作用(荷載)及其組合、初始應力和變形狀況等也應符合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況。所采用的各種近似假定和簡化,應有理論、試驗依據或經工程實踐驗證;計算結果的精度應符合工程設計的要求。計算結果應有相應的構造措施加以保證,如固定端和剛節點的承受彎矩能力和對變形的限制、塑性鉸充分轉動的能力、適筋截面的配筋率或受壓區相對高度的限值等。 (4)結構分析方法的建立都是基于三類基本方程,即力學平衡方程、變形協調(幾何)條件和本構(物理)關系。其中,結構整體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力學平衡條件都必須滿足;結構的變形協調條件,包括節點和邊界的約束條件等,若難以嚴格地滿足,但應在不同的程度上予以滿足;材料或構件單元的力一變形關系,應合理地選取,盡可能符合或接近鋼筋混凝土的實際性能。 (5)混凝土結構分析時,應根據結構類型、材料性能和受力特點等選擇合理的分析方法。目前,按力學原理和受力階段不同,混凝土結構常用的計算方法主要有: ——線彈性分析方法;一一塑性內力重分布分析方法; ——彈塑性分析方法; ——塑性極限分析方法; ——試驗分析方法。 上述分析方法中,又各有多種具體的計算方法,如解析法或數值解法、精確解法或近似解法。結構設計時,應根據結構的重要性和使用要求、結構體系的特點、荷載(作用)狀況、要求的計算精度等加以選擇;計算方法的選取還取決于已有的分析手段,如計算程序、手冊、圖表等。 (6)目前,結構設計中一般采用計算機進行結構分析。為了確保計算結果的正確性,結構分析所采用的計算軟件應經考核和驗證,其技術條件應符合現行國家規范和有關標準的要求;計算分析結果應經判斷和校核,在確認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設計。 1.3.2分析模型 混凝土結構宜按空間體系進行結構整體分析,并宜考慮結構構件的彎曲、軸向、剪切和扭轉變形對結構內力的影響。應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和采用的力學模型,對承重結構進行適當簡化,使其既能較正確反映結構的真實受力狀態,又能夠適應所選用分析軟件的力學模型與運算能力,從根本上保證分析結果的可靠性。如對體型規則的空間結構,可沿柱列或墻軸線分解為不同方向的平面結構,考慮平面結構的空間協同工作進行計算;當構件的軸向、剪切和扭轉變形對結構內力分析影響不大時,可不予考患。 結構計算簡圖應根據結構的實際形狀、構件的受力和變形狀況、構件間的連接和支承條件以及各種構造措施等,進行合理的簡化后確定。梁、柱、桿等一維構件的軸線取為截面幾何中心的連線,墻、板等二維構件的中軸面取為截面中心線組成的平面或曲面。現澆結構和裝配整體式結構的梁柱節點、柱與基礎連接處等,當有相應的構造和配筋作保證時,可作為剛接;非整體澆筑的次梁兩端及板跨兩端可近似作為鉸接;有地下室的建筑底層柱,其固定端的位置還取決于底板(梁)的剛度;節點連接構造的整體性程度決定連接處是按剛接還是按鉸接考慮。梁、柱等桿件的計算跨度或計算高度可按其兩端支承長度的中心距或凈距確定,并根據支承節點的連接剛度或支承反力的位置加以修正。當鋼筋混凝土梁柱構件截面尺寸相對較大時,梁柱等桿件間連接部分的剛度遠大于桿件中間截面的剛度,梁柱交匯點會形成相對的剛性節點區域,在計算模型中可按剛域處理,剛域尺寸的合理確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結構整體分析的精度。 結構整體分析時,為減少結構分析的自由度,提高分析效率,對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樓蓋或有現澆面層的裝配整體式樓蓋,可近似假定樓板在其自身平面內為無限剛性。當樓蓋開有較大洞口或其局部會產生明顯的平面內變形時,結構分析應考慮樓蓋平面內變形的影響,根據樓蓋的具體情況,樓蓋平面內彈性變形可按全部樓蓋、部分樓蓋或部分區域考慮。對于現澆鋼筋混凝土樓蓋和有現澆面層的裝配整體式樓蓋,可近似采用增加梁翼緣計算寬度的方式來考慮樓板作為翼緣對梁剛度和承載力的貢獻。對帶地下室的結構,應適當考慮回填土對結構水平位移的約束作用,當地下室結構的樓層側向剛度不小于相鄰上部結構樓層側向剛度的2倍時,可將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水平位移的嵌固部位。當地基與結構的相互作用對結構的內力和變形有顯著影響時,結構分析中應考慮地基與結構相互作用的影響。 ……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