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互聯網+地震-我們如何與地震相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847302
- 條形碼:9787502847302 ; 978-7-5028-4730-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互聯網+地震-我們如何與地震相處 本書特色
我國是全球地震高發的區域之一,21世紀以來已發生兩次8級以上巨震。面對嚴重的震情形勢,用現代新信息和技術手段有效地減輕破壞性地震所造成的危害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國務院“互聯網+”行動計劃,地震工作如何與互聯網真正緊密結合?如何利用大數據拓展和加強防震減災工作?我們如何與地震相處?—— “互聯網+”和大數據提供了無限可能。 2015年底,中國地震臺網中心與今日頭條聯合舉辦了主題為“科技、創新、安全、參與”的大型論壇“互聯網+地震——我們如何與地震相處”,共同致力于通過兩者的深度融合,推進“互聯網+地震”工作模式,探索構建“互聯網+地震”的戰略格局,不斷提升地震部門的公共服務,達成*大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的目的。本書是首部全景展現“互聯網+地震”公共服務路線圖的行動指南。
互聯網+地震-我們如何與地震相處 內容簡介
地震出版社立足于“論壇話題談話題,今日頭條搶頭條”的創意,加速度策劃推出本書。內容緊緊圍繞嘉賓觀點,結合公眾關心的地震問題,融入我國防震減災“3+1”工作體系,點明 “互聯網+”時代防震減災工作所應該具有的新思路、新舉措,深度解析 “互聯網+地震”工作模式。 本書拋磚引玉,希望使更多的防震減災工作者能夠堅持將防震減災與經濟社會建設相融合的思路,摸索出適合不同領域工作內容并更加有效的“+”機制,實現**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的根本宗旨。 過兩者的深度融合,推進“互聯網+地震”工作模式,探索構建“互聯網+地震”的戰略格局,不斷提升地震部門的公共服務,達成**限度減輕災害損失的目的。本書是首部全景展現“互聯網+地震”公共服務路線圖的行動指南。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