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錢新之往來函電集-上海市檔案館藏近代中國金融變遷檔案史料匯編-(全兩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0367
- 條形碼:9787547610367 ; 978-7-5476-103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錢新之往來函電集-上海市檔案館藏近代中國金融變遷檔案史料匯編-(全兩冊) 本書特色
彭曉亮、董婷婷編注的這本《錢新之往來函電集》是對上海市檔案館館藏的近代上海錢業與錢業公會檔案進行系統的整理,總結了其成功經驗,汲取了歷史教訓,這對我國構建多樣性的金融市場體制,應對更為復雜的局勢,保障經濟的平穩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資政參考價值與作用。 全書共2冊,還包括其影印版。
錢新之往來函電集-上海市檔案館藏近代中國金融變遷檔案史料匯編-(全兩冊) 內容簡介
上海曾匯聚數以百計的中外大商業銀行、錢莊,以及諸多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托公司、交易所、票據交換所、儲蓄會等非銀錢業金融機構,十來個金融業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留存下來數量浩繁、內容豐富、極有價值的金融史檔案史料,其中絕大部分較完好地保存在上海市檔案館。這些檔案史料既是關于近代上海金融,也是關于整個近代中國金融業、金融市場變遷的*主要的與代表性的史料文獻;既直接反映了金融業和工商經濟的興衰,也從特殊視角體現了上海城區布局演變以及城市功能發展的進程。上海無疑是近代中國*重要且國際化程度高的金融中心,然而這一中心地位有著形成、發展、演變的過程,其功能的發揮也頗多曲折,其中的歷史經驗有待全面客觀地總結。多年以來,上海市檔案館典藏的金融檔案史料或被選入若干專題史料集,或選登于上海市檔案館所辦之《檔案與歷史》《檔案與史學》和《上海檔案史料研究》等刊物,對于金融史的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錢新之往來函電集-上海市檔案館藏近代中國金融變遷檔案史料匯編-(全兩冊) 目錄
編選說明
1917年
1.周作民致陶湘、錢新之函稿(1917年9月20日)
2.錢新之致吳鼎昌函(1917年10月3日)
3.吳鼎昌復錢新之函稿(1917年10月9日)
1920年
1.錢新之致周作民函(1920年3月18日)
2.錢新之致周作民函(1920年4月10日)
3.錢新之致周作民函(1920年7月24日)
1924年
1.錢新之致周作民函(1924年12月23日)
1927年
1.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7年2月16日)
2.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7年3月11日)
3.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7年4月1日)
4.吳鼎昌致錢新之、章宗元函(1927年7月9日)
1928年
1.吳鼎昌致錢新之電(1928年2月8日)
2.錢新之復吳鼎昌電(1928年2月8日)
3.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3月11日)
4.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4月5日)
5.吳鼎昌致錢新之、章宗元函(1928年4月13日)
6.錢新之致吳鼎昌電(1928年8月7日)
7.吳鼎昌致錢新之電(1928年10月6日)
8.吳鼎昌致錢新之電(1928年10月9日)
9.錢新之致馮任臣電(1928年10月11日)
10.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11月4日)
11.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11月11日)
12.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11月28日)
13.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12月21日)
14.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12月23日)
15.吳鼎昌致錢新之、章宗元函(1928年12月19日)
16.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28年)
1929年
1.周作民、談荔孫、吳鼎昌致錢新之電(1929年3月26日)
2.周作民、錢新之致朱啟鈐函稿(1929年10月24日)
1930年
1.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0年1月24日)
2.吳鼎昌致錢新之電(1930年1月25日)
3.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0年1月27日)
4.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0年2月22日)
5.吳鼎昌致錢新之電(1930年7月5日)
6.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0年10月5日)
1931年
1.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1年2月15日)
2.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1年3月26日)
3.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1年9月21日)
4.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1年11月3日)
5.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1年11月8日)
1932年
1.吳鼎昌致錢新之函(1932年1月1日)
2.吳鼎昌致錢新之電(1932年1月2日)
……
人名索引
錢新之往來函電集-上海市檔案館藏近代中國金融變遷檔案史料匯編-(全兩冊) 節選
《錢新之卷往來函電集(影印卷 套裝共2冊)》: 自違教誨,裘葛幾更,翹企吉輝,彌殷向往。敬維政躬康豫,動定咸宜,為頌為禱。生自二十七年畢業上海復旦大學以來,曾擔任江蘇省立**聯合中學教務二年,二十九年春間由滬上跋涉來渝,初任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講師,三十年秋即奉部派擔任編輯工作。 久欲上書稟起居,僉以大人通郵地址不明,未克如志,良用歉憾。生新近擬赴美繼續求學,九月底即可啟程,臨行前敬盼能與大人一見,敬懇示以詳址為禱。專肅,祗叩崇安 生趙辰官敬肅 七月四日 惠諭乞寄青木關教育部。南軒師現住青木關,朝夕常見。67.錢新之致盛異頤函稿(1943年7月6日)致盛蕷臣吾兄大鑒: 前承臺囑為尊公存稿再刊作敘,重荷諉諈,不敢以不文辭,謹已詮次脫稿,另紙錄奉,恐識解淺陋,不足闡明先德,尚祈斧正是幸。耑布,祗頌大綏 弟錢 七、六 附件。七日送出。 愚齋存稿再刊序 五十年前言新政者,必首推盛愚齋先生,此士林之公論也。先生承旭人方伯庭訓,嫻于政事,夙以干略見重當世。及為天津海關道,因論事為忌者所劾,翁叔平協揆時在樞府,實竭力維護之,已而受知于李少荃相國,恭、醇二邸亦亟稱其才,于是以京堂內用專辦新政,凡路、電、郵、航諸設施,銀行、礦冶諸經始,商約之修訂,兵工事業之擴充,莫不為先坐主持,復創立北洋大學、南洋公學,開士子講求科學之風,建國家作育人才之制,一代新猷,粲然可觀。 先生治事嚴謹,計慮周至,每舉一事興一業,必徹始徹終,以求必濟,章奏書牘中外傳頌,憂國之彥爭快先睹。惟當時經世文編所著錄湘學、時務等報所甄采皆中年以前之作,嘗鼎一臠,尚非全豹,晚年諸作尤不多見,片羽吉光,幾成廣陵散矣。曩歲呂幼黔中翰始為之搜集遺著,輯為《愚齋存稿》,刊以行世。軍興以還,中原板蕩,海內藏書類多散佚,先生之書亦百不存一,哲嗣頦臣深惺先德之不彰,于是有再刊之議,而命序于余。竊謂讀是書者,不獨可以見當時政治遞嬗之跡,且可知先輩憂時之切,謀國之忠,所議論經始者,靡不博大精微,為天下先,竭股肱之力,惟社稷是重,放之四海必準,垂諸百世而立,以視泛求泛應,旅進旅退者,復乎遠矣。則是書之重付剞劂,固大有裨于經國者之借鑒,不僅頹臣之表彰先德已也,抑余于蕨臣,猶有不能已于言者。余之從事交行者有年矣,交行之設,以拓展路、電、郵、航為職責,揆諸初旨,實系于先生之新政,今者路、電、郵、航之有待于拓展者,什百倍于當年,而中樞以四行專業,方以扶植工礦命交行,其任益重,為道愈遠,猥以庸陋,未獲退讓,將何以遠紹前徽,克成新命,期毋負中樞付托之重,而于先生創制新政之初衷,庶幾萬一,則撫茲遺規,誠不勝臨履之惺。蒴臣倘將以其習聞于先生及所以彰先德者,以啟余之陋而補余之闕乎,跛予望之。民國三十二年六月吳興錢永銘序。 ……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