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姜夔詩詞鑒賞辭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644964
- 條形碼:9787532644964 ; 978-7-5326-449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姜夔詩詞鑒賞辭典 本書特色
由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編的《 姜夔詩詞鑒賞辭典(精)》系“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 辭典系列”之一。本書精選姜夔詩詞名作65首,鑒賞 文作者包括繆鉞、王季思、鄧小軍、周嘯天等。姜夔 ,宋代*名詞人,是開風氣的人物,對后世影響很大 。他的詩也寫得好。本書的出版對廣大宋詞愛好者* 好理解姜夔的文學成就,簡略了解他的生活境況,具 有一定意義。
姜夔詩詞鑒賞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系“中國文學名家名作鑒賞辭典系列”之一,該叢書精選中國文學名家作品,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撰寫賞析文章,書末并附有文學年表。該叢書每年推出五種,今年出到二十種。本書精選姜夔詩詞名作65首,鑒賞文作者包括繆鉞、王季思、鄧小軍、周嘯天等。姜夔,宋代著名詞人,是開風氣的人物,對后世影響很大。他的詩也寫得好。本書的出版對廣大宋詞愛好者更好理解姜夔的文學成就,簡略了解他的生活境況,具有一定意義。
姜夔詩詞鑒賞辭典 目錄
小重山令(人繞湘皋月墜時)
江梅引(人間離別易多時)
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殢香人)
點絳唇(燕雁無心)
點絳唇(金谷人歸)
憶王孫(冷紅葉葉下塘秋)
鷓鴣天(京洛風流絕代人)
鷓鴣天(巷陌風光縱賞時)
鷓鴣天(憶昨天街預賞時)
鷓鴣天(輦路珠簾兩行垂)
鷓鴣天一肥水東流無盡期)
踏莎行(燕燕輕盈)
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
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
浣溪沙一釵燕籠云晚不飲)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
霓裳中序**(亭皋正望極)
慶宮春(雙槳莼波)
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
滿江紅(仙姥來時)
一萼紅(古城陰)
念奴嬌(鬧紅一舸)
月下笛(與客攜壺)
琵琶仙(雙槳來時)
側犯(恨春易去)
水龍吟(夜深客子移舟處)
探春慢(衰草愁煙)
八歸(芳蓮墜粉)
解連環(huán)(玉鞍重倚)
揚州慢(淮左名都)
長亭怨慢(漸吹盡、枝頭香絮)
淡黃柳(空城曉角)
暗香(舊時月色)疏影(苔枝綴玉)
惜紅衣(簟枕邀涼)
角招(為春瘦)
凄涼犯(綠楊巷陌秋風起)
翠樓吟(月冷龍沙)
清波引(玲石迷浦)
湘月(五湖舊約)
永遇樂(我與先生)
永遇樂(云高迷樓)
漢宮春(一顧傾吳)
詩
過德清二首
送《朝天續(xù)集》歸誠齋,時在金陵
過垂虹
平甫見招不欲往二首(其一)
昔游詩十五首(其五、其七、其十三)
次石湖書扇韻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其一、其三、其五、其七)
湖上寓居雜詠十四首(其一、其二、十三、其九)
姑蘇懷古
釣雪亭
送范仲訥往合肥三首(其二、其三)
京口留別張思順
附錄
姜夔生平與文學創(chuàng)作年表
姜夔詩詞鑒賞辭典 節(jié)選
《姜夔詩詞鑒賞辭典》:
上闋分兩層。前六句為一層,以雨后寂寞蕭條的庭院為背景,寫別前。蓮花脫落粉色的花瓣.桐樹吹下帶綠的葉子,是初秋院中之景。竹籬邊發(fā)光暗淡的螢蟲,苔階下鳴聲凄切的蟋蟀,是秋夜庭前之物。這四樣景物,有晝景,有夜景;有植物,有動物;植物又有花、有葉,動物又有光、有聲,配置勻整,然而情狀都帶慘含愁,總的構成一片冷清的環(huán)境,凄涼的氣氛。中間“暗雨乍歇”寫天時,“抱影銷魂”寫人事。詞人在雨后增寒之時,落花墜葉之候,獨處神傷之際,更添上所見的暗淡螢火,所聞的凄切蟲聲,情懷自更不堪,“還見”二字,便透出這個分量。何以如此,是因為即將送別友人。江淹《別賦》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話是不假的。這種將別的愁情,由于用了許多惹愁的景物層層烘染,便見得加倍的濃重。這六句詞,儼然便是《九辯》首章的縮寫。
“送客”以下開始轉入離別,是第二層。場景由庭院逐漸移至送別的水邊。西去,表客行方向。重尋,表明在此送行已非一回,因而倍增傷感。“問水面琵琶誰撥”,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忽聞水上琵琶聲”的詩句,而改為以“問”字領起的設問句,語氣顯得委婉含蓄,頓挫有節(jié)。接著,“*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鴆”,則聲情激越,寄慨遙深。啼鴆,或作鵜鴆、鶗鵝,又名子規(guī)、杜鵑,此鳥“春分鳴則眾芳生,秋分鳴則眾芳歇”(《廣韻》)。屈原《離騷》中有“恐鵜鴆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之句。這里也是借啼鵝的鳴聲來表現(xiàn)眾芳蕪穢、山河改容的衰颯景象,襯托離情,極為沉痛感人,有人認為其中還寄托了作者的家國之恨。
下闋也有兩層意思。前六句承上,著重寫惜別。“長恨”三句與柳永《雨霖鈴》過片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出于同一機杼。柳詞以“更那堪”三字遞進一層,本詞則以“而今何事”的設問追進一步,以傾吐惜別的深情。然后再以“渚寒”三句景語來代替情語,這里又與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詩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的藝術手法相似,借淡煙寒水之中一葉行舟縹緲遠去的景象,來表達送別者佇立江頭,凝望著棹移人漸遠的那種依依不舍的感情。
*后六句寫別后,用美好的設想來排遣雙方的離愁別恨。文君即卓文君,借指胡的妻室。“倚竹”句借用杜甫《佳人》詩“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和李白《玉階怨》詩“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中的婦女形象,以表現(xiàn)想象中胡妻等待丈夫歸來的情景。“翠尊”三句亦化用李白同詩的后兩句“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描繪胡氏夫婦團聚的情景。點化前人詩句的藝術形象為自己抒情言志所用,不著痕跡,盡得風流,這也是姜夔詞的藝術特色之一。
這首詞感情真切而不流于頹喪。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論說:“聲情激越,筆力精健,而意味仍是和婉,哀而不傷,真詞圣也。”細膩而有層次的抒情筆法,配合以移步換形的結構形式,也有助于形成那種激切而又哀婉的藝術風味。
……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