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40897
- 條形碼:9787567540897 ; 978-7-5675-4089-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緒心理學 本書特色
《情緒心理學》基于認知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視角,系統展示當前國內外情緒心理學研究的全貌和新進展,從情緒理論、情緒成分、情緒發展、情緒與認知、情緒與疾病等方面闡釋情緒心理學的學科體系。
《情緒心理學》是傅小蘭研究員與二十余位研究者的集成之作。作者秉持科學精神,立足國際學術前沿,汲取國內研究成果,力求兼收并蓄;細品經典研究神韻,彰顯現代科技精萃,力求古今交融;剖析流派理論觀點,介紹技術方法范式,力求虛實結合;探究情緒本質規律,分析現實生活行為,力求雅俗共賞。
情緒心理學 內容簡介
知名心理學家張厚粲教授、孟昭蘭教授傾情推薦!
《情緒心理學》作為《當代中國心理科學文庫》中的一本,旨在基于認知心理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視角,系統梳理國內外情緒心理學基礎研究和應用領域的成果,重點介紹新研究、新范式、新成果,并注重反映中國學者在該研究領域的貢獻。
情緒心理學 目錄
前言11 總論1.1 情緒的含義1.1.1 情緒的內涵1.1.2 情緒與情感1.1.3 情緒的結構1.2 情緒的性質和功能1.2.1 適應功能1.2.2 動機功能1.2.3 組織功能1.2.4 信號功能1.3 1.3.1 早期情緒研究(18世紀之前的哲學階段)1.3.2 近代情緒研究(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60年代)1.3.3 現代情緒研究(20世紀60年代以來)1.4 情緒研究方法發展1.4.1 情緒誘發方法1.4.2 情緒測量方法1.5 本書的結構2 情緒理論2.1 情緒早期理論2.1.1 darwin情緒進化理論2.1.2 jameslange情緒理論2.1.3 cannonbard情緒理論2.1.4 papez情緒理論2.1.5 duffy生理激活理論2.2 情緒生理理論2.2.1 早期理論2.2.2 神經科學取向2.2.3 進化主義取向2.3 情緒認知理論2.3.1 maranon情緒理論2.3.2 arnold情緒理論2.3.3 schachter情緒理論2.3.4 lazarus情緒理論2.3.5 評價理論的發展2.4 情緒功能理論2.4.1 tomkins情緒理論2.4.2 izard情緒理論2.4.3 ekman情緒理論2.5 情緒精神分析理論2.5.1 freud情緒理論2.5.2 新精神分析學派2.6 情緒心理建構理論2.7 情緒社會建構論2.7.1 mesquita社會動力模型2.7.2 parkinson情緒理論2.8 不同情緒理論的比較3 情緒的主觀體驗與評價3.1 基本情緒的主觀體驗與評價3.1.1 基本情緒的主觀體驗3.1.2 基本情緒的評價3.2 復合情緒的主觀體驗與評價3.2.1 愛與依戀3.2.2 自豪3.2.3 羞恥與內疚3.2.4 敵意3.2.5 焦慮與抑郁3.2.6 道德情緒3.3 情緒狀態的主觀體驗與評價3.3.1 心境3.3.2 激情3.3.3 應激3.4 情緒的基本維度及其測量3.4.1 情緒的基本維度3.4.2 情緒維度的測量4 情緒的外部表現及識別4.1 表情4.1.1 面部表情4.1.2 姿態表情4.1.3 語調表情4.2 表情的識別4.2.1 面部表情識別4.2.2 姿態表情識別4.2.3 語調表情識別4.2.4 表情的計算機自動識別4.3 表情識別的影響因素4.3.1 個體因素4.3.2 環境因素4.3.3 刺激因素4.3.4 疾病4.4 表情識別的應用4.4.1 在臨床治療中的應用4.4.2 在國家安全中的應用4.4.3 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4.4.4 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4.4.5 在工業設計中的應用4.5 結語:表情識別相關理論與展望5 情緒的生理激活及其測量5.1 情緒自主神經反應5.1.1 情緒自主神經反應的測量方法5.1.2 情緒的自主神經反應模式5.1.3 情緒自主神經反應模式的特異化5.2 情緒中樞神經反應5.2.1 情緒中樞神經反應的測量方法5.2.2 情緒的中樞神經系統反應模式5.2.3 情緒中樞神經反應模式的特異化5.3 情緒的生化反應5.3.1 情緒生化反應的測量方法5.3.2 情緒的生化反應模式5.3.3 情緒生化反應模式的特異化5.4 情緒自主反應與中樞機制的整合5.4.1 情緒環路模型5.4.2 神經內臟整合模型6 情緒的畢生發展6.1 情緒的早期發展6.1.1 情緒理解的發展6.1.2 情緒體驗和表達的發展6.1.3 情緒調節的發展6.2 情緒的晚期發展6.2.1 情緒識別年老化6.2.2 情緒體驗年老化6.2.3 情緒調節年老化6.2.4 老年人的正性情緒偏向6.2.5 正性情緒偏向的理論解釋6.3 情緒發展的影響因素6.3.1 情緒發展的神經生理基礎6.3.2 情緒發展的社會文化基礎7 情緒記憶7.1 情緒記憶成績7.1.1 喚醒度與情緒記憶成績7.1.2 效價與情緒記憶成績7.1.3 心境一致性與情緒記憶成績7.2 情緒記憶的腦機制7.2.1 情緒記憶的神經環路7.2.2 喚醒度與情緒記憶成績的腦機制7.2.3 效度與情緒記憶成績的腦機制7.2.4 心境一致性與情緒記憶成績的腦機制7.3 情緒記憶的應用7.3.1 情緒記憶的年齡差異7.3.2 情緒記憶的性別差異7.3.3 特殊個體的情緒記憶8 情緒智力8.1 情緒智力的定義和理論模型8.1.1 情緒智力的定義8.1.2 情緒智力概念的發展8.1.3 情緒智力的理論模型8.2 情緒智力的測量8.2.1 情緒智力和認知智力的關系8.2.2 基于能力模型的情緒智力測驗8.2.3 其他情緒智力測驗8.3 情緒智力與生活8.3.1 情緒智力與工作績效8.3.2 情緒智力與心理健康8.3.3 情緒智力的促進8.4 情緒智力研究展望:趨勢和前沿9 情緒與注意9.1 情緒與注意的研究概況9.1.1 研究歷史9.1.2 研究現狀9.2 情緒與注意的研究范式9.2.1 抑制范式9.2.2 搜索范式9.2.3 提示范式9.3 情緒對注意的影響9.3.1 情緒性刺激對注意的影響9.3.2 個體情緒狀態對注意的影響9.4 注意訓練對情緒的調節9.4.1 研究概況9.4.2 相關研究9.4.3 展望未來10 情緒與學習10.1 情緒對學習的影響10.1.1 情緒對外顯學習的影響10.1.2 情緒對內隱學習的影響10.1.3 情緒影響學習的腦機制10.2 情感化學習10.2.1 什么是情感化學習10.2.2 情感化學習的分類10.2.3 情感化學習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10.2.4 情感化學習效應對認知的影響10.3 學業情緒10.3.1 什么是學業情緒10.3.2 學業情緒的測量10.3.3 學業情緒的影響因素10.3.4 學業情緒對學生學習的影響11 情緒與決策11.1 情緒與決策關系的演變11.1.1 情緒在早期規范性決策理論中的處境11.1.2 情緒在早期描述性決策理論中的處境11.1.3 情緒在當前決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11.2 預期情緒與決策11.2.1 后悔與失望情緒理論11.2.2 主觀預期愉悅理論11.3 預支情緒與決策11.3.1 風險即情緒模型11.3.2 情緒性權衡困難下的決策行為11.4 偶然情緒與決策11.4.1 探討偶然情緒與決策關系的研究方法11.4.2 探討偶然情緒與決策關系的理論模型11.4.3 偶然情緒對決策的影響條件12 情緒與道德12.1 情緒對道德判斷的影響12.1.1 情緒在道德判斷中的作用12.1.2 情緒參與道德判斷的認知神經機制12.1.3 道德判斷的認知-情緒加工12.2 情緒對道德行為的影響12.2.1 情緒作為道德動機12.2.2 自我意識情緒對道德行為的影響12.2.3 他人指向情緒對道德行為的影響12.2.4 集體道德情緒13 情緒與行為13.1 情緒與行為的關系13.1.1 情緒與行為,孰先孰后?13.1.2 身體活動對情緒的影響13.1.3 生活事件、情感和行為13.2 情緒調節與適應13.2.1 有意情緒調節和自動情緒調節13.2.2 情緒調節的自適應與適應不良13.2.3 情緒調節技能13.3 攻擊行為的情緒基礎13.3.1 攻擊分類與攻擊模型13.3.2 從憤怒到攻擊13.3.3 過度憤怒與控制13.4 其他趨避行為的情緒基礎13.4.1 焦慮、恐懼情緒與行為選擇13.4.2 羞怯與網絡成癮13.5 情緒感染與群體行為13.5.1 情緒感染13.5.2 積極情緒感染與社會風尚13.5.3 消極情緒感染與群體性事件13.5.4 網絡輿情與情緒感染14 情緒與疾病14.1 情緒的致病機制14.1.1 情緒與應激14.1.2 情緒應激與免疫14.2 情緒與身心疾病14.2.1 情緒與冠心病14.2.2 情緒與癌癥14.2.3 情緒與原發性高血壓14.2.4 情緒與消化性潰瘍14.3 情緒障礙14.3.1 焦慮障礙14.3.2 抑郁障礙索引作者簡介
展開全部
情緒心理學 相關資料
情緒是當前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也是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國際前沿和熱點。傅小蘭研究員主編的《情緒心理學》由各路專家執筆,實證分析與理論探討結合,科學研究與人文關懷交融,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國內外情緒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且寫作嚴謹,文筆流暢,可讀性高,是我國目前該研究領域的一本上乘佳作。本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既可作專業研究者的重要參考和高等院校教材,對于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廣大群眾理解情緒和調節情緒也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張厚粲
《情緒心理學》是傅小蘭研究員及其寫作團隊在該研究領域數年耕耘、潛心研究和歸納總結的成果。本書基于詳實的實證研究,既深入闡釋情緒理論,情緒成分和情緒發展等基礎性問題,又詳盡介紹了情緒的研究方法,以及情緒對人類社會行為的廣泛影響。
本書作者注意到,在復雜的人類心理結構中,情緒活動廣泛存在;闡述了情緒與認知、記憶、注意等多方面的關聯,納入了人類社會與諸如教育、疾病、災害、犯罪等多方面的應用篇章,鮮明地提示了情緒心理對人的社會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并在人的精神活動中的重大影響,對人的個性培養、人性的完善不可或缺。
本書力求全面反映國內外的最新動態,有評介也有創新的思考,是國內情緒心理學研究的又一力作,顯現了我國情緒心理學研究的新進展。本書的出版,必將有力地促進我國情緒心理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孟昭蘭
情緒心理學 作者簡介
主編 傅小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兼任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秘書長、常務理事等。1984年和198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獲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90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從事認知心理學研究,發表論文300余篇。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和“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先進女職工工作者”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