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紅土鎳礦多元材料冶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720232
- 條形碼:9787548720232 ; 978-7-5487-202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紅土鎳礦多元材料冶金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材料化冶金思想, 直接以紅土鎳礦為原料合成多金屬共摻雜球形Ni1-x-yCoxMny (OH) 2和納米級FePO4?xH2O前驅體, 經配鋰熱處理分別制備鋰離子電池關鍵正極材料LiNi1-x-yCoxMnyO2和LiFePO4。其中主元與金屬摻雜元素 (Cr、Mg、Al等) 分別以氫氧化物或磷酸鹽的形式均勻地分
紅土鎳礦多元材料冶金 目錄
1.1 引言
1.2 鎳資源概況及利用現狀
1.3 紅土鎳礦提取工藝
1.3.1 紅土鎳礦的火法處理工藝
1.3.2 紅土鎳礦的濕法處理工藝
1.3.3 其他處理方法
1.4 紅土鎳礦凈化工藝
1.4.1 紅土鎳礦中鐵的分離工藝
1.4.2 紅土鎳礦中其他元素的分離工藝
1.5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及工作原理
1.5.1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簡史
1.5.2 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
1.6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進展
1.6.1 鋰鈷氧系正極材料
1.6.2 鋰鎳氧系正極材料
1.6.3 鋰錳氧系正極材料
1.6.4 三元復合正極材料LiNi1-x-yCoxMnyO2
1.6.5 橄欖石型正極材料
1.7 紅土鎳礦多元材料冶金
第2章 紅土鎳礦磷酸除鐵及富集Ni、Co、Mn的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
2.2.1 實驗原料
2.2.2 實驗設備
2.2.3 實驗方法
2.2.4 分析與檢測
2.3 紅土鎳礦磷酸除鐵的研究
2.3.1 酸礦比對紅土鎳礦浸出率的影響
2.3.2 溶度積計算和分析
2.3.3 酸礦比對沉淀過程元素分布的作用規律
2.3.4 pH對沉淀過程元素分布的作用規律
2.3.5 沉淀劑量對沉淀過程元素分布的作用規律
2.3.6 氧化劑量對沉淀過程元素分布的作用規律
2.4 硫化沉淀富集Ni、Co、Mn的研究
2.4.1 溶度積計算和分析
2.4.2 Ni、Co、Mn凈化液的制備
2.4.3 控制pH對沉淀過程主元富集的影響
2.4.4 溶液的初始pH對沉淀過程元素富集率的影響
2.4.5 硫化劑量對沉淀過程元素富集率的影響
2.4.6 反應時間對沉淀過程元素富集率的影響
2.4.7 反應溫度對沉淀過程元素富集率的影響
2.5 本章小結
第3章 紅土鎳礦制備多金屬共摻雜LiFePO4的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
3.2.1 實驗原料
3.2.2 實驗設備
3.2.3 LiFePO4的合成
3.2.4 元素分析
3.2.5 材料物理性能的表征
3.2.6 電化學性能測試
3.3 結果與討論
3.3.1 焙燒條件的確定
3.3.2 元素組成分析
3.3.3 SEM與EDS分析
3.3.4 TEM與元素分布
3.3.5 晶體結構與原子占位
3.3.6 電化學性能測試
3.3.7 交流阻抗分析
3.3.8 循環伏安分析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快速沉淀-熱處理法制備LiNi0.8Co0.1-xMn0.1CrxMgxO2的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
4.2.1 實驗原料
4.2.2 實驗設備
4.2.3 快速沉淀-熱處理法制備LiNi0.8Co0.1-xMn0.1CrxMgxO2
4.2.4 元素分析
4.2.5 材料物理性能的表征
4.2.6 電化學性能測試
4.3 超快反應時間對Niol8Co0.1Mn0.1(OH)2及LiNi0.8Co0.1Mn0.1O2的影響
4.3.1 Niol8Co0.1Mn0.1(OH)2的晶體結構
4.3.2 Niol8Co0.1Mn0.1(OH)2的表面形貌
4.3.3 Niol8Co0.1Mn0.1(OH)2的TEM及電子衍射分析
4.3.4 LiNiol8Co0.1Mn0.1O2的晶體結構與原子占位
4.3.5 LiNiol8Co0.1Mn0.1O2的表面形貌
4.3.6 LiNiol8Co0.1Mn0.1O2的電化學性能
4.3.7 循環伏安分析
4.4 快速沉淀-熱處理法制備LiNi0.8Co0.1Mn0.1O2的優化
4.4.1 反應pH對Ni0.8Co0.1Mn0.1(OH)2及LiNi0.8C00.1Mn0.1O2的影響
4.4.2 焙燒溫度對LiNi0.8Co0.1Mn0.1O2的影響
4.4.3 摻鋰量對LiNi0.8Co0.1Mn0.1O2的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LiNi0.8Co0.1Mn0.1O2摻雜改性與機理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
5.2.1 實驗原料
5.2.2 實驗設備
5.2.3 快速沉淀-熱處理法制備M摻雜LiNi0.8Co0.8Mn0.1O2
5.2.4 材料物理性能的表征
5.2.5 電化學性能測試
5.3 Fe、Ca、Mg、Al單摻雜LiNi0.8Co0.1 Mn0.1O2的研究
5.3.1 LiNi0.8Co0.1-xMn0.1FexO2樣品的結構與性能
5.3.2 LiNi0.8Co0.1-xMn0.1Cax02樣品的結構與性能
5.3.3 LiNi0.8Co0.1-xMn0.1MgxO2樣品的結構與性能
5.3.4 LiNi0.8Co0.1-xMn0.1AlxO2樣品的結構與性能
5.4 LiNi0.8Co0.1-xMn0.1CrxO2的摻雜機理與性能研究
5.4.1 LiNi0.8Co0.1-xMn0.1CrxO2的元素組成與形貌
5.4.2 TEM和EDS分析
5.4.3 LiNi0.8Co0.1-xMn0.1CrxO2的晶體結構與原子占位
5.4.4 LiNi0.8Co0.1-xMn0.1CrxO2樣品中Ni、Mn、Cr的離子狀態
5.4.5 離子狀態對元素分布及晶體結構的影響規律
5.4.6 電化學性能與晶體結構及離子狀態的相互關系
5.4.7 循環伏安及交流阻抗分析
5.5 Cr、Mg共摻雜LiNi0.8Co0.1-xMn0.1O2的研究
5.5.1 LiNi0.8Co0.1-xMn0.1CrxMgxO2的晶體結構
5.5.2 LiNi0.8Co0.1-xMn0.1CrxMgxO2的表面形貌
5.5.3 LiNi0.8Co0.1-xMn0.1CrxMgxO2的電化學性能
5.6 本章小結
第6章 紅土鎳精礦制備多金屬共摻雜LiNi0.8Co0.1-xMn0.1CrxMgxO2的研究
6.1 引言
6.2 實驗
6.2.1 實驗原料
6.2.2 實驗設備
6.2.3 實驗方法
6.2.4 元素分析
6.2.5 材料物理性能的表征
6.2.6 電化學性能測試
6.3 紅土鎳精礦常溫浸出工藝試驗研究
6.3.1 酸礦比對紅土鎳精礦浸出率的影響
6.3.2 浸出時間對紅土鎳精礦浸出率的影響
6.3.3 液固比對紅土鎳精礦浸出率的影響
6.3.4 浸出渣的礦相
6.3.5 紅土鎳精礦和浸出渣EDS分析
6.4 紅土鎳精礦浸出液定向除鐵的研究
6.4.1 溶度積計算和分析
6.4.2 除鐵過程元素分布規律
6.5 紅土鎳精礦凈化液的制備
6.5.1 溶度積計算和分析
6.5.2 氟化劑量對沉淀過程除雜效果的影響
6.5.3 pH對沉淀過程除雜效果的影響
6.5.4 反應時間對沉淀過程除雜效果的影響
6.5.5 反應溫度對沉淀過程除雜效果的影響
6.6 精礦凈化液合成多金屬共摻雜LiNi0.8Co0.1Mn0.1O2的研究
6.6.1 元素分析
6.6.2 SEM和EDS分析
6.6.3 TEM與元素分布
6.6.4 晶體結構與原子占位
6.6.5 礦樣中Ni、Mn、Cr的離子狀態
6.6.6 電化學性能與循環伏安分析
6.7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紅土鎳礦多元材料冶金 作者簡介
李新海,男,1962年生。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先后主持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湖南省科技計劃重大專項等多項課題。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先進電池與儲能材料,如鋰離子電池、鎳氫電池、無汞堿錳電池、燃料電池等;碳素材料,如碳納米管、富勒烯、超級電容器用碳材料等;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如鹽湖資源和復雜鎳、鈷、錳、鋰資源等。先后有12項科研成果通過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榮獲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6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 李靈均,男,1984年生,冶金物理化學博士,長沙理工大學教師。2014—2015年在香港城市大學從事博士后工作;目前在國家留學基金的資助下,在加拿大Dalhousie University從事鋰離子電池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南省教育廳基金等項目。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多元材料冶金與先進微納能源材料,包括難處理資源的高效分離提取,高能量高安全鋰離子電池微納材料的設計、可控生長、界面原位修飾、體相摻雜以及晶體結構分析。 王志興,男,1970年生,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冶金物理化學博士,化學工程博士后。長期從事冶金、材料與電化學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973”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或參與省部級、校企合作項目19項。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新型化學電源、能源材料、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并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 郭華軍,男,1972年生,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冶金物理化學博士,材料學博士后。2008—2009年公派留學于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2010年晉升為教授。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能源材料、新型化學電源、電化學冶金、資源高效利用等領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