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綠色通信與網絡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519522
- 條形碼:9787111519522 ; 978-7-111-51952-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綠色通信與網絡 本書特色
本書分為綠色無線通信與網絡、綠色有線通信與網絡和智能電網通信與網絡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從通信與網絡的建模、分析、設計、管理、開發、算法優化、協議和結構來分析通信與網絡系統的能源效率、中繼技術和跨層設計與優化,進而提高節能技術、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高電能效率。同時本書既介紹了綠色通信與網絡前沿理論研究進展,又介紹了一些實際應用案例。 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電氣工程、通信工程和計算機網絡工程相關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以作為企事業單位從事電氣工程、通信工程、計算機網絡工程和智能電網相關工作的工程師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能源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等從事綠色通信與網絡相關工作科技人員的輔導材料。
綠色通信與網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能夠顯著減小能量消耗方面的新方案,當然也包括電力等其他行業減小能量消耗的方案。本書還介紹了該領域專家的貢獻,主要是面向下一代有線網絡、下一代無線網絡和智能電網的綠色通信與網絡領域的當前研究進展。 本書還向讀者展示了通信網絡領域提高能量效率的前沿的算法、協議和網絡結構,闡述了綠色通信與網絡的建模、分析、設計、管理和開發,以及綠色通信與網絡算法、協議和體系結構方面的優化。本書從能量有效的硬件平臺、物理層、組網和應用給出了詳細的實例。書中每一章除了列出了有用的參考文獻外,還包括如下內容: 提出一種不降低服務質量的無線網絡能量消耗小的機制; 綜述實用通信網絡的開發進展,包括基礎設施的測量和數據采集監控系統; 研究長距離無線網狀網能量有效的速率適配問題; 考慮能量有效的有線互聯網節點體系結構設計; 闡述在尖峰時間ip網絡中減小連接數量的圖論解決方案; 總結變長框架系統平均時間優的方法; 詳細闡述綠色通信中面向需求的資源交易模型。 本書介紹了基于光纖連接的功率高效大容量分布式天線無線寬帶接入系統的新解決方案、變長框架系統平均時間優方法、智能電網中的需求響應方法、下一代無線蜂窩網絡發展中的智能電網的動態。
綠色通信與網絡 目錄
綠色通信與網絡 作者簡介
F.Richard Yu是加拿大渥太華市卡爾頓大學信息技術學院系統和計算機工程系的一名副教授。2003年,他獲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位。2002~2004年,他參與了瑞典隆德愛立信公司的第三代蜂窩網絡的研究和開發工作。2005~2006年,他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創業公司研發無線通信技術和該領域更為先進的技術。2007年,他加入了加拿大渥太華市卡爾頓大學信息技術學院系統和計算機工程系。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跨層設計、安全性以及無線網絡中服務質量的部署。 他分別獲得了2012年的卡爾頓研究成就獎,2011年安大略省的早期研究者獎,2010年的IEEE/IFIP TrustCom貢獻獎,2009年的加拿大創新基金會頒發的領導機會基金獎,2009年IEEE/IFIP TrustCom以及2005年網絡研究國際大會的論文獎。 Yu博士是IEEE的高級成員,他同時擔任多個期刊的編委,包括IEEE車輛技術、IEEE通信調查和教程、ACM/Springer無線網絡、EURASIP無線通信網絡、點對點模式及傳感器無線網絡、Wiley安全和通信網絡期刊,以及無線通信和網絡國際期刊。他還擔任IEEE系統雜志的智能電網通信系統研究方向特刊的客座編輯。他曾擔任眾多會議的技術方案委員會委員,如第13屆IEEE CCNC、2012年INFOCOMCCSES、2012年ICCGCN、2012年VTC、第11屆Globecom、2011年INFOCOMGCN、2010年INFOCOMCWCN、2009年IEEE IWCMC、2008年VTC和2007年WINITS等會議的技術方案委員會共同主席,以及2010年ICST Qshine的出版主席和2009年ICUMTCWCN會議的聯合主席。 Xi Zhang本科和碩士畢業于中國西安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賓夕法尼亞州伯利恒利哈伊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碩士學位,并獲得安娜堡密歇根州立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電氣工程系統)博士學位。 他目前是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網絡與信息系統實驗室的副教授和主任。1984~1989年,他任北京信息技術工程學院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計算機系統工程部門助理教授和主任。通過中國教育委員會獎學金的資助,他分別在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的電氣工程學院和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進行了深造。他參與了新澤西美利山AT&T貝爾實驗室網絡和分布式系統研究部門和新澤西弗洛厄姆公園AT&T實驗室的研究。他發表了200多篇無線網絡和通信系統、移動計算、網絡協議的設計和建模、統計通信、隨機信號處理、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領域的論文。 Zhang博士主要研究移動無線多播網絡和系統領域,曾獲得200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獎。他是IEEE通信協會特聘講師。他曾獲得2007年IEEE GLOBECOM、2009年IEEE GLOBECOM和2010年IEEE WCNC論文獎。他在2006年因其研究方面的優異表現從德克薩斯農工大學的工程學院站獲得了TEES優 秀青年教師獎。他目前擔任或曾擔任IEEE通信的編輯、IEEE無線通信的編輯、IEEE車輛技術的副主編、IEEE通信期刊特刊高速車輛的寬帶無線通信的客座編輯、IEEE通信期刊特刊無線視頻傳輸的客座編輯、IEEE通信的副主編、IEEE通信雜志特刊合作無線網絡的發展客座編輯、IEEE通信雜志特刊下一代CDMA與4G無線應用的OFDMA的客座編輯、 John Wiley雜志的無線通信和移動計算方向的編輯、計算機系統網絡和通信期刊的編輯、John Wiley雜志安全和通信網絡的副編輯、計算機通信領域Elsevier期刊編輯,Elsevier旗下的計算機通信研究方向的編輯、John Wiley期刊無線通信和移動計算的特刊下一代無線通信和移動計算的客座編輯。 他經常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研究提案審查小組工作。他是現任且曾擔任2011年IEEE GLOBECOM會議的技術方案委員會(TPC)主席,2012年IEEE INFOCOM的技術方案委員會的區域主席,2012年INFOCOM可持續能源系統的綠色網絡和智能電網工作組的聯合主席,2012年IEEE ICC綠色通信與網絡工作組的TPC聯合主席,2011年IEEE INFOCOM綠色通信與網絡工作組的聯合主席,2011年IEEE ICDCS數據中心的性能工作組的TPC總聯合主席,2011年ACM MobiCom會議的分組會/展示組/海報組主席,2010年IEEE INFOCOM的TPC副主席,2010年ACM Qshine的總主席,2009年IEEE INFOCOM小型會議的TPC聯席主席,2008年IEEE GLOBECOM會議的無線通信研討會部分的TPC共同主席,2008年IEEE GLOBECOM會議的信息與網絡安全研討會部分的TPC共同主席,2006年、2007年和2008年IEEE/ACM國際跨層優化無線網絡研討會的研討會主席,2006年、2007年和2008年IEEE/ACM IWCMC會議的TCP主席,2008年IEEE INFOCOM的展示組/海報組主席,2007年IEEE INFOCOM的學生旅行資助聯合主席,2010年ACM Qshine主席,2007年IEEE ICCCN的聯合主席,2007年IEEE/ACM MSWiM和2006年IEEE Qshine海報組主席、Qshine執行委員會聯合主席,2007年IEEE/ACM Qshine和2005年WirelessCom的宣傳主席,2007年IEEE ICCCN跨層優化的無線網絡和多媒體通信和2004年IEEE Qshine WiFi熱點/無線局域網和服務質量部分的小組成員。他曾擔任超過100個 IEEE/ACM會議的TPC會員,包括IEEE INFOCOM、IEEE GLOBECOM、IEEE ICC、IEEE WCNC、IEEE VTC、IEEE/ACM Qshine、IEEE WoWMoM、IEEE ECCCN等。 Victor C.M.Leung 1977年獲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電子工程學位和應用科學學士(榮譽稱號),并作為應用科學學院畢業班領頭人物被授予APEBC金獎。他得到了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理事會研究生獎學金,并進入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于1981年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1981~1987年,Leung博士是MPR Teltech公司的高級技術人員,主要研究衛星通信系統的規劃、設計和分析。1988年,他在中國香港大學 作為一名電子系講師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89年,他作為一名教員回到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目前已經是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教授和高級電信工程的TELUS流動研究主席。他是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計算信息和認知系統研究所的成員,還是吉林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軟件學院、華南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北京郵電大學的兼職/客座指導教師。Leung博士曾合作撰寫了500多篇學術論文,在國際期刊和會議上發表,并且有些論文被選為好論文。他的研究方向是架構和協議設計、計算機和電信網絡管理算法及性能分析、無線網絡和移動系統的當前焦點。 Leung博士是一名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注冊專業工程師。他是一名IEEE會士、加拿大工程師協會會員和加拿大工程院研究員。他是一個杰出的IEEE通信學會講師。他是IEEE電腦期刊、IEEE無線通信、計算機通信、通信和網絡,以及其他一些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此前,他曾擔任IEEE無線通信系列、無線通信和車輛技術的編委。他曾受邀成為多個期刊特刊的客座編輯和多個國際會議的技術方案委員會成員。他擔任2012年INFOCOM中國客戶服務組、2012年ICC會議GCN工作組、2012年CIT會議、2012年FutureTech、2011年CSA的總聯合主席。他是2012年IEEE WCNC的MAC和跨層設計跟蹤的TPC聯合主席。他主持了2008年IEEE VTC秋季無線網絡和認知無線電跟蹤的TPC委員會。他是2010年AdhocNets、2010年WC、2007年Qshine的主席和2006~2008年IWCMC下一代移動網絡的研討會主席。他是2011年中國客戶服務組、2011年IEEE INFOCOM移動世界和GCN組、2010年BodyNets、2010年INFOCOM會議CWCN組、2010年IEEE GLOBECOM會議ASIT組、2010年IEEE CCNC會議移動世界、2009年IEEE EUC和2006年ACM MAWIM的聯合主席和2005年IEEE WCNC的TPC副主席。他是溫哥華分會百年紀念獎獲得者。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