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機械設計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225379
- 條形碼:9787111225379 ; 978-7-111-22537-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械設計基礎 內容簡介
為了適應現代高等專科教育的發展,突出高等專科教育的特色,滿足高等專科教育培養不錯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要,編者結合本課程的教學規律、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對學生機械設計方面的能力要求編寫了此書。
全書包括平面機構及其自由度、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間歇運動機構、聯接、齒輪傳動、蝸桿傳動、齒輪系與減速器、撓性傳動、支承零部件、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機械運轉的調速和平衡簡介、彈簧、機械傳動系統設計等章節內容。每章后附有本章小結和一定量聯系實際的思考題和習題,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教學內容,并進一步培養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全書均采用近期新國家標準。本書配套有助教光盤,供教師教學使用,請使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與本書主編聯系索取,聯系E-mail:lliiwei@hotmail.com。
本書適合于高等專科教育機械工程類和近機類專業使用,參考學時90~110學時,也可供非機械類各專業師生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機械設計基礎 目錄
緒論
O.1 本課程的研究對象
0.2 本課程的地位、內容和任務
0.3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0.4 機械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及標準化
0.5 機械設計方法
第1章 平面機構及其自由度
1.1 運動副及其分類
1.2 平面機構及其運動簡圖
1.3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 前言
緒論
O.1 本課程的研究對象
0.2 本課程的地位、內容和任務
0.3 機械設計的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0.4 機械零件的結構工藝性及標準化
0.5 機械設計方法
第1章 平面機構及其自由度
1.1 運動副及其分類
1.2 平面機構及其運動簡圖
1.3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 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
2.1 用瞬心法分析平面機構中各點的速度
2.2 用相對運動圖解法作機構的運動分析
本章小結
思考題與習題
第3章 平面連桿機構
3.1 鉸鏈四桿機構的基本類型和應用
3.2 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
3.3 相鄰兩構件作整周轉動的條件
3.4 四桿機構的工作特性
3.5 平面連桿機構的設計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 凸輪機構
4.1 凸輪機構的應用和分類
4.2 從動件常用運動規律
4.3 盤形凸輪輪廓曲線設計
4.4 凸輪的加工方法
4.5 解析法設計盤形凸輪輪廓簡介
4.6 凸輪機構設計的其他問題
4.7 凸輪的結構和材料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 間歇運動機構
5.1 棘輪機構
5.2 槽輪機構
5.3 不完全齒輪機構和凸輪間歇運動機構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第6章 聯接
6.1 螺紋
6.2 螺紋聯接
6.3 螺栓聯接的強度計算
6.4 螺紋聯接件的材料和許用應力
6.5 螺紋聯接設計時應注意的問題
6.6 鍵聯接
6.7 其他聯接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 齒輪傳動
7.1 齒輪傳動的特點和類型
7.2 齒廓嚙合基本定律及漸開線齒廓
7.3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
7.4 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7.5 漸開線齒輪的切齒原理和根切現象
7.6 漸開線變位齒輪傳動簡介
7.7 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與設計準則
7.8 齒輪常用材料、熱處理方法及傳動精度
7.9 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及強度計算
7.10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7.11 直齒錐齒輪傳動
7.12 齒輪的結構設計
7.13 齒輪傳動的潤滑與維護
本章小結
思考題
習題
第8章 蝸桿傳動
第9章 齒輪系與減速器
第10章 撓性傳動
第11章 支承零部件
第12章 聯軸器、離合器和制動器
第13章 機械運轉的調速和平衡簡介
第14章 彈簧
第15章 機械傳動系統設計
參考文獻
機械設計基礎 節選
0.4.2 機械零件設計中的標準化 所謂機械零件的標準化就是對零件尺寸、規格、結構要素、材料性能、檢驗方法、設計方法、公差與配合、制圖規范等制定出大家共同遵守的各種標準,它的基本特征是統一與簡化。貫徹標準化的重要意義在于: 1)減輕設計工作量,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質量,有利于設計人員將主要精力用于關鍵零部件的設計。 2)便于建立專門工廠采用*先進的技術大規模地生產標準零部件,有利于合理使用原材料、節約能源、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可靠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3)增大互換性,便于維修。 4)便于產品改進,增加產品品種。 5)采用與國際標準一致的國家標準,有利于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因此,在機械零件的設計中,設計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各項標準并認真地貫徹執行,不斷提高設計產品的標準化程度。目前,標準化程度的高低已成為評定設計水平及產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標準化包括三方面內容,即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系列化是指在同一基本結構下,規定若干個規格尺寸不同的產品,形成產品系列,以滿足不同的使用條件。通用化是指在同類型機械系列產品內部或在跨系列的產品之間,采用同一結構和尺寸的零部件,使有關的零部件特別是易損件,*大限度地實現通用互換。 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國際標準(ISO),我國國家標準化法規規定的標準分國家標準(GB)、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三個等級,在設計機械零部件時必須自覺地執行相關標準。 0.5 機械設計方法 機械設計的方法通常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過去長期采用的傳統(或常規的)設計方法,另一類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現代設計方法。 0.5.1 傳統設計方法 傳統設計方法是以經驗總結為基礎,運用力學和數學形成經驗公式、圖表、設計手冊等,并將其作為設計的依據,通過經驗公式、近似系數或類比等方法進行設計。這是一種以靜態分析、近似計算、經驗設計、人工勞動為特征的設計方法。目前,在我國的許多場合下,傳統設計方法仍被廣泛使用,傳統設計方法可以劃分為以下三種。 1.理論設計 根據長期研究和實踐總結出來的傳統設計理論及實驗數據所進行的設計,稱為理論設計。理論設計的計算過程又可分設計計算和校核計算。設計計算是按照已知的運動要求、載荷情況及零件的材料特性等,運用一定的理論公式設計零件尺寸和形狀的計算過程,如按轉軸的強度、剛度條件計算轉軸的直徑等;校核計算是先根據類比法、實驗法等方法初步定出零件的尺寸和形狀。 ……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