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社科大講堂-(上.下冊)-第二輯-第3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30808
- 條形碼:9787509630808 ; 978-7-5096-308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科大講堂-(上.下冊)-第二輯-第3卷 本書特色
劉迎秋主編的《社科大講堂(第2輯第3卷上下)/社科大講堂系列叢書》收錄各方各業的學術專家的研究文集,對當下現實熱點問題進行探討與研究,如其中《經濟學前沿》板塊中,便收錄了10位學者的講座內容,分析了主流宏觀經濟學、統籌城鄉居民保險體系、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等的一系列事實問題。
社科大講堂-(上.下冊)-第二輯-第3卷 內容簡介
《社科大講堂(第二輯 第3卷 套裝上下冊)》分上下冊,主要內容包括財貿經濟理論前沿,法學前沿,國際問題前沿,經濟學前沿,等。
社科大講堂-(上.下冊)-第二輯-第3卷 目錄
財貿經濟理論前沿
“十二五”期間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
若干問題
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前沿報告
關于學術期刊的若干問題探討
——以《財貿經濟》為例
自主創新、現代服務業與產業升級
全球文化均衡發展與跨文化溝通策略理論
當代服務貿易與中國服務外包
——服務貿易逆差結構與增加有效
供給分析
稅制結構的國際比較
法學前沿
中國收入不平等的變動模式、影響機制與未來趨勢
國外電子治理及對我國的啟示
中西文明的差異性與互補性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政治發展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的光輝歷程
基本經驗與應當注意的幾個理論問題
回顧與思考:新中國政治建設與政治發展60年
國際問題前沿
國際問題研究中的方法問題
轉軌經濟研究的若干問題
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發展趨勢
韜光養晦與有所作為的辯證思考
歐洲一體化
——從《羅馬條約》到《里斯本條約》
中國與非洲關系的歷史和現實
東亞區域合作的再思考
經濟學前沿
現代保險業發展與金融市場
統籌城鄉居民保險體系——常熟案例(上)
統籌城鄉居民保險體系——常熟案例(下)
——改革建設與探索經驗
土地政策與宏觀調控
——對幾個土地問題的認識
中國的農村勞動力轉移
——理論與實證
經濟成長階段問題
——理論、證據與應用
晚清財政的擴張及財政規模估計(1851-1911)
……
下冊
社科大講堂-(上.下冊)-第二輯-第3卷 節選
《社科大講堂(第二輯 第3卷 上冊)》: 本報告認為,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的內涵是指商貿流通服務業支撐或改變國民經濟、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原有狀態的能力,或者表述為:國民經濟、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對商貿流通服務業的依賴程度。這種影響能力或依賴程度的大小、強弱,取決于相關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產業政策和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管理水平、企業狀況,等等。 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的外延從直觀及隱蔽看,包括商貿流通服務業直接影響力和間接影響力(又稱“溢出效應”或“外部性”)。直接影響力表現在對GDP的貢獻額和貢獻率、就業量和就業比重等直接作用上;間接影響力表現在優化空間產業結構、優化時間經濟流程、增進居民消費等間接作用上。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服務業及其影響力在總體上的含義、基本分類和統計核算等基礎研究*重要但也*薄弱。這是由服務生產活動本身不同于物質生產活動種種非直觀的特點決定的,即模糊、無形、易逝、異質和不易存儲,等等。 除了理論自身的原因之外,現實生活也增加了識別服務業影響力的困難。具體到商貿流通業,**,它所包含的知識、技術的外溢效應不易識別;第二,由于分工加深,商品流通不斷分化出許多相對獨立的專業化的經濟環節,導致其整體功能越來越不易識別;第三,統計、管理職能被很多機構分解,眾多機構分別針對各自環節分段管理,使得統計、管理的整體職能面目不再直觀、清晰。但也正因如此,才更增加了這項研究任務的挑戰性和重要性,并有可能舉一反三,為定量識別各類服務業的影響力作出有益的探索。 總的發現是:本報告根據菲德模型的分析框架,構建出了測度商貿流通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力模型,對商貿流通服務業在1952-1978年和1979-2006年兩種不同體制時間段下的影響力和作用機理進行了分析與檢驗,發現商貿流通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力低于其對經濟增長的間接影響力。 長期以來對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的主觀評價是不準確的,主要表現是高估了其直接影響力(因為比較直觀),而大大低估了其間接影響力(因為比較隱蔽)。在此基礎上,就發揮商貿流通服務業影響力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其中,所用研究思路、,方法和新的發現,對研究現代服務業具有普遍意義。 經過分析考察得出的一系列具體結論包括: **,商貿流通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力低于其對經濟增長的間接影響力。包括商貿流通服務業在內的服務業正在各個國家后來居上、蓬勃發展,不太直觀的服務業正在改變世界,也在改變原來“很表面、很直觀、很物質”的傳統農業和工業。 第二,商貿流通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間接影響力在不同的政策和體制空間下截然不同。1952~1978年,中國商貿流通服務業基本上是一個計劃經濟體制下特定的實物分配部門,作為市場交易專業化提供者的流通企業是不存在的;1978年以后,改革開放賦予了商貿流通服務企業市場主體的身份,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快速發展給商貿流通服務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市場擴大化和日益復雜化也對商品流通產生了強烈需求,以市場為導向的流通渠道模式開始形成,促使專業化生產和多樣化消費協調一致的根本職能明顯增強,商貿流通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使之對國民經濟表現出了正向的間接推動作用。 間接影響力表現為外溢經濟職能和外溢社會職能: (1)外溢經濟職能。商貿流通服務業充當著促進其他部門增長的過程產業角色,降低經濟運行的成本,這種作用為外溢經濟職能。生產專業化與消費多樣化之間的矛盾要通過流通過程方能獲得相對的解決。由于社會化生產使生產部門“放寬”,生產序列“拉長”,對*終消費來說,生產部門或企業的產品大都以中間產品、局部產品的形式出現。這時,只有通過流通過程連接,生產對消費才有意義。這種情況下,對生產者或消費者來說,它的生產和消費過程在流通領域“繼續”或者“提前”的活動,如加工、運輸、保管、包裝、裝卸等的數量在大量增加,同時,需要向流通領域投入和取出大量信息,需要各種生產性、技術性、商業性服務。因此,流通在完成商品買賣基本職能的同時,完成了由此派生出的其他職能,如售前售后服務、廣告業務、租賃業務、貯運加工、技術咨詢、商業預測和其他社會服務,等等。流通已從交換中介入變成“綜合服務”系統,相應地對生產和消費的影響也在隨之加深,流通通過對生產和消費影響的加深,間接影響了宏觀經濟的發展。 (2)外溢社會職能。商貿流通服務業承擔起了破除體制改革瓶頸,減輕改革陣痛的功能。這些功能主要表現在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節約社會成本以及對整個就業產生了巨大的乘數效應。在通過點、線、面(網絡)和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流程)的融合,實現生產和消費的對接,發揮天然媒介職能的時候,商貿流通服務業直接促進了經濟增長,同時還通過其職能的擴張,優化行業和地區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節約社會成本,增加就業,從而提高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并改善了民生,進一步間接推動了宏觀經濟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商貿流通服務業成為了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其作用機理見圖1。 ……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推拿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