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史:行業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668110
- 條形碼:9787504668110 ; 978-7-5046-6811-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機械史:行業卷 本書特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 余年來,機械工業經歷了曲折發展的過程。本書作者用大量事實說明到21 世紀初,我國機械工業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已能基本滿足國民經濟生產和人民生活提出的各種要求;機械工業中的不少產品,如機床、發電設備、汽車、工程機械等在產量上已居世界前列,已可稱為機械大國,給了我們自豪感,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但同時,本書作者也明確指出了我們的差距,包括關鍵技術上的落后、現代管理上的不足、政策法規上的缺失等,這又給了我們緊迫感,要我們更加發奮圖強。本書集成了中國機械工業古今發展方方面面的史實。總體看,本書的編著,具有四大特色:一是不僅匯集了大量古代史、近代史的史實,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更多地著眼于現代機械工業的發展史實;二是突破了行業、學科界線,既有民用機械,也有軍用武器;既有資本貨物類機械裝備,也有輕工日用機械和文化機械;既講制造技術,也說產品成就;三是主要敘說中國的機械工業,也有港臺地區的有關資料;四是突破了經濟、技術的界線,全方位地記載了中國機械的發展。本書是研究中國機械發展的重要參考書籍。《中國機械史》,全書約800 萬字,分卷出版。除《圖志卷》是以圖片直觀和文字提要互補的縮寫本外,其他按內容分三卷,即《通史卷》、《技術卷》、《行業卷》。為方便國外讀者閱讀,《圖志卷》還以中英文雙語形式出版,已于2011年問世。
《通史卷》,以技術領域為分章,以年代為序,勾畫出中國機械發展的脈絡和發展概貌,翔實闡述有關的人、事、物。包括機械產品和機械技術,以及影響其發展的因素。根據具體的情況,按時期、按時代或按階段敘述。文字力求做到時代背景與機械學科的融合,展現了當時的人文哲理思想,提高著作的思想性。按順序分為古代、近代、現代三篇機械發展史,還設專題篇,專文介紹臺灣、香港機械發展情況。內容上除產品、技術外,還包括經濟建設、體制改革、對外開放,以及機械工程教育發展等情況。《技術卷》,重點介紹機械制造技術的發展,還包括制造工藝、冷熱加工、標準化、機械設計、工廠設計、企業管理、機器人等內容。《行業卷》,涉及機械工業的各個行業、門類。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的分類,中國機械工業擁有包括金屬制品業,普通機械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等6 個大類、37 個中類和159 個小類;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的全部機械工業門類,中國都有。
中國機械史:行業卷 內容簡介
《中國機械史》記載者中國機械從石器時代的簡單工具, 發展到現代化復雜機器的全過程, 是記載中國古代、近代和現代機械發展的全書。本冊為行業卷, 主要內容包括: 內燃機、機床工具、切削加工與刀具、數控機床、液壓氣動密封件、軸承、齒輪等。
中國機械史:行業卷 目錄
上冊**章 內燃機 3**節 中國內燃機工業發展歷程 3第二節 中國內燃機工業的產品發展 11第三節 內燃機人才的培養 56第四節 研究院所和科研工作綜述 60第二章 機床工具 69**節 中國古代和近代機床發展簡況 69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機床工具工業發展綜述 71第三節 機床工具產品發展 80第四節 機床工具產品質量 134第五節 機床工具工藝發展 140第六節 機床工具科學研究發展 147第七節 成就與問題,經驗與教訓 152第三章 切削加工與刀具 158**節 古代的切削加工和刀具 158第二節 近代的切削加工、刀具和機床 160第三節 中國切削加工與刀具技術大發展 162第四節 工件、刀具雙方交替發展 163第四章 數控機床 166**節 導言 166第二節 數控機床在國民經濟及國防建設中的重要性 167第三節 數控機床的優越特性 168第四節 數控機床產業所包括的范圍 169第五節 國外數控機床和數控系統領域發展情況 170第六節 中國數控機床與包括數控系統在內的功能部件產業發展歷程 172第七節 中國數控機床產業近年來的生產及進出口情況 178第八節 世界數控機床發展趨勢 183第九節 我國數控機床產業發展歷程中值得吸取的經驗教訓 186第十節 結束語 187第五章 液壓氣動密封件 188**節 行業發展綜述 188第二節 分行業發展史 230第六章 軸承 258**節 萌芽階段(1949年以前) 258第二節 奠基階段(1949—1957) 261第三節 體系形成階段(1958—1977) 264第四節 快速發展階段(1978—2000) 277第五節 向世界軸承工業強國邁進(2001年以后) 312第七章 齒輪 323**節 齒輪工業的歷史沿革 323第二節 齒輪產品專業生產的起步與發展 326第三節 齒輪行業的現狀與發展方向 352第八章 衡器 363**節 我國古代和近代衡器制造業的發展簡史 363第二節 新中國的衡器制造業 363第九章 緊固件 368**節 中國緊固件行業發展簡史 368第二節 中國緊固件的標準化 371第十章 石油設備和石油化工設備 379**節 石油(天然氣)工業專用設備 379第二節 石油化工設備 391第十一章 工程機械 404**節 古代與近代的工程機械 405第二節 現代工程機械制造業 407第三節 產品產量與生產規模的發展 415第四節 產品品種的發展 427第五節 典型工程中工程機械的應用 431第六節 管理與維修 434第十二章 重型機械 440**節 重型機械工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440第二節 1949—1983年重型機械工業發展歷史概述 444第三節 1984—1999年重型機械工業發展歷程 448第四節 21世紀蓬勃發展的重型機械工業 472第五節 重型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 481中冊第十三章 木工機械 489**節 中國古代木材加工技藝 489第二節 舊中國木材加工的機械化形成概況 520第三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木工機械行業的形成與發展 523第十四章 模具 547**節 中國模具工業發展簡史 547第二節 中國模具技術發展簡史 555第三節 沖壓模具發展概況 574第四節 塑料模具發展概況 578第五節 其他模具產品的發展概況 583第十五章 輕工業機械 593**節 輕工業機械制造業發展總述 593第二節 制漿造紙業生產設備 599第三節 罐頭制造業生產設備 606第四節 啤酒制造業生產設備 612第五節 飲料制造業生產設備 615第六節 日用陶瓷制造業生產設備 619第七節 制革及制鞋業生產設備 623第十六章 印刷機械 626**節 印刷術的發明 626第二節 1949年之前印刷機械的發展狀況 631第三節 1949年以后中國的印刷 636第四節 1949年以后中國印刷機械的發展概況 638第五節 中國主要印刷機械制造企業和產品 645第六節 印刷機進出口情況 657第七節 印刷教育 658第十七章 紡織機械 664**節 紡紗機械 666第二節 織造機械 688第三節 染整機械 712第四節 化纖機械 726第五節 針織機械 738第六節 服裝縫紉機械 752第七節 非織造布機械 761第十八章 縫制機械 766**節 中國縫紉機工業的萌芽階段 766第二節 中國縫紉機行業的形成階段 772第三節 中國縫紉機行業以工業縫紉機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階段 781第十九章 農業機械 808**節 概述 808第二節 近代中國農業機械工業簡史 808第三節 現代中國農業機械工業簡史 811第四節 農業機械的科研與教育體系 819第五節 現代農業機械產品的發展 821第二十章 環境保護裝備 847**節 萌芽時期(1949—1973) 847第二節 初創時期(1973—1978) 849第三節 形成發展時期(20世紀80年代) 853第四節 轉折時期(20世紀90年代及以后) 860第二十一章 兵器 886**節 近代兵器 886第二節 現代兵器 914第二十二章 航空機械 940**節 中國古代航空技藝 940第二節 中國近代航空 946第三節 中國現代航空 962第二十三章 航天機械 976**節 運載火箭的系列化發展 976第二節 衛星與探測器研制 984第三節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1007第四節 中國航天發展簡要分析 1021下冊第二十四章 汽車 1027**節 創建時期(1950—1956) 1027第二節 成長時期(1957—1978) 1031第三節 全面發展時期(1979—2008) 1053第二十五章 汽車標準件工業史 1124**節 早期的汽車標準件生產——由汽車維修業自制為主的時期(1912—1956) 1124第二節 專業化工業萌芽期(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1125第三節 行業形成期(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1127第四節 行業成長期(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1129第五節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調整、發展的時期(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1133第二十六章 摩托車 1136**節 嘗試時期(1950—1956) 1136第二節 創建時期(1957—1979) 1137第三節 成長時期(1980—2003) 1141第二十七章 自行車 1145**節 中國自行車工業的起步 1145第二節 中國自行車工業基礎的確立 1146第三節 中國自行車工業跨越坎坷尋求發展 1147第四節 中國自行車工業在改革開放中闊步前進 1148第二十八章 船舶 1155**節 簡單實用的渡水工具——筏、腰舟、皮囊 1155第二節 中國是*早能制造獨木舟的國家之一 1157第三節 金屬工具的使用誕生了木板船 1159第四節 木構技術、造船工藝水平的提高使商周時期船舶向大型化發展 1161第五節 迅速發展的春秋戰國時期造船技術 1163第六節 秦漢時期重大發明與創造 1166第七節 三國兩晉時期出現了多道水密艙壁及特殊船型 1170第八節 舭龍骨發明始于唐宋,并且出現了更宏偉的上層建筑 1177第九節 金、元、明造船技術的創新 1180第十節 明末清初造船業舉步不前 1193第十一節 近代中國造船業在內外交困中苦苦掙扎 1196第十二節 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中國現代船舶工業 1206第二十九章 儀器儀表 1224**節 概述 1224第二節 制造、科研體系的建立 1225第三節 現代儀器儀表產品的發展 1229第四節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成就 1254第三十章 文化、辦公用機械 1261**節 電影機械工業發展史 1262第二節 照相機械 1277第三節 復印機械 1297第四節 縮微技術與設備 1310第三十一章 發電設備 1318**節 緒言 1318第二節 我國發電設備制造技術發展現狀 1319第三節 中國發電設備已成為機械工業的支柱產業 1325第三十二章 火力發電設備 1333**節 火電設備制造發展歷程 1333第二節 火電設備制造能力及裝備 1341第三節 火電設備制造技術的幾項重大成就 1344第四節 火電機組的技術發展趨勢 1348第五節 引進300mw和600mw火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 1352第三十三章 水力發電設備 1365**節 1949年前水電建設和水電設備制造概況 1365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水電設備制造業的發展 1367第三節 水電設備產品開發概況 1378第四節 水電設備技術進步及發展 1398第五節 三峽水電站水輪發電機組 1405第三十四章 核能設備 1413**節 核技術的直接應用開始于軍事目的 1414第二節 核技術的和平利用——核能發電 1420第三節 核電設備國產化、設計自主化 1442第四節 中國核電發展規劃 1472第五節 世界核電技術發展的動向 1474第六節 中國自行研制的新堆型 1480第七節 我國制造的其他核設施 1489第三十五章 高壓輸變電設備 1493**節 概述 1493第二節 變壓器類 1500第三節 高壓開關 1508第四節 絕緣子(電瓷)、避雷器 1514第五節 電力電容器 1517第六節 繼電器及裝置 1519第七節 電力電纜(有關輸電用產品部分) 1522第八節 換流閥與晶閘管組件 1524第九節 三峽輸變電工程 1525第十節 750kv輸變電示范工程 1532第十一節 特高壓交直流試驗示范工程 1535第三十六章 家用電器 1547**節 中國家用電器工業發展綜述 1547第二節 家用電器技術 1562第三節 家用電器產品 1568參考文獻 1572
展開全部
中國機械史:行業卷 作者簡介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成立于1936年,是我國成立較早、規模**的工科學會之一。現有31個專業分會,18萬名會員,其中有3000余名高級會員,500余名通訊會員,還有4000余個單位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