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wǎng)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珍藏文學記憶-巴金研究集刊卷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52935
- 條形碼:9787542652935 ; 978-7-5426-529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珍藏文學記憶-巴金研究集刊卷九 本書特色
陳思和、李存光主編的這本《珍藏文學記憶(巴金研究集刊卷)》分為論壇、史料(包含資訊、記事)兩部分。本書是對巴金的編輯生涯的介紹和我們發(fā)現(xiàn)的另一個“巴金”的闡述。他在為推動新文學作品的流布和推介外國文學翻譯中所做的大量工作,重新認識巴金對于二十世紀文學的重要貢獻,甚至可以說,這個貢獻不下于他的創(chuàng)作。
珍藏文學記憶-巴金研究集刊卷九 內(nèi)容簡介
《珍藏文學記憶(巴金研究集刊卷九)》分為論壇、史料、資訊、記事幾部分。一書是對巴金的編輯生涯的介紹和我們發(fā)現(xiàn)的另一個“巴金”的闡述。他在為推動新文學作品的流布和推介外國文學翻譯中所做的大量工作,重新認識巴金對于二十世紀文學的重要貢獻,甚至可以說,這個貢獻不下于他的創(chuàng)作。
珍藏文學記憶-巴金研究集刊卷九 目錄
論壇 紀念《收獲》創(chuàng)刊五十五周年暨巴金編輯 生涯回顧學術研討會論文小輯 李 輝 巴金在出版史上的意義 孫 晶 個人生命的開花結果——巴金與現(xiàn)代出版 黃發(fā)有 巴金編輯生涯與編輯思想研究的幾個問題 周立民 珍藏半個世紀的文學記憶 蔡興水 《收獲》雜志的能量之源——再論巴金與《收獲》的關系 徐 妍 在《收獲》這家“食府”,我“品嘗”到了什么 陸晚婷 “十七年”時期《收獲》長篇小說欄目的創(chuàng)獲及原因 李秀芳 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平明出版社 李存光 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中的《收獲》研究簡介 唐吉·拉米奧 巴金的《憩園》和盧梭的《新愛洛伊絲》 馬玉紅 《憩園》:懺悔與饒恕的愛的挽歌 金 進 《家》·五四精神·人道主義——從巴金及其信仰變化透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文學視界 付 平 巴金序跋中的“大哥”與《家》中的“覺新” 馬懷強 巴金新型家庭倫理關系探究 王愛軍 吳 盡《舞姬》與《家》之共通性 黎保滎 粱德欣光背后的陰影——《寒夜》和《金鎖記》中的“光”意象比較 張義奇 大后方文學的雙城記——《寒夜》與《天魔舞》異質(zhì)同構的悲劇敘事 張一瑋 無政府主義者的旅行:對巴金《旅途隨筆》的文本分析 宋祖建 評巴金散文的藝術美 吳竟紅 論巴金散文中的個體生命意識 周全星 論巴金小說影視改編的敘事走向 杜竹敏 青春是動人的——青年版越劇《家》 楊道全 施以浪漫主義重彩帶來別具一格的《家》 孫麗潔 虛幻的力量——舞蹈《鳳悲鳴》詮釋經(jīng)典 胡川英 巴金對當代的四川文化影響力研究——以影視文化為例 楊理沛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巴金書信中的精神世界 胡景敏 巴金晚年的道德危機 周立民 作家不是為了受長官的表揚而寫作的——《隨想錄》寫作背景考察 呂漢東 憂郁性情感的對象化——對巴金與艾青情感個性和創(chuàng)作路徑的比較考察 齊 佳 論巴金創(chuàng)作對80后的現(xiàn)實意義史料 資訊 戚亞男 羅俊荷盧劍波:巴金眼中的“中國甘地” 賈玉民 張玉枝 巴金赴朝有關史實正誤 曹樹鈞 經(jīng)典話劇《雷雨》誕生的曲折 李治墨 花憐人瘦人比花愁——從蘭陵三秀看湯氏女性文化傳承 王偉歌 商務版《說部叢書》新考 張韶華 美國人演的《家》感動中國人 朱自奮 復旦舉辦《巴金與日本作家圖片展》 孫麗萍 巴金與井上靖后人重溫先輩友情 記事 巴金文學館 “巨匠的風采——徐福生鏡頭里的巴金”主題攝影展開幕 詹 皓 還原巴金在滬的一天——“巴金大型回顧展”11月10日開幕 鐘華生 “忘不了——巴金·深圳圖片文獻展”開幕 孫麗萍 中國著名文學雙月刊《收獲》迎來創(chuàng)刊五十五周年 巴金文學館 “青春是美麗的——巴金圖片文獻展”在上海大學開幕 劉 慧 文壇佳話,細節(jié)傳遞溫暖——巴金藏名家書畫杭州展出 張 靜 “生命的開花——巴金文獻圖片展”昨開幕 朱銀宇 巴金研究會召開第三次會員大會 劉力源 兩萬余冊巴金藏書無處展示封存紙箱——市政協(xié)委員呼吁建立上海文學館展示申城文學財富 張瀅瑩 “激流人生·巴金的故事”文獻圖片展舉行 樓乘震 《隨想錄》是八十年代的“百科全書” 朱自奮 展現(xiàn)上海獨一無二的文學氣質(zhì)——專家呼吁建立巴金文學館編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