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1942-1945-樟宜戰俘營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03583
- 條形碼:9787229103583 ; 978-7-229-10358-3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1942-1945-樟宜戰俘營 本書特色
新加坡樟宜戰俘營,是二戰期間日軍在東南亞地區所建立的**的戰俘營。它是作為日軍修建緬泰死亡鐵路的中轉基地的身份而存在的,關押在這里的戰俘被陸續地送去修建緬泰死亡鐵路,這里成了他們的中轉站。 本書作者查閱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包括收藏于英國倫敦的公共資料辦公室和澳大利亞堪培拉的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的大量政府檔案,還包括大量戰俘撰寫的檔案資料、回憶錄和日記,記錄了各國戰俘是如何密切團結、有組織地與日本看守抗爭的。**冷漠與殘酷的日本看守,食品與藥品的短缺,經常性的打罵與人格侮辱……這個戰俘營的苦難兄弟們跨越了國籍和文化的差異,始終以一種團結和有效的組織形式與殘酷的日本看守斗智斗勇,爭取更為人道的待遇,并取得了成效。妥協與抗爭、智慧與勇氣、希望與死亡,在這里可以看到戰俘們在時刻受到生存威脅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不拋棄、不放棄的“樟宜精神”。
1942-1945-樟宜戰俘營 內容簡介
當我**次讀完初稿的時候,說心里話,我并不是非常的震驚。雖然日軍在遠東的罪行駭人聽聞,令人發指,但相對于日軍在中國作的罄竹難書的惡來說,不足以讓我大驚小怪。但是,作為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我依然對作者們和他們的作品刮目相看。 一、作為學者,他們的觀點是客觀的,雖然情緒上有時候不免義憤填膺,但是在作出評價的時候,依然會盡可能還原事情的真相。重要的是,他們敢說。 二、他們引用的資料和數據是真實的,是一手的,甚至為訪問當事人做了大量的工作,跑了很多地方,都有可靠的來源。 三、作者關心的重點不是戰爭對一個國家的傷害,也不是關注戰爭破壞了多少錢財,而是把重點放在戰爭中主題——每一個軍人本身。對軍人個體的傷害,包括身體的,心理的,家庭的影響,后遺癥等,這是作者關注的重點。 四、他們很注重對絕境下真實人性的分析。比如作者寫有的年輕的戰俘做夢中會哭著喊媽媽;餓極了時候,切開同伴的喉嚨,靠喝同伴的血維持生命;戰俘船沉沒,盟軍的潛艇救援時因承載的人數有限,只能把部分同伴留在茫茫大海,這是怎樣的絕望和撕心裂肺?還有,今天,日本是美國的盟友,當美國人讀到日軍殘酷對待美國戰俘的這些往事的時候,會作何感想?有些人可以口述、寫作自己的戰爭經歷,另一些人卻守口如瓶,到底發生了什么?在*近數十年里,那些曾經的戰俘為什么又終于敞開心扉? 這些問題,我們中國的學者都很少涉及。我們更對的是寫日軍的殘暴,寫我們對日軍的恨,寫我們抗日的英勇,對深層次的分析很少見。我覺得這是大家應該讀讀這套書的原因之一。 這套書值得關注的地方還有:我們在了解日本這個民族的時候,是不是也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我們不僅要看日軍怎樣對待同為黃皮膚的中國人,還要看看戰爭中他們如何對待美國人、英國人。日本在世人的印象中是懂禮貌、守紀律、勤奮、干凈,小小國家有那么多世界**公司,怎么*后成了法西斯?即使日本是“惡人”,我們能不能把他們教化成“好人”?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在這方面,作者是做了有益的分析的。 *后,也是我重點想說的,西方戰俘體現了很多優點,在**困難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對自己的人格和身份的肯定、認同,以及他們對待生命的態度;當今,美國和日本成了朋友,而日本與我們的關系卻還是有很大的隔閡,這是為什么?德國人對自己歷史進行了誠摯的道歉和反悔,而日本人為什么說不?為什么敢說不?這都是值得我們去反思的。 在這幾本書中,希望讀者能得到一點點的啟示。
1942-1945-樟宜戰俘營 目錄
1942-1945-樟宜戰俘營 相關資料
《樟宜戰俘營》是一部值得珍藏的好書:該書充分證明日本法西斯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抗日戰爭是世界性的抗戰。 ——中國日本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所研究員湯重南 樟宜戰俘營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罪行之一。如今,我們在閱讀這些暴力、血腥的文字的時候,更期待著日本遲到了70年的真誠道歉。 ——上海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蘇智良 二戰的歷史告訴我們,只要是日本法西斯的鐵蹄踐踏到的地方,都存在他們殘害戰俘和平民的罪行。《樟宜戰俘營》這部著作又一次印證了這一點,這也再一次警醒我們,要對法西斯的死灰復燃保持警惕。 ——南京師范大學抗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齊春風 《樟宜戰俘營》讓人們在溫暖的熱帶陽光下直視戰爭的殘酷,直面法西斯的丑惡,讓人們于鳥鳴中聆聽歷史的哭泣。 ——著名軍史專家、《國破山河在》作者薩蘇 歷史給我們怎樣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帶給未來怎樣的歷史。圍繞樟宜戰俘營和緬泰死亡鐵路挖掘“二戰”日軍暴行,重現戰俘們的苦難和抗爭,就是要用史實昭告世界:追求和平、自由和正義,反對戰爭、奴役和邪惡,是人類拒絕自我毀滅、延續文明進步的道德底線。 ——《人民法院報》編委、總編室主任張守增
1942-1945-樟宜戰俘營 作者簡介
R.P.W. 海沃斯,英國皇家陸軍軍官學院講師,二戰史研究專家。美國富爾布賴獎金獲得者。著有《瑟堡之戰》《二戰中的歐洲》。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