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去遠方:父與子的跨國對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9653792
- 條形碼:9787539653792 ; 978-7-5396-537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去遠方:父與子的跨國對話 本書特色
《去遠方--父與子的跨國對話》是一部書信集,作者是房向東和他留學德國的兒子房多。全書收錄了房向東和他留學德國的兒子房多之間的跨國往來書信6o多篇。父子之間圍繞兒子異國求學和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對話,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字里行間閃現父子情深,具有教育意義和可讀性。
去遠方:父與子的跨國對話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絮叨 ; 德國人像上海人? 無產者沒有祖國 ; 文明的硬件與軟件 ; 有性別的文化與萊茵河的驕傲 ; 水、水壩及水土問題 ; 傅雷談學外語, 重應用及其他 ; 學“傻” ; 文明對非文明的鄙視等。
去遠方:父與子的跨國對話 目錄
第1封信絮叨
第2封信德國人像上海人?
兒子第1封來信在上帝休息的時候來到了德國
第3封信無產者沒有祖國
兒子第2封來信四次演講與兩個人的德語課
第4封信文明的硬件與軟件
第5封信有性別的文化與萊茵河的驕傲
第6封信水、水壩及水土問題
第7封信傅雷談學外語,重應用及其他
兒子第3封來信微波爐、土耳其人和伊朗人
第8封信學“傻”
兒子第4封來信**次基本都是失敗的
第9封信黃種人來自A星,白種人來自B星,黑人來自C星
第10封信文明對非文明的鄙視
兒子第5封來信誰更冷漠
第11封信水果的甜味與“中式生活”
兒子第6封來信啞琛游·沒有校園的大學
第12封信藝術的耳朵與人文的眼睛
第13封信留德精英·學會獨處
第14封信有財下崽·早睡早起
第15封信關注家族遺傳與審視內心世界
兒子第7封來信氣溫驟降
第16封信人鳥之間·學習與過年
第17封信春節快樂
第18封信瑣碎的雜事
兒子第8封來信文科生的煩惱,同學相處的煩惱
第19封信關于轉專業、文科生及物理課
兒子第9封來信轉專業與尋找信心
第20封信要有黑人的野性與豪情
兒子第10封來信獎學金·轉學校
第21封信獎學金·轉學·實習
第22封信假瀟灑與勤奮學習
兒子第11封來信實習筆記
第23封信學習德國人的認真勁,同學相處之道
兒子第12封來信學習·宗教·租房
第24封信日記·宗教·旅行等
第25封信復活節時話生死
第26封信地理與生理,閑談顧彬
兒子第13封來信德國的春天·實習的樂趣·無聊而且孤獨
第27封信關于“廚房賊”
兒子第14封來信租房與上海人
第28封信租房問題的提示
第29封信聆聽靈魂的聲音
兒子第15封來信“快樂殺人”,德國人的家
第30封信支撐德國的內在精神
兒子第16封來信生活瑣事與租房問題
第31封信租房與砍價
第32封信打工問題
兒子第17封來信母親節·德式幽默及其他
第33封信跨文理、跨文化
第34封信屈原與責任·媽媽的夢
兒子第18封來信這幾天比較頹廢
第35封信想家了·放假回來吧
第36封信關注心理問題
第37封信再談心理及學習問題
兒子第19封來信德式教育·生活瑣事
第38封信關于購物
兒子第20封來信瑣事
第39封信學以致用
第40封信寄手機遭拒
兒子第21封來信差價問題
第41封信在精神上強大自己
第42封信病好些了嗎?
兒子第22封來信安家·參加教會活動
第43封信開銷·宗教·學習問題
兒子第23封來信生活瑣事
第44封信關于別人的瀟灑
兒子第24封來信我們別無選擇
第45封信學會做男人
兒子第25封來信回國禮物·生日聚餐
第46封信關于學習的三個問題
兒子第26封來信新學期的情況
第47封信沒有平坦的大道
第48封信自我設計
第49封信黃賭黑及其他
兒子第27封來信性與大麻
第50封信用心去聆聽,用生命去感受
第51封信游泳和性苦悶
兒子第28封來信失眠
第52封信戰勝失眠
第53封信習慣養成與性格磨煉
第54封信打工去!
兒子第29封來信打工與考試
第55封信學習與自制力
第56封信目標·壓力·志氣
第57封信家常事
第58封信春節回來嗎?
第59封信春節過得好嗎?
第60封信元宵節
兒子第30封來信新學期的新情況
第61封信太認真與太含糊及其他
第62封信期盼你也有“語言伙伴”
兒子第31封來信又領教了德國人的認真
第63封信抽煙與排解苦悶
第64封信戰勝自己
兒子第32封來信“一切都在秩序中嗎?”
第65封信堅持,一切需要堅持
兒子第33封來信打工與黎巴嫩人
第66封信打工與上好社會大學
第67封信孩子是父母一生致命的牽掛啊
……
附錄一:兒子小時候的故事
附錄二:歐美紀行
后記
去遠方:父與子的跨國對話 節選
《去遠方:父與子的跨國對話》: 曹琪玲安頓好后,挪威的公司在一家中餐館為中國客人“接風洗塵”。曹琪玲是女的,開始也不懂挪威人的待客習慣和生活規矩,她看見克林爾姆先生的太太,就還是用中國人固有的思維方式,黏著她,盛情邀請她一起用餐。席間,“我們吃得溫馨而又非常愉快”。酒足飯飽,準備離開。這時,挪威接待單位付好餐費后,克林爾姆先生竟然根據幾個人的飯菜錢,平均計算他太太的餐費,隨即把錢交給了那位結賬的員工。見此,曹琪玲等中國人目瞪口呆,不解地問:“你怎么還要把你太太的單獨付賬呢?”克林爾姆解釋說:“因為我太太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她吃的就應該自己掏錢。在我們這里,_般不準帶家屬參加公司的聚餐的,除非特別注明。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想揩公司的油。”曹琪玲等人聽了,面面相覷。 這事勉強可說體現了挪威人的“傻”,但這“傻”里面,包含著挪威人的職業操守。這種品性,是一種國民行為的規范,不是什么“先進事跡”,也不能被強調、被宣傳為先進事跡,如果被拔高了,那就意味著那是少數“先進”分子的行為,對公眾就不能有這樣的要求,客觀上,公眾就可以自行其是了。 我看了很多資料,相信克林爾姆先生的行為,在西方社會是常規動作。比如,我看到一則報道,說某國政要訪問丹麥,丹麥領導人請他吃了什么,花了多少錢,網上立即就要公布出來。還有一個報道說,某國將軍訪問美國,美國將軍請他們到食堂吃飯。飯罷,士兵過來向美國將軍收費,客人的錢軍方出了,美國將軍的飯錢還得他自己出。 曹琪玲說的第三件事*不可恩議。她一直戴著一副隱形眼鏡,沒想到到挪威卻壞了。于是,她和克林爾姆的太太一起去一家商場購買。她說明了來意,店員說:“你先做個視力測試吧!”曹琪玲說:“不用了,我半年前在中國已經測試過了。”要是中國的店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不用測試,他還巴不得哩。挪威店員卻極有耐心地解釋說:“我們,必須經過測試才能賣給顧客眼鏡,這是對顧客負責。”這一點,與“磨鐵”的多此一舉有一點相近了。 作者寫到,這時,走出來一個年齡稍長的測驗師,問了很多問題,比如,戴眼鏡多少年了,戴哪一個牌子的,等等。接著,他拿著儀器架,在曹琪玲的眼睛上一遍一遍地測。曹“心里不住地想”:“這挪威人還真是一根筋。” 終于測完了,老頭拿了一副新的隱形眼鏡過來,撕開包裝后讓她試戴。曹琪玲感覺鏡片大了點,說要小一點的,他便去拿另一個牌子的。她心里嘀咕:前面試戴的那一副,他等會兒要不要我付錢呢?這時,老頭笑容可掬地對她說:“相信我,你會喜歡上我手里的這一副的,這副鏡片不太大,而且很多顧客喜歡,尤其是像你這樣漂亮的小姐。”果然,挺好。 “那就行,你先戴一個星期適應一下,如果沒有其他問題你選這個牌子吧。” 曹琪玲問:“要付多少錢呢?” 老頭溫和地說:“暫時不用付錢,一星期后,你如果喜歡這個牌子,而且眼鏡又適合你,再過來付錢。” 曹琪玲說:“我還真懷疑我的耳朵聽錯了。”東西拿走了,先不用付錢,一星期后戴著沒問題了再來付,要是在中國,一百家這樣的眼鏡店,有一百家都要倒閉了。你在國內的時候,我對你說過,在美國,無人售報,錢扔進去了,自己取一份,而中國人一取就是好多份。無人售報,與眼鏡可以先戴后付錢,是一樣地出于對人的信任。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多么講誠信的社會!曹琪玲還是用中國人的觀念看問題,她問克林爾姆太太:“你是不是認識那位店員?”在中國,只要彼此相識,一切都好說,任何原則都可以拋到九霄云外;不認識的呢,本來屬于他職責范圍內的事,他也是能不做就不做。“不,我根本就沒有來過這里,也不認識他們中的任何一位。”克林爾姆太太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一個星期后,她去付賬。她對那個店員說:“戴起來很舒服,我非常喜歡這個牌子。”店員聽完微笑說:“謝謝你,小姐。”作者寫道:“我感念店員的熱情和服務周到,而且也覺得我應該對那副之前試戴的鏡片付點兒補償費。我多給了一些錢,并迅速離開了商店。不想,就在我們汽車發動的一剎那,前面出現了一個人,攔住了我們的車。我一看是那個收錢的店員,就走下來詢問她還有什么事,她拿出一沓錢,遞到我手里說:'這是你多給的錢,歡迎你的光臨。'我還沒來得及反應,她轉身返回店里去了。我一數,就是剛才多給她的那點兒小費。我沒想到她不要。這樣的事我還是生平**次遇見。”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